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植物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001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酒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植物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构成植物体内的物质除水分、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等必要物质外,还包括其次生代谢产物 ,如萜类、黄酮、生物碱、甾体、木质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对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具有生理促进作用,故名为植物活性成份。提取植物活性成份的方法有许多种,除了最简单的压榨法外,现有技术还包括利用溶剂去萃取。

我国拥有悠久的泡酒历史,植物泡酒是泡酒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酒液浸泡植物药材或食材,使得植物药材或食材中的活性成份浸入酒液中,用户在饮用酒液的同时就摄入了所浸泡植物的活性成份,起到改善体质、保健等功效。

泡酒即使利用酒液作为溶剂,通过长时间的浸泡,使得植物中的活性成份浸入酒液中。由于植物中的活性成份通常内含于植物的细胞内,且含量通常不高,因此,家庭浸泡制备泡酒往往需要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浸泡。而且,由于植物中的活性成份通常需要很复杂的技术手段去检测,因此,现有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尽可能的延长浸提时间,以保证酒体中含有足够的活性成份,稳定产品质量。但是,延长浸提时间必然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竹内富含多糖类、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活性成份,但是由于竹子的主要构成是纤维素类物质,因此,直接使用竹子并没有太多的营养价值。为了汲取竹中的活性成份,现有技术包括了制备鲜竹沥、竹筒酒等方法,其中,竹筒酒采用将原浆酒注入活竹,待活竹生长至一定时间或年份后取出其中的酒液得到,该酒含有竹中的活性成份且具有竹的清香。但是,该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制备含有竹活性成份的酒,生产效率较低且存在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营养成分和口味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竹酒营养成分和口味单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活性酒,其中,酒体中粗多糖含量为0.25-2.5g/L、总黄酮含量≥100mg/L、总蒽醌含量为50-100mg/L、氨基酸含量≥150mg/L、总皂带含量≥200mg/L。该酒采用50-55°的原浆酒浸提鲜竹茎叶、黄精、西洋参等植物并复配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和鲜竹液得到。

为解决现有竹酒生产技术生产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包括:

S1. 制备基础酒。

步骤S1所述制备基础酒的方法包括:

(1)按照重量份,准备黄精100-150份和竹茎叶800-1300份。

进一步的,步骤(1)还包括按照重量份:西洋参10-20份、茯苓60-90份、山茱萸3-15份、五加皮20-60份、陈皮5-25份、巴戟天30-60份和枸杞20-70份。

进一步的,黄精为鲜滇黄精冻干品;西洋参、茯苓、山茱萸、五加皮、陈皮、巴戟天、枸杞为干品。竹茎叶为鲜竹茎叶。

(2)使用50-55°的酒B浸提步骤(1)所准备的植物,浸提完成后即得到所述基础酒。

进一步的,上述浸提完成的判断标准为:酒体中的糖度≥1.5 °Bx时,即为浸提完成。

进一步的,步骤(2)还包括,在浸提前,将陈皮切为直径≤5mm的陈皮丝。将西洋参、黄精、茯苓、山茱萸、五加皮、巴戟天和枸杞首先粉碎,然后使用20-100目的筛网筛选。将鲜竹茎叶首先破纤至直径≤5mm,然后切为2-6cm的纤维段。

S2. 在步骤S1所得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

步骤S2所述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0%-14%。所述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为: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酒A可以由酒D和酒E复配得到。

进一步的,酒D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然后加入60-70°的酒,浸提洗净的鲜竹茎叶;最后,待浸提酒体中的糖度≥1.8 °Bx时,得到所述酒D。

进一步的,所述酒D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之后将所得竹纤维切为2-6cm的纤维段。

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10-12,加入60-7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竹纤维段。浸提温度低于4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2-5次。

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1.8 °Bx时,得到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

进一步的,所述酒E的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将鲜黄精冻干片粉碎至30-6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或直接使用含水率低于10%的鲜滇黄精冻干片,粉碎至30-6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

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20-25,加入60-7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鲜黄精冻干粉。浸提温度低于4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6-10次。

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0.7 °Bx时,得到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进一步的,上述循环浸提采用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即在两次酒体循环操作之间,间隔一段时间,使浸提酒体相对待浸提物料,处于静置状态。

优选的,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为5-15分钟,间隔时间为5-1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浸提采用连续式循环浸提方法。即通过控制酒体的循环流速,使得酒体按照预设的循环次数,相对待浸提物料持续流动。

S3. 在步骤S2所得酒体中加入鲜竹液,得到活性植物酒。

步骤S3所述鲜竹液为鲜竹沥、榨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汁液、提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得到。

所述鲜竹液于封闭或隔氧环境下加入步骤S2所得酒体中,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6-10%。

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鲜竹茎叶汁液的榨取方法包括:

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

然后,将得到的竹纤维进行压榨操作,直至竹纤维的含水率低于10%后进行固液分离。

最后,收集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后得到鲜竹茎叶汁液。

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鲜竹茎叶提取液的提取方法包括:

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

然后,将上述竹纤维浸泡于酶解液中,循环浸提6-10小时。浸泡温度低于40℃、按重量计,竹纤维与酶解液的固液比为1:8-12。

最后,待浸提完成后,将所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和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其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10%。

优选的,所述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其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7%。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优点之一:

1. 本发明通过检测酒体中的糖度,可以快速、便捷且相对准确的获知酒体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从而实现对酒液浸提时间的有效控制。由于糖度检测的成本很低,因此,本发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相比现有长时间浸泡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 本发明部分采用了新鲜的植物药材或食材作为浸提原料,相比浸提纯干品植物药材或食材,本发明所得酒液中的植物活性成份中的有效活性成份、植物香气成分量更高。

3.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不仅集酒香和各类植物药材或食材的香味为一体,尤其具有浓郁的竹子清香。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口感香醇、滋润、先苦而后甜,还具有回甘的特殊口感。

4.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无添加剂且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份,具有温补、滋阴、安神补脑、润肺祛痰、排毒、止咳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为:

(1)按照重量份,准备干品:西洋参15份、茯苓75份、山茱萸10份、五加皮40份、陈皮15份、巴戟天50份、枸杞50份;鲜滇黄精冻干片125份、和鲜竹茎叶1125份。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虽然活性成分的化学式相同,但是,经过高温干燥处理的植物,其活性成分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活性成分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因而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此外,经过高温干燥处理的植物,其内部含有的植物香气成分几乎挥发殆尽,所得制品缺乏植物香味。本发明主要采用鲜竹茎叶和鲜滇黄精冻干片作为原材料,可以使得酒体中最大限度的保留竹茎叶和滇黄精的有效成分和香气成分含量。同时,配以西洋参、茯苓、山茱萸、五加皮、陈皮、巴戟天和枸杞,可以为酒体提供多种黄酮类、皂甙类、氨基酸类、蒽醌类植物活性成份,丰富酒体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2)将陈皮切为直径5mm的陈皮丝。将西洋参、鲜滇黄精冻干片、茯苓、山茱萸、五加皮、巴戟天和枸杞首先粉碎至60目。将鲜竹茎叶首先破纤至直径3mm,然后切为3cm的纤维段。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将植物粉碎至越细微的状态,其浸提效率也会越高。但是当植物细微至某一粒径时,其浸提效率提升有限,但是会在储存或粉碎过程中大量损失内含的活性成分,导致物料浪费严重,且过滤除渣的成本和难度会成几何倍的上升。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将植物处理至适当的大小。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将陈皮切为直径0.5-5mm的陈皮丝,将西洋参、鲜滇黄精冻干片、茯苓、山茱萸、五加皮、巴戟天和枸杞首先粉碎至20-100目,将鲜竹茎叶破纤至直径0.5-5mm,然后切为2-6cm的纤维段时,在相同浸提时间和条件下,上述物料可以浸提出更多的活性成份。即将上述物料处理至上述大小时,物料在处理和储存、运输过程中损失的活性成份相对较少。

(3)使用52°的酒浸提步骤(2)所得植物,至酒体中的糖度为1.5 °Bx时,即得到述基础酒。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浸提植物活性成份的优选酒体为50-55°的酒体,其中,以52°的酒体最佳。这是因为,酒精度过低,酒体中乙醇含量过低,不能有效的浸提出黄酮类等易溶于乙醇的物质;而酒精度过高则水含量太低,不易浸提出氨基酸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且酒精度过高,对人体的损伤也较大,因此,选用50-55°的酒体最为合适。

此外,现有浸提技术,在固液比、浸提温度等浸提条件一定的基础上,均是采用控制浸提时间来控制浸提操作的进度,这一方法虽然简便,但是不能实现对浸提液中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有效控制,为了稳定浸提产物的质量稳定,往往需要人为的特意延长浸提时间,从而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而植物中的活性成份检测难度极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非常复杂的设备、仪器及专业的检测人员才能检测得到。现阶段,直接使用活性成份作为浸提时间的控制参数,不仅不现实,而且成本极高。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植物中通常都含有一定的糖类物质,而糖类物质与活性成份一样,也包含在植物的细胞内,在糖类物质浸入酒液的同时,植物活性成份也同时浸入了酒液中,因此,通过检测浸提酒体中的糖度,即可间接的获知酒体中活性成份的大致含量。并且,相比直接检测植物活性成份,糖度的检测非常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因此,通过控制糖度,既可以相对准确的控制酒体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又可以降低准确控制的成本。通过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稳定浸提产物的质量,而且相对现有浸提技术,该控制方法可以免去人为延长的浸提时间,从而缩短浸提时间、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4%。酒A为竹黄酮含量≥0.3g/L的酒D和黄精皂甙含量≥0.4g/L的酒E,同比例混合得到。其中:

酒D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3mm的竹纤维,之后将所得竹纤维切为3cm的纤维段。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10,加入65°的酒循环浸提上述竹纤维段。浸提温度为4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3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为2.0 °Bx时,得到竹黄酮含量≥0.3g/L的酒D。

酒E的制备方法为:首先,使用含水率10%的鲜滇黄精冻干片,粉碎至6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20,加入65°的酒循环浸提上述鲜黄精冻干粉。浸提温度为4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8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为1.4 °Bx时,得到黄精皂甙含量≥0.4g/L的酒E。

上述浸提均采用连续式循环浸提方法。即通过控制酒体的循环流速,使得酒体相对待浸提物料持续流动。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7%的鲜竹沥,得到活性植物酒。

所得活性植物酒中,主要含有以下植物活性成份:粗多糖,含量为1.2g/L、总黄酮,含量211mg/L、总蒽醌,含量为85mg/L、氨基酸,含量352mg/L、总皂带,含量212mg/L。

实施例2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为:

(1)按照重量份,准备干品:西洋参10份、茯苓60份、山茱萸3份、五加皮20份、陈皮5份、巴戟天30份、枸杞20份;鲜滇黄精冻干片100份、和鲜竹茎叶800份。

(2)将陈皮切为直径0.5mm的陈皮丝。将西洋参、鲜滇黄精冻干片、茯苓、山茱萸、五加皮、巴戟天和枸杞首先粉碎,然后使用20目的筛网筛选。将鲜竹茎叶首先破纤至直径0.5mm,然后切为2cm的纤维段。

(3)使用50°的酒浸提步骤(2)所得植物,至酒体中的糖度为1.5 °Bx时,即得到述基础酒。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为:

(1)按照重量份,准备干品:西洋参20份、茯苓90份、山茱萸15份、五加皮60份、陈皮25份、巴戟天60份、枸杞70份;鲜滇黄精冻干片150份、和鲜竹茎叶1300份。

(2)将陈皮切为直径5mm的陈皮丝。将西洋参、鲜滇黄精冻干片、茯苓、山茱萸、五加皮、巴戟天和枸杞首先粉碎,然后使用100目的筛网筛选。将鲜竹茎叶首先破纤至直径5mm,然后切为6cm的纤维段。

(3)使用55°的酒浸提步骤(2)所得植物,至酒体中的糖度为1.5 °Bx时,即得到述基础酒。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2%。酒A由按照质量百分数,60%的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和40%的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复配得到。

酒D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之后将所得竹纤维切为6cm的纤维段。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12,加入7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竹纤维段。浸提温度为3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2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为1.8 °Bx时,得到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

所述酒E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黄精冻干片粉碎至5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22,加入65°的酒循环浸提上述鲜黄精冻干粉。浸提温度于4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8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0.7 °Bx时,得到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10%的榨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汁液,得到活性植物酒。其中,鲜竹茎叶汁液的榨取方法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然后,将得到的竹纤维进行压榨操作,直至竹纤维的含水率低于10%后进行固液分离。最后,收集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后得到鲜竹茎叶汁液。

实施例5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2%,酒A为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

酒D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4mm的竹纤维,之后将所得竹纤维切为2cm的纤维段。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10,加入6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竹纤维段。浸提温度为2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5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为1.8 °Bx时,得到竹黄酮含量≥0.1g/L的酒D。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6%的提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提取液,得到活性植物酒。其中,鲜竹茎叶提取液的提取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3mm的竹纤维。然后,将上述竹纤维浸泡于酶解液中,循环浸提8小时。浸泡温度于40℃、按重量计,竹纤维与酶解液的固液比为1:10。最后,待浸提完成后,将所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和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其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

实施例6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2%,酒A为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酒E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含水率低于10%的鲜滇黄精冻干片,粉碎至6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25,加入7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鲜黄精冻干粉。浸提温度于3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10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0.7 °Bx时,得到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5%的提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提取液和5%的鲜竹沥,得到活性植物酒。其中,鲜竹茎叶提取液的提取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5mm的竹纤维。然后,将上述竹纤维浸泡于酶解液中,循环浸提10小时。浸泡温度于40℃、按重量计,竹纤维与酶解液的固液比为1:12。最后,待浸提完成后,将所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和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其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

实施例7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0%,酒A为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酒E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鲜黄精冻干片粉碎至30目,得到鲜黄精冻干粉。然后,以重量计,按照固液比1:20,加入60°的酒循环浸提上述鲜黄精冻干粉。浸提温度于20℃、每小时酒体循环次数为6次。最后,待浸提酒液中的糖度≥0.7 °Bx时,得到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3%的提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提取液和3%的榨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汁液,得到活性植物酒。其中,鲜竹茎叶提取液的提取为:首先,将鲜竹茎叶洗净,并破纤至直径2mm的竹纤维。然后,将上述竹纤维浸泡于酶解液中,循环浸提6小时。浸泡温度于40℃、按重量计,竹纤维与酶解液的固液比为1:8。最后,待浸提完成后,将所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得到的液相成分经过过滤、除渣和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浓缩后得到鲜竹茎叶活性成分提取液,其溶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

鲜竹茎叶汁液的榨取方法同实施例4。

实施例8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4%,酒A为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酒E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6%的鲜竹沥和4%的榨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汁液,得到活性植物酒。鲜竹茎叶汁液的榨取方法同实施例4。

其中,上述制备过程中均采用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进行浸提操作。上述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即在两次酒体循环操作之间,间隔一段时间,使浸提酒体相对待浸提物料,处于静置状态。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为10分钟,间隔时间为7分钟。

实施例9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基础酒,采用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进行浸提操作。上述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即在两次酒体循环操作之间,间隔一段时间,使浸提酒体相对待浸提物料,处于静置状态。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为15分钟,间隔时间为5分钟。其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然后,在基础酒中加入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富集物的酒A;酒A的添加量为基础酒质量的14%,酒A为黄精皂甙含量≥0.2g/L的酒E。酒E的制备方法为:采用连续式循环浸提方法进行浸提操作,其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在加入了酒A的基础酒中,再加入基础酒质量5%的鲜竹沥、3%的榨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汁液和2%的提取得到的鲜竹茎叶提取液,得到活性植物酒。其中,鲜竹茎叶汁液的榨取方法同实施例4,鲜竹茎叶提取液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10

一种活性植物酒的制备方法:采用实施例3制备方法,其中,均采用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进行浸提操作。上述间歇式循环浸提方法,即在两次酒体循环操作之间,间隔一段时间,使浸提酒体相对待浸提物料,处于静置状态。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为5分钟,间隔时间为10分钟。

实施例2-实施例10所得酒体为至少含有多糖类、黄酮类、蒽醌类、氨基酸类、皂甙类植物活性成份的酒。其中,粗多糖含量为0.25-2.5g/L、总黄酮含量≥100mg/L、总蒽醌含量为50-100mg/L、氨基酸含量≥150mg/L、总皂甙含量≥200mg/L。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优点之一:

1. 本发明通过检测酒体中的糖度,可以快速、便捷且相对准确的获知酒体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从而实现对酒液浸提时间的有效控制。由于糖度检测的成本很低,因此,本发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相比现有长时间浸泡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 本发明部分采用了新鲜的植物药材或食材作为浸提原料,相比浸提纯干品植物药材或食材,本发明所得酒液中的植物活性成份中的有效活性成份、植物香气成分量更高。

3.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不仅集酒香和各类植物药材或食材的香味为一体,尤其具有浓郁的竹子清香。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口感香醇、滋润、先苦而后甜,还具有回甘的特殊口感。

4.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植物活性成份的酒,无添加剂且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份,具有温补、滋阴、安神补脑、润肺祛痰、排毒、止咳等功效。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