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69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尿毒症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也叫慢性肾衰。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营养不良是较常见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症,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和透析疗程的延长而增加。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8%~70%,营养不良可使免疫力下降,透析耐受性差,易发生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影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尿毒症中医病机主要是脾肾虚衰,浊毒瘀血内停,早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晚期则表现为脾肾阳气虚衰,临床上多采用益气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为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是导致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最重要原因,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这与尿毒症毒素在体内大量蓄积、代谢紊乱有关,西医对该并发症的治疗以充分透析、纠正代谢紊乱及增加热量、蛋白质的摄入为主。由于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多数食欲不佳,单纯饮食治疗往往疗效较差。

目前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有很大一部分是西药,不但费用昂贵使一般普通百姓难以承受,而且通常具有毒副作用,病人长期或者大量服用会引起人体内脏损伤和产生抗药性,不能彻底根治疾病。而现有的中药存在治疗时间长,显效慢,疗效不理想等不足,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和胃,化湿祛瘀的功效。适用于尿毒症性营养不良,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湿浊内蕴,脾肾气虚等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地锦草100-300份、黄芪50-150份、党参50-150份、茯苓30-100份、白术30-100份、黄精30-100份、肉苁蓉30-100份和建曲30-100份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地锦草120-240份、黄芪80-120份、党参80-120份、茯苓50-80份、白术50-80份、黄精50-80份、肉苁蓉50-80份和建曲50-80份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地锦草150份、黄芪100份、党参100份、茯苓65份、白术65份、黄精65份、肉苁蓉65份和建曲65份制作而成。

一种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可以加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膏滋、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膏滋这样制备:上述药物煎为浓缩液,加入药用炼蜜,搅匀后,挂旗收膏,装瓶,冷藏,即得。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膏滋这样制备:上述药物加10-14倍量的水浸泡0.5-1.5h后,煎煮3次,每次20-4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收膏,即得。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片剂这样制作:上述药物加10-14倍量的水浸泡0.5-1.5h后,煎煮3次,每次20-4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后即收膏,再加入制成量20%的淀粉和制成量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上述药物加10-14倍量的水浸泡0.5-1.5h后,煎煮3次,每次20-4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后即收膏,再加入制成量量30%的淀粉和制成量0.7%的硬脂酸镁,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上述药物加10-14倍量的水浸泡0.5-1.5h后,煎煮3次,每次20-4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5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后即收膏,再加入制成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由地锦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黄精、肉苁蓉和建曲制作而成。其中,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Euphorbia maculata L),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等。归经:肺;肝;胃;大肠;膀胱经。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豆科植物内蒙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有补气升阳、固表益卫、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用于体虚、气虚等;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味甘、淡,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肉苁蓉(学名:Cistanche deserticola Ma),性味:味甘;咸;性温。归经:归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建曲,是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的药物。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其中医基本病机为脾肾虚衰,浊毒瘀血内停。脾失健运,则内生湿浊瘀毒;湿浊瘀毒潴留,则致脾失运化,肾失封藏,气血生化无权,久之则气血阴阳俱虚。出现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差食少、腰膝酸软等症。治疗宜益气健脾,补虚和胃,化湿祛瘀为法。本发明组方中以黄芪、党参归脾、肾、肺经,为甘温之品,重在补中益气,共为君药;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得黄芪则益增利水渗湿之功,得党参则更添益气健脾之效,黄精、肉苁蓉专补肾中精气,使肾阳得旺,精血得填,筋骨得壮,配合茯苓、白术,使脾肾之气得以鼓舞,共为臣药;神曲消食化积,地锦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使热毒得清、湿浊得利、瘀毒得化,为佐药;药用糖浆既能补中缓急,防止消导、清利太过,又能调和诸药,缓和口感,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补虚和胃,化湿祛瘀之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药物,制成的药物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共奏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和胃,化湿祛瘀的功效。适用于尿毒症性营养不良,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湿浊内蕴,脾肾气虚等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申请人进行了下列实验,可证明本发明具有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1工艺条件筛选

1基本工艺路线的确定

本发明组方中所选的药味,均收载入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且基源稳定,资源丰富。本实施例根据处方各味药材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资料综合分析,将该品剂型定为煎膏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药物,制成的药物能纠正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将本品的工艺路线确定如下:药材浸泡→加适量水煎煮→浓缩→加入炼蜜→浓缩→分装,即得。

2药材前处理工艺

处方中中药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标准。其中:

地锦草: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27页“地锦草”项规定。

黄芪: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302页“黄芪”项规定。

党参: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281页“党参”项规定。

茯苓: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240页“茯苓”项规定。

白术: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03页“白术”项规定。

黄精: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306页“黄精”项规定。

肉苁蓉: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35页“肉苁蓉”项规定。

建曲: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421页“建曲”项规定。

3药材吸水率的测定

按1/10处方量比例称取药材234g,加8倍量的纯化水1872ml浸泡,浸泡不同时间,滤过,称湿药重量(至药材重量不再增加为止),测定药材吸水率,结果见表1。

mb-药材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mg—药材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表1药材吸水率考察(n=3)

由表1可知,药片吸水率为197.3%,为方便操作,以吸水率为200.0%计算,即药材吸水量为药材重的2.0倍。因此首次浸泡时,应该多加2.0倍量的纯化水。

4浸泡时间的单因素考察

在满足药材吸水率的条件下,考察浸泡时间,对处方出膏率的影响,以总固体物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对处方处膏率影响最大的浸泡时间。

4.1样品制备

按1/10处方量比例称取药材234g,首次加10倍量水,后2次加8倍量水,分别浸泡0h、1h、3h以及浸泡过夜,煎煮3次,每次0.5h,过滤,合并滤液,药液定溶至1000ml,备用。

4.2总固体物收率测定

从上述滤液中各精密取两份10ml,至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照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831)测定,计算总固体物收率,公式如下。

W为10ml滤液中固体物的重量,V为定容体积,Wt为样品投料重量。

表2浸泡时间考察(n=2)

表3方差分析

总固体物收率

表4多重比较

因变量:总固体物收率

LSD

*.均差值的显著水平为0.05.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浸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际生产结合实验数据,选用参数为浸泡时间为1h。

5煎煮工艺的正交因素

在满足药材吸水率的条件下,浸泡1h,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影响煎煮效果的主要因素,按每个因素3水平,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水煮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筛选,以总固体物收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探讨。正交结果方差分析及因素水平分析见表4,表5。

表4因素水平表

5.1指标选择

为了使工艺能充分反映药物疗效,并结合本发明药物组成的特点及本发明的功能主治,以本发明中总固体物测定数据优选煎煮工艺条件。

5.2总固体物测定

从各试验号中各精密取两份10ml,至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照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0831)测定,计算总固体物收率,公式如下。

W为10ml滤液中固体物的重量,V为定容体积,Wt为样品投料重量。

5.3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5煎煮工艺条件L9(34)正交试验安排及综合评分结果

表6主旨之间效果检定

因变数:总固体物收率

a.R平方=.998(调整的R平方=.994)

表7边缘平均数估计

1.加水量

因变数:总固体物收率

2.煎煮次数

因变数:总固体物收率

因素A、B有统计学意义,为主要因素,因素C无显著性影响,为次要因素。参考A、B因素水平的均数估计值,因此选择A、B因素水平3;对于次要因素C,根据节约成本及生产需要结合传统经验选择C水平1,则该处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1,即药材浸泡1h,12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多加2.0倍量水),每次0.5小时。

5.4三批样品的工艺验证实验

按1/10处方量比例称取药材234g,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A3B3C1提取,测定总固体物收率,结果表明工艺稳定可行。

表8正交验证结果表

由上表结果可知,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结果相一致,说明煎煮工艺条件基本稳定,可作为煎煮工艺条件。

6膏滋成型工艺研究

膏滋成型是膏滋制作中的核心工艺,传统技法常以“挂旗”——即指以搅拌棒沾取药汁并水平提起,药汁沿棒边呈片状垂下或滴下,来判断收膏时机,不同药工在操作中,个人习惯和主观判断偏差较大,影响膏方质量稳定。

6.1成型工艺指标选择

根据前期预实验单因素考察结果,以膏方的得膏率、膏滋含水量、膏滋动力黏度为综合评价指标,以清膏相对密度(A)、蜂蜜量(B)、膏滋相对密度(C)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膏滋成型工艺。

表9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10成型工艺条件L9(34)正交试验安排及综合评分结果

表11主旨之间效果检定

因变数:成型系数

a.R平方=.980(调整的R平方=.919)

表12边缘平均数估计

1.清膏相对密度

因变数:成型系数

因素A有统计学意义,为主要因素,因素B、C无显著性影响,为次要因素。参考A因素水平的均数估计值,因此选择A因素水平3;对于次要因素B、C,根据节约成本及生产需要结合传统经验选择B水平2,C水平1,则该处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1,即清膏常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以清膏:炼蜜(1:2)量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待浓缩至1.40密度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后即收膏完成。

6.2三批样品的工艺验证实验

取三个批次药材按煎煮工艺制备清膏,按最佳成型工艺A3B2C1,测定成型系数,结果表明工艺稳定可行。

表13正交验证结果表(n=2)

实验例2尿毒营养膏治疗维持性血透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18人,年龄42.25±10.24岁,平均病程3.21年,最长病程10.5年,最短病程3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8例,多囊肾1例,痛风性肾病1例。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及参照《实用透析手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4],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营养不良,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型(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符合纳入标准。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给予优质低蛋白、低钠低磷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g/kg·d,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

2.2血透治疗采用瑞典金宝AK95血液透析机,费森尤斯HPSF7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盐透析,透析液流量均为500ml/min,透析血流量为200-30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每周透析2-3次,超滤量参考干体重。

2.3中药治疗予尿毒营养膏内服,方药组成:黄芪150g、党参150g、山药100g、茯苓100g、白术100g、黄精100g、神曲100g、苡仁100g、肉苁蓉100g、生大黄(后下)50g。制法:上述药物水煎取液2000ml后,另换小锅煎液浓缩至1000ml,加入阿胶(烊化)50g,饴糖300g,继续浓煎至药液起泡、挂旗后收膏量约600ml。装瓶冷藏,每次取20ml服用,每日3次,疗程为60天。

2.4观察指标

2.4.1临床症状于治疗前后均采用主症积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症记3分、症状消失记0分)及改良SGA法(CANUSA study)[4]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

2.4.2体格检查治疗前后进行体格检查:身高(H)、体重(W)、臂中肌周径(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T)、体重指数(BMI)。

2.4.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采集透析前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

2.4.4安全性监测记录不良反应并监测血钾、血糖、肝功能。

2.4.5统计方法运用SPSS1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3],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疗效分析

3.2.1治疗前后主症及改良SGA评分比较(见表14)

表14治疗前后主症及改良SGA评分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

3.2.2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体格检查部分)(见表15)

表15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

3.2.3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实验室检查部分)(见表16)

表16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3.2.4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见表17.

表17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3.3不良反应监测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高血钾、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治疗过程中无需停药。

实验3:对血透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及《实用透析手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4],确诊为维持性血透营养不良,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型。患者愿意并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及随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不符合脾肾气虚型者;年龄超过80岁;合并严重的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损害者;不愿意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者。共纳入60例,包括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55~76(65±1)岁,透析时间(28.6±1.2)个月,维持规律性透析3次/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及安慰剂组2组,其中治疗组年龄57~76(66±0.5)岁,男性11例,女性19例,安慰剂组年龄55~74(65±1)岁,男性14例,女性16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年龄50~73岁,包括男性20例,女性10例,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试验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主要材料

尿毒营养膏主要方药为: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白术、黄精、神曲、苡仁、肉苁蓉、生大黄等。通过水煎、浓缩后再加入阿胶及饴糖等熬制而成。安慰剂主要成分:药用糖浆。

1.3方法

安慰剂组及治疗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主症积分(根据患者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腹胀便秘、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的程度进行评估,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症状消失计0分)与改良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4]评分法(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变化、饮食变化、皮下脂肪厚度、肌肉消耗程度积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

安慰剂组及治疗组均采用低质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控制炎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规律血液透析3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毒营养膏,每日3次,每次20mL,3个月为1个疗程,共维持2个疗程。安慰剂组与健康对照组则只加用安慰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维持2个疗程。

1.4检测指标

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安慰剂组在试验前后分别监测血清瘦素(LP)水平。而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则进行SGA评分与主症评分[4],并且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以下实验室数据: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等。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比配对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安慰剂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SGA评分

治疗组SG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SG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8。

表18 2组实验前后SGA评分积分比较(分)

a:P<0.05,与本组治疗前及安慰组治疗后比较

2.2安慰剂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

治疗组主症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主症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9。

表19两组实验前后主症评分积分比较(分)

a:P<0.05,与本组治疗前及安慰组治疗后比较

2.33组LP值比较

健康对照组LP值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及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LP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LP值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见表20。

表20 3组患者治疗前后LP值比较(ng/mL)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c: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

2.4安慰剂组与治疗组Hb、Alb、CHOL值在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Hb、Alb、CHOL值在治疗后均有升高,其中Alb及CHO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在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

表21 2组治疗前后Hb、Alb、CHOL值的比较

a: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

实验4: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血透室维持性血透患者60名,其中男性42名,女性18名。透析3次/周,4h/次,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6±11.2)岁;透析龄10-112个月,平均透析龄(48±22.3)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慢性间质性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3例,病因不详1例。将60例患者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试验期间均常规行降压、纠正贫血等治疗。

1.2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月以上;②伴有骨痛、骨折或骨畸形、转移性钙化等临床表现;③中医辨证属肾精亏虚,湿毒瘀阻型(全身骨痛、肢体重着或腰膝关节酸软疼痛,肌肉枯萎瘦削,活动不利,运作牵强,神疲倦怠乏力。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濡或弦细)者,④愿意并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及随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近3个月未出现严重感染及自身活动性免疫性疾病,入组期间未使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

2方法

2.1.基础治疗

两组均予优质低蛋白、低钠低磷饮食,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血液透析治疗:瑞典金宝AK95血液透析机及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费森尤斯FX80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盐透析,透析液流量均为500ml/min,透析血流量为200-30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每周透析3次,超滤量参考干体重。4周为1个疗程。

2.2中药制备

药物来源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房和制剂室,尿毒营养膏处方及制作方法:藿香150g、佩兰150g、黄芪150g、党参150g、茯苓100g、白术100g、黄精100g、肉苁蓉100g、神曲100g、生大黄(后下)50g等,浓煎为1000ml浓缩液,加入阿胶(烊化)50g、饴糖100g,继续浓煎至药液起泡,挂旗收膏量约600ml,装瓶冷藏。

2.3给药方法

对照组在维持性血透同时,严格低钠低磷优质蛋白饮食,并给予常规西药(阿法骨化醇1μg po qd、碳酸钙咀嚼片1.0gpo qd等)治疗,维持血糖、血压稳定。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服用尿毒营养膏20ml,每日三次。

2.4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疗程结束时检验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作中医证候积分表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以全身骨痛、肢体重着或腰膝关节酸软疼痛、肌肉活动不利为主证,总是有、经常有、偶尔有、无分别积6/4/2/0分,浮肿、神疲倦怠乏力、纳差、肌肤甲错、尿量减少为次证,症状以总是有、经常有、偶尔有、无分别积3/2/1/0分,尿量减少以小于100ml、100-400ml、400-800ml、>800ml分别计3/2/1/0分,症状分别计分,分数累加。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观察周期为1个疗程。

2.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满足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

3结果

3.1血清钙、血清磷、活性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钙、活性维生素D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钙、活性维生素D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2。

表22血清钙、血清磷、活性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后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医证证候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23。

表2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地锦草600g、黄芪300g、党参300g、茯苓200g、白术200g、黄精200g、肉苁蓉120g和建曲120g。

工艺:上述药物加12倍量的水浸泡1h后,煎煮3次,每次3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收膏,即得1000g膏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每日三次。

实施例2.

配方:地锦草150g、黄芪100g、党参100g、茯苓65g、白术65kg、黄精65kg、肉苁蓉65kg和建曲65kg。

工艺:上述药物加12倍量的水浸泡1h后,煎煮3次,每次3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收膏,即得膏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每日三次。

实施例3.

配方:地锦草240g、地牯牛120g、黄芪120g、党参120g、茯苓80g、白术80g、黄精80g、肉苁蓉80g、神曲80g和药用糖浆80g。

工艺:上述药物加12倍量的水浸泡1h后,煎煮3次,每次3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收膏,再加入制成量20%的淀粉和制成量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压片,干燥,即得片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10g,每日三次。

实施例4.

配方:地锦草120g、地牯牛80g、黄芪80g、党参80g、茯苓50g、白术50g、黄精50g、肉苁蓉50g、神曲50g和药用糖浆50g。

工艺:上述药物加12倍量的水浸泡1h后,煎煮3次,每次30min,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按浸膏与炼蜜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炼蜜,不断搅拌,当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时停止加入,迅速灌装,冷却至室温,收膏,再加入制成量量30%的淀粉和制成量0.7%的硬脂酸镁,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10g,每日三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