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与连续冲压模相关,具体为一种用于连续冲压模的前纵梁外板加强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零部件或连接件主要是通过连续冲压设备进行加工而成,进行连续冲压加工的原料材料通常为薄板形料带,现有连续冲压设备,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有用于冲压成型的脱料板和下模板,在连续冲压加工时,将料带置于脱料板与下模板之间进行冲压成型,由于脱料板和下模板直接与料带接触进行冲压,因而易出现料带粘连下模板的现象;在连续地冲压过程中,由此可能会出现脱料板和下模板发生偏移,反复冲压加工后,易产生磨损,经常更换或维修,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作出改进,具体为设计了一种前纵梁外板加强件,设置在冲压模的前纵梁上,以改善脱料板与下模板之间易发生偏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连续冲压模的前纵梁外板加强件,由异形板、与异形板搭接的结构件Ⅰ、与结构件Ⅰ连接的结构件Ⅱ构成,其中:
异形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导柱,中部设置有结构异形孔,上部设置有支撑块。
结构件Ⅰ包括由2个对称设置的矩形臂围成的框架,框架的中间形成开槽部,开槽部的下端设置连接2个矩形臂的纵向结构肋Ⅰ,纵向结构肋Ⅰ的中部架设贯穿开槽部的异性结构条Ⅰ,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开槽部右侧的横向结构条,所述横向结构条架设在最右侧的2个纵向结构肋Ⅰ上,紧贴矩形臂内侧布置。
结构件Ⅱ包括由2个对称设置的异形臂围成的框架,框架的中间形成异形开槽部,异形开槽部的下端设置连接2个异形臂的纵向结构肋Ⅱ,纵向结构肋Ⅱ为3个,最左侧纵向结构肋上横向设置2个短肋条,中间纵向结构肋和最右侧纵向结构肋上架设2个对称布置的长肋条及1个异性结构条Ⅱ。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件Ⅰ和结构件Ⅱ的下部均设置有对应的导柱。
进一步地,所述异性结构条Ⅱ设置在纵向结构肋Ⅱ上的中间纵向结构肋和最右侧纵向结构肋的中部位置。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脱料板与下模板之间由于料带粘连而导致的脱料板与下模板发生的偏移现象,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磨损,避免了模具后期的频繁维护保养,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冲压模的前纵梁外板加强件,由异形板1、与异形板1搭接的结构件Ⅰ2、与结构件Ⅰ2连接的结构件Ⅱ3构成,其中:
异形板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导柱11,中部设置有结构异形孔12,上部设置有支撑块13,结构异形孔12的形状由图1所示,由多个矩形孔和梯形孔构成。
结构件Ⅰ2包括由2个对称设置的矩形臂20围成的框架,框架的中间形成开槽部22,开槽部22呈长矩形状,开槽部22的下端设置连接2个矩形臂20的纵向结构肋Ⅰ24,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结构肋Ⅰ24的数量为4个,纵向结构肋Ⅰ24
的中部架设贯穿开槽部22的异性结构条Ⅰ23,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开槽部22右侧的横向结构条25;所述横向结构条25架设在最右侧的2个纵向结构肋Ⅰ上,紧贴矩形臂20内侧布置。
结构件Ⅱ3包括由2个对称设置的异形臂30围成的框架,框架的中间形成异形开槽部33,异形开槽部33的下端设置连接2个异形臂30的纵向结构肋Ⅱ34,纵向结构肋Ⅱ34为3个,最左侧纵向结构肋上横向设置2个短肋条32,中间纵向结构肋和最右侧纵向结构肋上架设2个对称布置的长肋条35和异性结构条Ⅱ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件Ⅰ2和结构件Ⅱ3的下部均设置有对应的导柱,图1中对应的是分别是第二导柱21,第三导柱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异性结构条Ⅱ36设置在纵向结构肋Ⅱ34上的中间纵向结构肋和最右侧纵向结构肋的中部位置,具体位置从图1中可得知。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脱料板与下模板由于料带粘连而导致的脱料板与下模板发生的偏移现象,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磨损,避免了模具后期的频繁维护保养,节约了成本。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其它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