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修复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337阅读:1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修复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皮肤修复膜。



背景技术:

皮肤是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作用。皮肤覆盖全身,它能使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当皮肤受到外伤、烧伤、炎症等损害,尤其是当大面积的皮肤受到严重损害时,伤口应该立即被保护起来。

对于受损皮肤的修复来说,之前大多采用的是采用自体皮肤移植,医生从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去下一块完好的皮肤,重新植入创伤部位,然而这种方法不仅造成供皮区新的创伤,而且还受到供皮来源的限制,此外,移植的皮肤与创伤部位邻近的皮肤存在色泽、质地和功能上的差异。后来有些医生采用培育真皮层细胞的办法进行皮肤修复,但是由于没有完整的皮肤组织,新长出的皮肤总是有许多缺陷。现在急需一种同时拥有表皮层和真皮层组织的人工皮肤修复膜,直接采用人造皮肤加速受损皮肤的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人工表皮层和人工真皮层的皮肤修复膜,直接采用接近人体结构人造皮肤加速对受损皮肤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皮肤修复膜,包括连接孔、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微球、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无纺布膜、微孔半渗透薄膜、生物大分子薄膜,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的下方设有由聚乙二醇制成的微孔半渗透薄膜;所述微孔半渗透薄膜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连接孔;所述聚氨酯无纺布膜的一端与微孔半渗透薄膜相连,另一端通过医用粘贴剂粘接在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的表面;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的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微球;所述致密型纤维素膜通过葡萄糖链中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形成的分子层与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紧密连接;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中的细菌纤维素呈纵向排列,所述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中的细菌纤维素呈无序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皮肤修复膜中的真皮层,所述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的厚度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是由菌种消耗糖源,分泌纤维素纤丝通过分子内分子间氢键结合而成;所述菌种是指能够生物合成纤维素的微生物。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是由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构建而成的,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和微孔半渗透薄膜组成了皮肤修复膜中的表皮层。

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膜为聚氨酯无纺布膜。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无纺布膜的厚度为1.5mm,所述聚氨酯无纺布膜在皮肤修复完成后会自动脱落,不会和皮肤发生粘连,避免了二次受伤。

进一步的,所述的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在使用前需要先浸泡在置于高压灭菌锅的纯净水中,进行121℃灭菌处理,30分钟后取出冷却至常温,最后在4℃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1.不需要采用自体植皮,避免了造成新的创伤;2.使用同时具有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人工皮肤,使得新修复的皮肤与原来皮肤的契合度更高;3.采用疏密结合的细菌纤维素材料做人造皮肤,增强了皮肤的透气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1中:1-连接孔、2-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3-微球、4-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5-无纺布膜、6-微孔半渗透薄膜、7-生物大分子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皮肤修复膜,包括连接孔1、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微球3、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无纺布膜5、微孔半渗透薄膜6、生物大分子薄膜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纺布膜5为聚氨酯无纺布膜,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7的下方设有由聚乙二醇制成的微孔半渗透薄膜6;所述微孔半渗透薄膜6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连接孔1;所述无纺布膜5的一端与微孔半渗透薄膜6相连,另一端通过医用粘贴剂粘接在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的表面;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的表面设有若干突出的微球3;所述致密型纤维素膜2通过葡萄糖链中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形成的分子层与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紧密连接;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中的细菌纤维素呈纵向排列,所述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中的细菌纤维素呈无序排列;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皮肤修复膜中的真皮层,所述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的厚度为5mm;所述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是由菌种消耗糖源,分泌纤维素纤丝通过分子内分子间氢键结合而成;所述菌种是指能够生物合成纤维素的微生物;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7是由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构建而成的,所述生物大分子薄膜7和微孔半渗透薄膜6组成了皮肤修复膜中的表皮层;所述无纺布膜5的厚度为1.5mm,所述无纺布膜5在皮肤修复完成后会自动脱落,不会和皮肤发生粘连,避免了二次受伤;所述的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在使用前需要先浸泡在置于高压灭菌锅的纯净水中,进行121℃灭菌处理,30分钟后取出冷却至常温,最后在4℃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具体实施方案:使用前先将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和疏松型细菌纤维素膜4浸泡在放置于高压灭菌锅中的纯净水里,进行121℃灭菌处理,30分钟后取出冷却至常温,最后在4℃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使用时将表皮层和真皮层压合在一起进行培养,致密型细菌纤维素膜2上的微球3会陷进微孔半渗透性薄膜6上的连接孔1里,在患者受损的皮肤处使用酒精棉签消毒,随后将人工皮肤敷在患者的创伤处,包好伤口,细菌纤维素在受伤处迅速生长,保持受伤皮肤的湿润性,湿润的环境易于组织再生、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特殊的纳米结构促进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组织再生及减少疤痕组织生成;同时,还有利于材料在伤口处安全、方便地释放负载的药物,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培养得到与患者伤口皮肤相似上密下疏的生物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伤口愈合的周期,并且明显减少愈合后疤痕的产生;在受损皮肤修复的差不多时,聚氨酯无纺布膜5会自动脱落,不会和皮肤进行粘连。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