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40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股骨假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股骨近端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能够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稳定和肢体功能等。但由于髋关节假体自身材料和置换技术的问题,术后也会出现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当出现上述并发症时需要进行翻修。

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翻修时,股骨侧因骨溶解、应力遮挡、假体及骨水泥取出而引起的大范围骨缺损是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例如,股骨侧翻修时需要取出假体及骨水泥,为了实现取出假体及骨水泥,需要进行大转子延长截骨、股骨开窗等辅助操作,这样就会引起大范围骨缺损,增加翻修的难度,并且不利于再次植入的假体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股骨侧翻修时需要取出假体及骨水泥,从而会引起大范围骨缺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近端套管组件,包括套管本体,套管本体的内部形成贯通的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穿设股骨柄假体的近端。

进一步地,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端连接在套管本体上,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背离套管本体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板沿套管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呈向外凹入的弧形。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管本体上。

进一步地,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管本体的外侧并与套管本体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套管本体位于其上端管口的一侧的部位向上凸出形成凸包,第二固定板和凸包位于经过套管本体的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套管本体包括第一套管段、第二套管段以及中间延长段,第一套管段直接与第二套管段连接,或者,第一套管段通过中间延长段与第二套管段连接。

进一步地,套管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

进一步地,套管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穿设孔,第二穿设孔的两端均位于套管本体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和/或第二固定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走线槽。

进一步地,套管本体、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均设置有多孔层。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套管本体,该套管本体的内部形成贯通的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穿设股骨柄假体的近端。上述套管本体可以在对股骨进行翻修时套设在初次置换植入的股骨柄假体的近端,无需取出初次置换植入的股骨柄假体,从而减少骨量损失,并且套管本体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稳定,有利于提高套管本体和股骨柄假体的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第二固定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第二固定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9的第二固定板的另一角度的侧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后视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3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另一角度的侧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的套管本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7的套管本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7的套管本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7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第一固定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1的第一固定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1的第一固定板的后视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21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17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5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27示出了图25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28示出了图25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后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套管本体;11、凸包;12、第一套管段;13、第二套管段;14、中间延长段;15、凸台;151、第一穿设孔;16、第二穿设孔;20、股骨柄假体;30、第一固定板;40、第二固定板;50、走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现有技术中,股骨侧翻修引起的股骨缺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Ⅰ型缺损,股骨干完整,干骺端少量松质骨缺损;Ⅱ型缺损,股骨干完整,干骺端广泛骨缺损;ⅢA型和ⅢB型缺损患者干骺端严重破坏;Ⅳ型缺损,干骺端广泛破坏,髓腔扩大,峡部消失。

针对Ⅰ型缺损,一般选用颗粒打压植骨和近端涂层普通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针对Ⅱ型缺损,可选用颗粒打压植骨和全柄生物型假体或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翻修;针对ⅢA缺损,需颗粒打压植骨、结构性植骨以及长柄假体进行翻修。

针对ⅢB型及Ⅳ型缺损遇到的股骨近端广泛缺损的修复及重建问题,特别是股骨近端连带骨折的问题,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颗粒骨和结构骨移植。颗粒骨移植主要用于重建髋臼包容性骨缺损和股骨髓腔内植骨,颗粒移植骨起到充填和支架作用,新生血管能够较快长入骨小梁之间和颗粒骨之间,新骨形成先于骨吸收,植骨区力学强度持续升高,在植入颗粒骨过程中,常常使用打压植骨技术,临床效果普遍达到10年生存率90%以上。结构性移植骨往往被纤维组织包裹,再血管化程度低,移植骨与假体接触面很少有骨长入。因此,在翻修中应该尽量不采用结构性异体骨移植,这样就导致上述重建方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此外,对于干骺端和骨干区骨缺损不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全涂层长柄生物型假体,但是对于股骨缺损较严重的患者选择应慎重;长柄骨水泥型假体多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活动量低、骨量少或股骨髓腔较为宽大的老年患者;组配式假体适用于干骺端及骨干形态不规则患者;解决股骨近端大范围骨缺损重建的方式还可以选用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但是该方式难以重建,并且会进一步损伤股骨近端骨质。

如图1至图12所示,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用于对股骨进行翻修时套设在初次置换植入的股骨柄假体20的近端。上述股骨近端套管组件包括套管本体10。套管本体10的内部形成贯通的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穿设股骨柄假体20的近端。

应用本实施例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设置套管本体10,该套管本体10的内部形成贯通的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穿设股骨柄假体20的近端。上述套管本体10可以在对股骨进行翻修时套设在初次置换植入的股骨柄假体20的近端,无需取出初次置换植入的股骨柄假体20,从而减少骨量损失,并且套管本体10与股骨柄假体20配合稳定,有利于提高套管本体10和股骨柄假体20的长期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套管本体10的形状需要模拟人体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形态,可以适应于各种情况(位置、大小)的骨质缺损。在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10与股骨柄假体20之间通过骨水泥固定。具体地,当套管本体10套设在股骨柄假体20上之后,先将套管本体10调整放置到合适的角度,再在套管本体10与股骨柄假体20之间通过骨水泥固定。上述方式可以随意调整套管本体10的放置角度,更加便于股骨的重建(特别是大粗隆侧的重建)。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30。第一固定板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管本体10上,第一固定板30的第二端背离套管本体10向下延伸。当使用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进行翻修时,上述第一固定板30向下延伸至人体股骨的截断的端部的侧面,再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固定板30与人体股骨固定在一起,从而使股骨近端套管组件更加稳定地固定。

如图1、图2、图5、图6、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第一固定板30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板30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30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呈向外凹入的弧形。两个第一固定板30共同环抱住人体股骨的截断的端部,使固定更加稳定。第一固定板3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紧固件包括螺钉,螺钉穿过上述第一通孔钉在人体股骨上,从而将第一固定板30与人体股骨固定在一起,在一定范围内桥接人体股骨的断端,通过骨攀爬、骨整合作用将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人体股骨连成一体。当然,第一固定板30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可以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第一固定板沿套管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9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40。第二固定板40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管本体10的外侧并与套管本体10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当使用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进行翻修时,人体残存的大粗隆侧骨质、软组织以及肌肉等可以固定在上述夹持空间中,使其附着在第二固定板40朝向套管本体10的一侧表面以及附着在套管本体10朝向第二固定板40的一侧表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人体残存的大粗隆侧骨质、软组织以及肌肉等,减少骨量损失,重建患者的外展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40为钢板,第二固定板4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螺钉穿过上述第二通孔钉在套管本体10上,从而将第二固定板40与套管本体10固定在一起。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套管本体10位于其上端管口的一侧的部位向上凸出形成凸包11。上述凸包11模拟人体股骨的大粗隆。第二固定板40和凸包11位于经过套管本体10的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40的上端扣在凸包11上,这样更加便于第二固定板40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板40的形状与套管本体10的对应凸包11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套管本体10包括第一套管段12、第二套管段13以及中间延长段14。第一套管段12直接与第二套管段13连接,或者,第一套管段12通过中间延长段14与第二套管段13连接。上述中间延长段14可以选择性地应用在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套管本体10的整体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延长段14具有10~30mm多种长度规格。第一套管段12的下端和中间延长段14的下端设置有拼接凹槽,中间延长段14的上端和第二套管段13的上端设置有拼接凸起,上述相对应的拼接凹槽与拼接凸起相配合,从而使第一套管段12、中间延长段14、第二套管段13拼接在一起。当套管本体10套设在股骨柄假体20上之后,先将套管本体10的角度调整好,再在套管本体10与股骨柄假体20之间通过骨水泥固定,在注入骨水泥之后,第一套管段12、中间延长段14、第二套管段13分别再与股骨柄假体20固定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套管本体1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管本体可以仅包括上下两部分,即将第一套管段与中间延长段设置为一体结构,再与第二套管段进行拼接。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套管本体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台15。凸台15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151。套管本体10上设置有第二穿设孔16,第二穿设孔16的两端均位于套管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当套管本体10、股骨柄假体20、第二固定板40初步通过螺钉固定之后,可以再通过钢丝将套管本体10与第二固定板40进行捆绑固定。上述第一穿设孔151、第二穿设孔16用于穿设捆绑用的钢丝,并且由于凸台15高于套管本体10的外表面,将钢丝设置在凸台15上可以垫高此部分钢丝,从而使钢丝容易处于紧绷状态,进而便于对套管本体10与第二固定板4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设孔151的孔径为2~4mm,第二穿设孔16设置在套管本体10与凸包11相对的一侧,并且第二穿设孔16为多个,多个第二穿设孔16沿套管本体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穿设孔16的孔径为3~5mm。当然,也可以不通过螺钉固定,直接通过钢丝对套管本体10与第二固定板40进行捆绑固定。此外,第二穿设孔16还可以用于缝合周围的软组织。

如图1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第二固定板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走线槽50。当通过钢丝将套管本体10与第二固定板40进行捆绑固定时,上述走线槽50用于容纳钢丝,对钢丝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钢丝打滑脱落。同样地,当套管本体10、股骨柄假体20、人体股骨初步通过螺钉固定之后,可以再通过钢丝将第一固定板30与人体股骨进行捆绑固定。第一固定板30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走线槽50。上述走线槽50用于容纳钢丝,对钢丝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钢丝打滑脱落。当然,也可以不通过螺钉固定,直接通过钢丝对第一固定板30与人体股骨进行捆绑固定。此外,上述走线槽50还可以降低第一固定板30的刚度,当第一固定板30进行装配时,第一固定板30可以发生变形,通过适当变形来夹紧股骨断端。

需要说明的是,走线槽5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走线槽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外表面上,或者仅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外表面上。

在实施例一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中,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以及第二固定板40的表面均设置有多孔层。具体地,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以及第二固定板40的内部为实体结构,这样可以确保使用强度,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以及第二固定板40的外表面为多孔结构,这样方便与人体骨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以及第二固定板40可以通过3D打印方式制成,具有优良骨整合的结构。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全新制造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型材料不同,成型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差异,但是基本原理一样,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犹如一台“立体打印机”,因此得名。随着制造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新技术之一。

3D打印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精准、复杂、个性化,这正好迎合了人体骨骼解剖重建不仅要精准、复杂,甚至于一次性、量身定做的要求。因此,3D打印技术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径。3D打印未来将在骨科领域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原因在于3D打印的特点满足了骨科的特殊要求。具体地:

(1)骨组织是复杂结构的典型代表,现有的仿生技术很难复制其特有的三维形态和生理功能。而3D打印正适合复杂结构的快速制造,可获得近似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2)由于人体存在高度的个体特异性,传统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医疗产品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而以往采用模具等生产制造工艺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则成本高,周期长。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骨骼是最容易获得精确数字化影像的器官,将其与3D打印相结合,可以精确、快速、低成本的生产个性化的医疗产品;因此,借助3D打印技术,短时间即可“铸造”出任意外形、理想的生物力学强度的内植物产品,使个体化、定制化骨植入产品开发成为现实。

如图17至图28所示,实施例二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固定板30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管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30为活动钢板。在将套管本体10套设在股骨柄假体20上之后,将两个第一固定板30环抱套管本体10,并夹持套管本体10和人体股骨的断端,再通过螺钉固定和钢丝捆绑固定住,在一定范围内桥接人体股骨的断端,通过骨攀爬、骨整合作用将套管本体10、第一固定板30、人体股骨连成一体。实施例二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的其他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板3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一部分设置为固定在套管本体上,另一部分设置为可活动,两种第一固定板组合使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的股骨近端套管组件进行股骨侧翻修,可以尽量保留骨量,并确保新植入的假体(股骨近端套管组件)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假体尽可能与人体骨组织间形成骨整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最终获得肢体的稳定性和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