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0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技术中,模具的定位直接影响了生成模具的质量,而如何增加模具的定位精准,是每个模具制造商首要解决的难题,且现有的模具设备存在已损坏,寿命不长久的问题。现有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和冲压时缓冲不良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以解决现有汽车模具定位机构存在的定位不准确和冲压时缓冲不良的技术问题。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包括上模体、定位结构、内压板、下模体和减震装置,所述的定位结构安装在上模体下部的左右位置;所述的内压板安装在下模体上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安装在下模体上部的左右位置;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缓冲垫和定位结构主体,所述的定位槽设置在定位结构主体的下部位置;所述的缓冲垫安装在定位槽内侧的上面位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定位头、定位杆、密封垫圈、活塞块和缸筒,所述的定位头设置在定位杆的上面位置;所述的定位杆安装在活塞块上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垫圈安装在定位头的外圈,缸筒内侧的上面位置;所述的活塞块安装在缸筒的内部。

所述的缓冲具体采用圆形橡胶减震垫,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模具加工时的减震性,避免模体的损伤,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定位槽具体设置为圆台形沉头孔,使得上下模体之间的定位准确,有利于防止因模具错位造成工件的加工失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述的定位头具体采用圆形T8碳素工具钢,摩擦性和抗冲击性好,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定位工作,使得定位准确,不易损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上下模体之间的定位准确,有利于防止因模具错位造成工件的加工失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有利于缓冲吸震,降低加工时上下模体之间的冲击性,提高工作时的可靠性,适合中小型企业,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模体,2-定位结构,21-定位槽,22-缓冲垫,23-定位结构主体,3-内压板,4-下模体,5-减震装置,51-定位头,52-定位杆,53-密封垫圈,54-活塞块,55-缸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模具定位机构包括上模体1、定位结构2、内压板3、下模体4和减震装置5,所述的定位结构2安装在上模体1下部的左右位置;所述的内压板3安装在下模体4上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装置5安装在下模体4上部的左右位置;所述的定位结构2包括定位槽21、缓冲垫22和定位结构主体23,所述的定位槽21设置在定位结构主体23的下部位置;所述的缓冲垫22安装在定位槽21内侧的上面位置;所述的减震装置5包括定位头51、定位杆52、密封垫圈53、活塞块54和缸筒55,所述的定位头51设置在定位杆52的上面位置;所述的定位杆52安装在活塞块54上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垫圈53安装在定位头51的外圈,缸筒55内侧的上面位置;所述的活塞块54安装在缸筒55的内部。

所述的缓冲垫22具体采用圆形橡胶减震垫,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模具加工时的减震性,避免模体的损伤,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定位槽21具体设置为圆台形沉头孔,使得上下模体之间的定位准确,有利于防止因模具错位造成工件的加工失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所述的定位头51具体采用圆形T8碳素工具钢,摩擦性和抗冲击性好,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定位工作,使得定位准确,不易损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将料胚放于内压板上面,再通过上模体向下冲压,以实现工件的冲压工作,冲压过程中通过定位结构与减震装置以实现上下模体的定位工作,实现了定位准确目的。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