鼻渊胶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23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热毒、通鼻窍的药物鼻渊胶囊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鼻渊胶囊是由苍耳子、辛夷、野菊花、金银花、茜草经提取浓缩制成。苍耳子为君药,苦能燥湿,温和疏达,宣通脉络,又能独上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面病变的要药,临床应用于变态反应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主要药物;辛夷为臣药,具有祛风通窍功效,现代研究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是公认有效的广谱抗菌、抗病毒药物,有效治疗鼻炎的局部感染症状,清除热毒治其本;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主治呼吸道的炎症;茜草具有活血祛瘀功效,能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结构改变的恢复。诸药配伍有清热毒、通鼻窍的作用,用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

此药为传统方剂演变而来,具有较好的疗效,原工艺将辛夷、金银花、野菊花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剩余药渣和苍耳子加水煎煮得滤液,茜草经乙醇渗漉得滤液,两种滤液混合浓缩成清膏,清膏加淀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喷入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原工艺苍耳子只有用水煎煮,苍耳子中活性成分绿原酸为主的酚酸类成分水提效果不好,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及利用度不大,且苍耳子的毒性主要在水提物中,可溶于水,不利于药品的安全性,且辛夷、金银花、野菊花有效成分挥发油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故研究鼻渊胶囊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渊胶囊制备工艺,通过对鼻渊胶囊处方中药材的特性对苍耳子进行醇提、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提高药材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安全性,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安全性,达到疗效的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苍耳子进行醇提、对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提取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降低了苍耳子的毒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本发明所述的鼻渊胶囊制备工艺,其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中药材的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干燥。

金银花:除去杂质,干燥。

野菊花:除去杂质,干燥。

辛夷:除去枝梗,阴干。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称量、配料

按重量计领取苍耳子3200-4800份、金银花200-300份、野菊花200-300份、辛夷600-900份、茜草200-300份、淀粉176-264份,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逐料称出,并有专人核对;

(3)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步骤(2)配方量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备用;将上述制得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挥发油,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4)苍耳子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苍耳子,加入9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所述的9倍量指苍耳子1g需加入体积分数为85%乙醇9mL,加热回流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即得苍耳子浓缩液,备用。

(5)茜草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茜草,用70%乙醇将茜草粉湿润,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待茜草粉充分湿润膨胀后,然后将膨胀后的茜草粉装入渗漉器内,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

(6)提取、浓缩、混合、干燥

将提取过的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残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步骤(4)获得的苍耳子浓缩液、步骤(5)的茜草浓缩液混合均匀,浓缩成清膏,加入上述步骤(2)所述淀粉及步骤(3)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低温干燥,然后粉碎成40-80目的细粉,装入胶囊,即得鼻渊胶囊;

(7)包装

检验合格后,铝塑分装后包装成鼻渊胶囊成品。

本发明鼻渊胶囊制备工艺有二个创新点:

创新点一:对处方中苍耳子进行醇提,逐个分析苍耳子绿原酸提取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醇提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苍耳子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

改进此工艺原因有二个:一、苍耳子苦能燥湿,温和疏达,宣通脉络,又能独上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面病变的要药,临床应用于变态反应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主要药物,其有效成分以绿原酸为主的酚酸类成分具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生理活性。二、苍耳子中活性成分绿原酸为主的酚酸类成分水提效果不好,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及利用度不大,三、苍耳子有小毒,醇提物毒性较水提物小。故本专利对苍耳子进行醇提,以降低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具体改进及研究如下: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降血糖、镇咳、抗炎、抑菌等作用。苍耳子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脂肪酸、倍半萜内脂、水溶性二萜苷,噻嗪酸酮以及酚酸等几大类成分,其中以绿原酸为主的酚酸类成分为苍耳子中的主要镇痛抗炎活性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1.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1.1.1实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HIMADZU);FZ-102型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B-5200DT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TP-214电子天平(丹佛仪器有限公司),5L/H50w型超纯水机Aquapr艾科浦。

1.1.2实验材料

苍耳子药材,批号为140421,购于安徽省世茂医药有限公司。绿原酸标准品批号为110753-201314,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色谱纯)、超纯水,乙醇(分析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方法与结果

1.2.1苍耳子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1.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品25.0000mg,置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1.2.1.2回流提取苍耳子中的绿原酸

取苍耳子药材低温烘干,磨成粉末备用。精密称取一定量苍耳子粉末在干燥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滤过,收集滤液。滤渣加热同上体积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相同时间,过滤,收集滤液,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干燥,用乙醇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

1.2.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及结果

1.2.1.3.1色谱条件:色谱柱:visionHTC18(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20:80;检测波长:327nm;流速:0.8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在上述条件下,取对照品和供试液依法测定,记录色谱图。绿原酸的保留时间为9.63min,理论塔板数为9837。

1.2.1.3.2标准曲线制备: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I 1mL,分别稀释浓度为0.25mg/mL,0.1mg/mL,0.05mg/mL,0.02mg/mL,分别称为对照品溶液Ⅱ、Ⅲ、Ⅳ、V。在本实验要求的色谱条件下,测得对照品溶液I至V的峰面积值。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做回归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Y=4E+07x-462806,测得R为0.9983,表明绿原酸在0.5至0.0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2.1.3.3精密度实验: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Ⅲ重复进样6次,测得峰面积RSD值0.3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1.2.1.3.4重复性:取苍耳子粉末6份,各1.0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95%乙醇9mL,回流提取2h,滤过,收集滤液,滤渣加入95%乙醇9mL,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干燥,用95%乙醇定容在25mL容量瓶中。得到样品溶液I至Ⅵ。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得峰面积值计算绿原酸含量为0.37,RSD为1.29%,表明此方法重复性好。

1.2.1.3.5稳定性:取样品溶液I在0、3、6、9、12、24h分别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峰面积值,计算得RSD为0.8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1.2.1.3.6加样回收实验:取已知含量样品粉末6份,分别加入对照品溶液I 1mL,按照重复性制备样品溶液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测定。计算得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为2.56%。

1.3.1回流提取试验条件优化:以溶剂体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见表1),以获取苍耳子中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

表1:回流提取苍耳子中绿原酸正交实验设计:

1.3.2正交实验结果:以溶剂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因素,L9(34)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正交试验结果

采用SPSS18.0处理结果,得到:重复性实验概率P=0.838,PA:=0.075,PB=0.953,PC=0.000。C因素3个水平平均估计值分别为:Ml=0.124,M2=0.161,M3=0.119。A因素3个水平平均估计值为:M1=0.134,M2=0.141,M3=0.124。

由方差分析可知,重复性实验概率P=0.838,大于0.05,因此可以得到重复性之间没有差异。C因索的概率为0.000,为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A因素的概率为0.075,为影响提取工艺的次要因素,B因素的概率为0.953,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不大。由C因素3个水平均数估计结果可知,A因素水平2的均数最大,因此A因素应选择水平2。由A因素3个水平均数估计结果可知,A因素同样为水平2的均数最大,因此C因素也应选择水平2。从节约的角度出发,B因素应选择水平1。因此苍耳子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即当提取时间为1h,溶剂体积为9倍量,乙醇浓度为85%时,是苍耳子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

1.4结论

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精确度好,而且重复性好,故适用于绿原酸的测定。

本发明所得出苍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处方量苍耳子,加入9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所述的9倍量指苍耳子1g需加入体积分数为85%乙醇9mL,回流提取1h,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即得。

采用此工艺验证三批,结果与上述试验基本一致,说明此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创新点二:对药材中含挥发油成分的辛夷、金银花、野菊花药材进行挥发油提取,并对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保证其易挥发成分的利用度。

改进此工艺的原因有两个:

一:辛夷具有祛风通窍功效,现代研究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金银花是公认有效的广谱抗菌、抗病毒药物,有效治疗鼻炎的局部感染症状,清除热毒治其本,其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主治呼吸道的炎症,其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二、原工艺辛夷、金银花、野菊花挥发油,在制粒总混过程中加入,挥发油易挥发。故将挥发油包合有利于提高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及稳定性,具体改进及研究如下:

2.1.1样品

取取步骤(2)配方量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备用。

2.1.2实验方法

β-环糊精包合。

2.1.3实验步骤

2.1.3.1包合物的制备

称取β-环糊精25.0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5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按表10量加上述挥发油混合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后冷藏。静置24h,过滤,用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包合物。

2.1.3.2包合物中挥发油的提取

精密称取上一步中制得的包合物质量,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然后加蒸馏水200mL,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附录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进行操作。读取挥发油量,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包合物回收率(%)=包合物重量/(挥发油重量+β-环糊精重量)×l00%;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量/(挥发油投入量×空白回收率)×100%;

综合评分=包合物收率×30%+挥发油包合率×70%。

2.1.3.3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取挥发油1mL,置于装有玻璃珠的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100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进行操作。加热煮沸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1h以上,读取挥发油量。

空白回收率(%)=实际测得挥发油量/蒸馏前投油量×l00%。

2.1.3.4正交试验

经初步试验,选定β-环糊精和挥发油混合物投料比(A)、搅拌器转速(B)、包合温度(C)和搅拌时间(D)为影响因素(不计交互影响),以包合物回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寻找最佳的提取条件。具体影响因素见表3,试验水平及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比较表4中各因素的级差值(R)的大小,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3

表3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各因素水平表

表4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结果

表5方差分析

结果: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影响程度为:C>D>A>B,即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投料比>搅拌器转速。最佳提取条件为:A2B1C2D3

2.4.3.5验证试验

对优选出的最佳工艺A2B1C2D3做验证试验,结果包合率为57.20%,收率为94.32%。可见包合率高于正交试验各结果,收得率与正交试验各结果相比也有较高水平,说明所选包合工艺可行。

2.4.3.6薄层色谱验证

将包合物中包合的挥发油提取出来。然后将包合前的挥发油和从包合物中提取出的挥发油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再分别吸取上述样品10μL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9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g/mL)三氯化铁乙醇溶液,至斑点显现。观察所呈现斑点,包合前、后挥发油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斑点,表明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无变化,所以包合物质量较好,包合过程对挥发油成分无影响。

2.4.4结果

包合最佳工艺为:取挥发油至适宜设备中,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2.5结论

综合上述试验得出:取处方量的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洗净晾干,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收集挥发油;将上述制得挥发油,至适宜设备中,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按此提取工艺条件验证三批,结果与正交试验基本一致,说明此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后,通过实施例的3批次实验测定分析和稳定性考察,可知:

(1)从现有市售的鼻渊胶囊经过本发明的制备后其苍耳子有效成分得到更充分的溶出,并降低毒性,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挥发油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见表6数据,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有效成分损失较少。

(2)经过加速实验连续考察实施例的三个批次产品;实验条件:将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放入加速实验设备中,设定温度40℃±2℃;湿度75%±5%,放置6个月,按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重点考察鼻渊胶囊产品的水分、大叶茜草素的变化,见表7数据,结果表明此工艺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质量稳定。

(3)经过长期实验连续考察市售的3个批次经过本发明的所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实验条件:将产品按市场销售包装规格,放入实验设备中,设定温度25℃±2℃;湿度60%±10%,放置36个月,按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重点考察鼻渊胶囊的水分、大叶茜草素的变化,见表8数据,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质量稳定。

1.实施例1的第一批实验:

鼻渊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材的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干燥。

金银花:除去杂质,干燥。

野菊花:除去杂质,干燥。

辛夷:除去枝梗,阴干。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称量、配料

按重量计领取苍耳子2800份、金银花175份、野菊花175份、辛夷525份、茜草175份、淀粉154份,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逐料称出,并由专人核对;

(3)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步骤(2)配方量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备用;将上述制得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挥发油,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4)苍耳子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苍耳子,加入9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所述的9倍量指苍耳子1g需加入体积分数为85%乙醇9mL,加热回流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即得苍耳子浓缩液,备用。

(5)茜草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茜草,用70%乙醇将茜草粉湿润,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待茜草粉充分湿润膨胀后,然后将膨胀后的茜草粉装入渗漉器内,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6)提取、浓缩、混合、干燥

将提取过的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残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步骤(4)获得的苍耳子浓缩液、步骤(5)的茜草浓缩液混合均匀,浓缩成清膏,加入上述步骤(2)所述淀粉及步骤(3)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低温干燥,然后粉碎成40-80目的细粉,装入胶囊,即得鼻渊胶囊;

(7)包装

检验合格后,铝塑分装后包装成鼻渊胶囊成品。

2.实施例2的第二批实验:

鼻渊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材的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干燥。

金银花:除去杂质,干燥。

野菊花:除去杂质,干燥。

辛夷:除去枝梗,阴干。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称量、配料

按重量计领取苍耳子4000份、金银花250份、野菊花250份、辛夷750份、茜草250份、淀粉220份,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逐料称出,并由专人核对;

(3)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步骤(2)配方量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备用;将上述制得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挥发油,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4)苍耳子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苍耳子,加入9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所述的9倍量指苍耳子1g需加入体积分数为85%乙醇9mL,加热回流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即得苍耳子浓缩液,备用。

(5)茜草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茜草,用70%乙醇将茜草粉湿润,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待茜草粉充分湿润膨胀后,然后将膨胀后的茜草粉装入渗漉器内,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6)提取、浓缩、混合、干燥

将提取过的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残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步骤(4)获得的苍耳子浓缩液、步骤(5)的茜草浓缩液混合均匀,浓缩成清膏,加入上述步骤(2)所述淀粉及步骤(3)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低温干燥,然后粉碎成40-80目的细粉,装入胶囊,即得鼻渊胶囊;

(7)包装

检验合格后,铝塑分装后包装成鼻渊胶囊成品。

3.实施例3的第三批实验:

鼻渊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材的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干燥。

金银花:除去杂质,干燥。

野菊花:除去杂质,干燥。

辛夷:除去枝梗,阴干。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称量、配料

按重量计领取苍耳子5200份、金银花325份、野菊花325份、辛夷975份、茜草325份、淀粉286份,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逐料称出,并由专人核对;

(3)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步骤(2)配方量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揉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备用;将上述制得的野菊花、辛夷、金银花挥发油,加入8倍挥发油重量的β-环糊精,在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合温度为50℃条件下包合1h,冷藏,静置24h,过滤,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涤沉淀,晾干,在50℃的温度下干燥4h,即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物40℃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4)苍耳子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苍耳子,加入9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所述的9倍量指苍耳子1g需加入体积分数为85%乙醇9mL,加热回流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即得苍耳子浓缩液,备用。

(5)茜草的提取、浓缩

取步骤(2)所述的茜草,用70%乙醇将茜草粉湿润,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待茜草粉充分湿润膨胀后,然后将膨胀后的茜草粉装入渗漉器内,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6)提取、浓缩、混合、干燥

将提取过的辛夷、野菊花、金银花残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步骤(4)获得的苍耳子浓缩液、步骤(5)的茜草浓缩液混合均匀,浓缩成清膏,加入上述步骤(2)所述淀粉及步骤(3)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低温干燥,然后粉碎成40-80目的细粉,装入胶囊,即得鼻渊胶囊;

(7)包装

检验合格后,铝塑分装后包装成鼻渊胶囊成品。

(一)本发明通过上述三个实施例分别考察三批次的本发明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详细叙述如下:

第一批取5盒鼻渊胶囊产品进行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微生物限度、绿原酸总量含量、大叶茜草素含量测定的检查具体见表6。

第二批取5盒鼻渊胶囊产品进行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微生物限度、绿原酸总量含量、大叶茜草素测定的检查具体见表6。

第三批取5盒鼻渊胶囊产品进行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微生物限度、绿原酸总量含量、大叶茜草素测定的检查具体见表6。

取传统工艺所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5盒进行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微生物限度、绿原酸总量含量、大叶茜草素测定的检查具体见表6。

表6:四批鼻渊胶囊产品的相关数据比较:

据以上数据分析:通过本发明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测出数据与传统工艺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比较,绿原酸的总量提取率较高。

(二)本发明制得的产品稳定性考察:

加速实验连续考察三个批次;实验条件:将产品按市场销售包装规格要求包装后,放入加速实验设备中,设定温度40℃±2℃;湿度75%±5%,放置6个月,按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重点考察鼻渊胶囊产品的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大叶茜草素总量含量测定的检查的变化,数据见表7。

表7:考察三个批次的鼻渊胶囊产品加速试验的相关数据

长期实验连续考察3个批次:实验条件:将产品按市场销售包装规格包装后,放入实验设备中,设定温度25℃±2℃;湿度60%±10%,放置24个月,按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重点考察鼻渊胶囊产品的性状、装量差异、水分、大叶茜草素总量含量测定的检查的变化,数据见表8。

表8:考察三个批次的鼻渊胶囊产品长期试验的相关数据

通过稳定性考察,对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鼻渊胶囊产品质量稳定,方法可靠,在原有的处方基础上,通过工艺的改进获得的本发明产品的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