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瓿瓶用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70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安瓿瓶用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安瓿瓶用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中进行静脉输液配药时,通常是利用人工操作先用注射器从一个或多个针剂瓶内抽取药液,再注入输液瓶中,供其输液用。上述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尤其对需要大量配置药液的时候,对护士的劳动强度高,且效率低下。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248512A公开了一种安瓿瓶用配药方法及单向阀式配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单向阀一6、单向阀二7,该单向阀一6一端,单向阀二7一端分别连接导管一6、导管二7,单向阀一6另一端、单向阀二7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过渡容器5的的接口一、接口二上,其中单向阀一6的流向是流体从导管一6流向过渡容器5,单向阀二7的流向是流体从过渡容器5流向导管二7,过渡容器5通过接口三连接气泵;导管一6端部设有针头一3,导管二7端部设有针头二4;配药时,向去帽安瓿瓶1和输液袋2分别插针,将安瓿1内药液通过单向阀一8抽吸至过渡容器5中,然后再将过渡容器5内药液通过单向阀二7注入输液袋2中,拔针完成配药。

使用该专用配药装置,确实提高了安瓿瓶配药的便利性,但是由于该导管一6和导管二7内均是内置单向阀,不仅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作为配药一次性用品,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配药装置导管内置单向阀,带来的结构复杂、作为一次性用品成本较高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瓿瓶用配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连通导管一和导管二,所述导管一端部设有用于插入安瓿瓶的针头一,所述导管二的端部设有用于插入输液袋内的针头二,所述导管一上设有夹紧件一以及控制所述夹紧件一夹紧或松开导管一的控制件一,所述导管二上设有夹紧件二以及控制所述夹紧件二夹紧或松开导管二的控制件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瓿瓶用配药装置,通过气囊连通导管一和导管二,导管一、导管二上分别连接针头一和针头二,用于插入安瓿瓶和输液袋,并且在导管一、导管二上分别设置有夹紧件一和夹紧件二,在配药时,将配药组件的针头一、针头二分别插入安瓿瓶和输液袋中,当需要抽吸安瓿瓶内药液时,控制件二控制夹紧件二将导管二夹紧,控制件一不对夹紧件一作用,使导管一保持畅通状态,此时压缩气囊再松压,气囊内部形成负压,使安瓿瓶内药液通过导管一抽吸注入气囊中;此时对气囊,控制件二解除对夹紧件二的作用,导管二保持畅通状态,控制件一通过夹紧件一对导管一进行夹紧,压缩气囊,使气囊内部形成正压,使气囊内的药液通过导管二注入输液袋中;重复对气囊抽吸和吹气,使安瓿瓶内的药液全部转移至输液袋中,完成最终配药;该装置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配药效率高;配药完成后,只需要更换针头一、针头二、导管一、导管二和气囊,而夹紧件一和夹紧件二由于外置不用更换,可以重复利用,有效节约了配药成本。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导管一的进液口,以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导管二的出液口。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气囊底部,出液口位于气囊底部,便于将药液全部注入输液袋中。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气囊侧面,进液口位于气囊侧面,便于安瓿瓶内药液进入气囊后,避免回流。

优选地,所述气囊外设有用于改变其体积大小的压缩部件,该压缩部件可以采用通用的复位弹簧板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件一和控制件二通过逻辑开关连接电源驱动装置,即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一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一控制夹紧件一夹紧导管一,此时所述夹紧件二保持对导管二松开状态;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二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二控制夹紧件二夹紧导管二,此时所述夹紧件一保持对导管一松开状态。通过逻辑开关来连通控制件一或控制件二的作用,其控制更加方便可靠。

优选地,所述针头一和针头二均为单孔针,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针头一的底部为平底面。

采用针头一的针尖端部位为平底面,可以直接插入安瓿瓶底部,不会对针头一的针尖端部造成损坏,便于充分将安瓿瓶内的药液一次性抽吸干净彻底。

优选地,所述针头一的侧面设有药液流入口,所述药液流入口延伸至所述针头一的平底面。

在针头一的侧面设置药液流入口,可以避免针尖端部接触安瓿瓶底部时对药液通道的遮挡,药液可以通过位于侧壁的开口顺利进入药液通道被抽吸。

优选地,所述针头一、针头二、导管一、导管二和气囊为一体成型结构。

针头一、针头二、导管一、导管二和气囊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在配药完成后,将该结构进行一次性整体更换,装配更加简单方便、能够节约更换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瓿瓶用配药装置,通过气囊连通导管一和导管二,导管一、导管二上分别连接针头一和针头二,用于插入安瓿瓶和输液袋,并且在导管一、导管二上分别设置有夹紧件一和夹紧件二,在配药时,将配药组件的针头一、针头二分别插入安瓿瓶和输液袋中,当需要抽吸安瓿瓶内药液时,控制件二控制夹紧件二将导管二夹紧,控制件一不对夹紧件一作用,使导管一保持畅通状态,此时压缩气囊再松压,气囊内部形成负压,使安瓿瓶内药液通过导管一抽吸注入气囊中;此时对气囊,控制件二解除对夹紧件二的作用,导管二保持畅通状态,控制件一通过夹紧件一对导管一进行夹紧,压缩气囊,使气囊内部形成正压,使气囊内的药液通过导管二注入输液袋中;重复对气囊抽吸和吹气,使安瓿瓶内的药液全部转移至输液袋中,完成最终配药;该装置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配药效率高;配药完成后,只需要更换针头一、针头二、导管一、导管二和气囊,而夹紧件一和夹紧件二由于外置不用更换,可以重复利用,有效节约了配药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其中控制件一和控制件二通过逻辑开关连接电源驱动装置,即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一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一控制夹紧件一夹紧导管一,此时所述夹紧件二保持对导管二松开状态;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二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二控制夹紧件二夹紧导管二,此时所述夹紧件一保持对导管一松开状态;通过逻辑开关来连通控制件一或控制件二的作用,其控制更加方便可靠;

3、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将进液口设于气囊侧面,便于安瓿瓶内药液进入气囊后,避免回流,出液口设于气囊底部,便于将药液全部注入输液袋中;

4、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针头一的针尖端部位采用平底面,可以直接插入安瓿瓶底部,不会对针头一的针尖端部造成损坏,便于充分将安瓿瓶内的药液一次性抽吸干净彻底;另外,在针头一的侧面设置药液流入口,可以避免针尖端部接触安瓿瓶底部时对药液通道的遮挡,药液可以通过位于侧壁的开口顺利进入药液通道被抽吸;

5、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的针头一、针头二、导管一、导管二和气囊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在配药完成后,将该结构进行一次性整体更换,装配更加简单方便、能够节约更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述单向阀式配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准备连接输液袋和安瓿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连接输液袋和安瓿瓶时夹紧件二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抽吸安瓿瓶药液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抽吸完成夹紧件一工作准备药液注入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瓿瓶用配药装置药液完成注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完成配药的示意图。

图1中标记:

1、安瓿瓶,2、输液袋,3、针头一,4、针头二,5、过渡容器,6、单向阀一,7、单向阀二,8、导管一,9、导管二;

图2-8中标记:

1、安瓿瓶,2、输液袋,3、针头一,4、针头二,5、气囊,51、进液口,52、出液口,6、导管一,7、导管二,8、夹紧件一,9、夹紧件二,10、控制件一,11、控制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安瓿瓶用配药装置,包括气囊5,该气囊5连通导管一6和导管二7,所述导管一6端部设有用于插入安瓿瓶1的针头一3,所述导管二7的端部设有用于插入输液袋2内的针头二4,所述导管一6上设有夹紧件一8以及控制所述夹紧件一8夹紧或松开导管一6的控制件一10,所述导管二7上设有夹紧件二9以及控制所述夹紧件二9夹紧或松开导管二7的控制件二11。上述的夹紧件一8和夹紧件二9可选用常用的机械夹子,外置于导管一6和导管二7的外侧,夹紧时实现截流,松开时,导管一6和导管二7内流体导通。控制件一10和控制件二11通过逻辑开关连接电源驱动装置,即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二11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二11控制夹紧件二9夹紧导管二7,此时所述夹紧件一8保持对导管一6松开状态,如图4所示;当逻辑开关接通所述控制件一10时,电源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控制件一10控制夹紧件一8夹紧导管一6,此时所述夹紧件二9保持对导管二7松开状态,如图6所示。通过逻辑开关来连通控制件一10或控制件二11的作用,其控制更加方便可靠。该气囊5采用外设有的压缩部件,比如复位弹簧板,方便用于改变气囊5的体积大小。复位弹簧板的控制也可以采用逻辑开关,当控制件一10作用控制夹紧件一8后,复位弹簧板便压缩气囊;当控制件二11作用控制夹紧件二9后,复位弹簧板同时松开气囊。

上述气囊5上设有用于连通导管一6的进液口51,以及设有用于连通导管二7的出液口52。其中出液口52位于气囊5底部,进液口51位于气囊5侧面;其中进液口51位于气囊5侧面,便于安瓿瓶1内药液进入气囊5后,避免回流,出液口52位于气囊5底部,便于将药液全部注入输液袋2中。

另外,上述的针头一3的底部为平底面。采用针头一3的针尖端部位为平底面,可以直接插入安瓿瓶1底部,不会对针头一3的针尖端部造成损坏,便于充分将安瓿瓶1内的药液一次性抽吸干净彻底。同时还可以在针头一3的侧面设有药液流入口,药液流入口延伸至所述针头一3的平底面。在针头一3的侧面设置药液流入口,可以避免针尖端部接触安瓿瓶1底部时对药液通道的遮挡,药液可以通过位于侧壁的开口顺利进入药液通道被抽吸。

该配药组件的针头一3、针头二4、导管一6、导管二7和气囊5为一体成型结构,如PE结构。采用针头一3、针头二4、导管一6、导管二7和气囊5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在配药完成后,将该结构进行一次性整体更换,装配更加简单方便、能够节约更换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安瓿瓶1的配药组件,通过气囊5连通导管一6和导管二7,导管一6、导管二7上分别连接针头一3和针头二4,用于插入安瓿瓶1和输液袋2,并且在导管一6、导管二7上分别设置有夹紧件一8和夹紧件二9;该装置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配药效率高;配药完成后,只需要更换针头一3、针头二4、导管一6、导管二7和气囊5,而夹紧件一8和夹紧件二9由于外置,因此不用更换、可以重复利用,有效节约了配药成本,另外,为了降低成本,针头一3和针头二4均可选用单孔针。

实施例2

一种安瓿瓶用配药装置的配药方法,采用如实施例1中的安瓿瓶用配药装置,配药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如图2所示,展开针头一3、针头二4、导管一6、导管二7和气囊5的一体成型结构,同时,将夹紧件一8与导管一6适配,夹紧件二9与导管二7适配;

步骤二、插针,如图3所示,将针头一3插入安瓿瓶1并插至底部,再将针头二4插入输液袋22内;

步骤三、抽吸,如图4、5所示,控制件二11控制夹紧件二9将导管二7夹紧,控制件一10不对夹紧件一8作用,使导管一6保持畅通状态,将气囊5压缩后松开,此时气囊5内形成负压,使安瓿瓶1内药液通过导管一6抽吸注入气囊5中,如图5中实线箭头为安瓿瓶1内药液朝气囊5流入的方向,如图4中虚线箭头代表气囊5受压缩的方向,图5中虚线箭头代表气囊恢复形变的方向;

步骤四、注入,如图6、7所示,控制件二11解除对夹紧件二9的作用,导管二7保持畅通状态,控制件一10通过夹紧件一8对导管一6进行夹紧;启动气泵吹气,如图7中虚线箭头代表气囊5受压缩的方向,压缩气囊5,气囊5内形成正压,使气囊5内的药液通过导管一6注入输液袋2中,如图7中实线箭头为气囊5内药液朝输液袋2内注入的方向;

步骤五、拔针、完成配药,重复步骤三步骤四,对气囊5重复的压缩和松开,直到安瓿瓶1内的药液全部转移至输液袋2中,拔出针头一3和针头二4,如图8所示,完成最终配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软质输液袋2替换为医用常见的硬质输液瓶也同样适用,本申请的气囊5还可以替换为具有相同弹性挤压或松压性能的弹性件,或者替换为其他不具有弹性但是能够在外界作用力情况下改变自身体积大小的容器,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