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咬合的牙科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60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咬合的牙科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或牙齿健康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咬合的牙科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齿列矫正装置,公知方案是具有匹配在齿列上的齿列矫正装置,常见的方式也就是箍牙。该线所具有的回弹力作为规定的静载荷作用于所述齿列上,以矫正牙齿的排列或咬合。所述齿列矫正装置的原理是,当对齿列赋与了规定的作用力时,在齿龈中支撑牙齿的齿槽骨逐渐变形,以此矫正齿列。

但是,箍牙周期较长,需要很好的耐心,并且在此期间对牙齿的使用需要十分小心,以此给用户带来较大的负担,这些因素也成为患者放弃治疗的原因。

通过研究得知,对所述齿列进行振动,可以刺激骨质中的成骨细胞加速成骨过程,因而在箍牙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矫正齿列的速度,并减轻箍牙前期所带来的不适,在操作方面仅需要使用振动装置对齿列赋予振动即可。应用成骨细胞性质此种原理的器材无创,不用做手术,效果稳定显著。

现有的牙科振动装置的牙胶表面多位平面,以至于用户在使用时会发生牙胶滑落的问题,此外这种表面光滑的牙胶也未设置保护舌头的装置,以至于用户在使用中咬到舌头,此类问题的解决能够进一步完善振动装置矫正牙齿的效果,从而使用户更容易接受并选择此类矫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带有凸设有纹路的牙胶,该型牙胶振动力传递效果优良,并且防滑且保护舌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1-7所示,一种便于咬合的牙科振动装置,包括壳体、振动马达、电源、PCB组件和USB端口;所述PCB组件、所述振动马达和所述电源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PCB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所述USB端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振动马达电连接;所述壳体上部为装接位,中部为手持部,下部设有下盖,所述下盖扣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USB端口穿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下盖内部设有凹腔,所述USB端口容纳于所述凹腔,所述壳体与所述下盖扣合为一体;所述壳体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操作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开关配合所述控制电路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PCB组件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4电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蓝牙模块用于与其他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结合控制电路打开或关闭蓝牙模块,所述控制开关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振动马达的速度,所述控制开关为触摸式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显示装置;所述PCB组件还设有电量检测模块,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电量检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PCB组件还包括测速模块;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测速模块的监测数据。

较佳地,所述USB端口与所述电源之间设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控制电源的充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装接位凸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装接位呈凸台状,所述装接位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装接位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以所述安装孔中心轴为基础横向或/和竖向开设于所述限位槽两侧;所述安装孔两侧以轴对称方式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槽以安装孔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定位槽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水平,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装接位;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约束块,所述约束块固定设置于所述装接位内腔,所述约束块开设有约束孔,所述约束孔与所述安装孔圆心同轴,所述约束孔固定套设有约束环;所述约束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直径,所述约束环的内圈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装接位安装有牙胶,牙胶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振动装置,所述牙胶整体呈“U”字形,所述牙胶弯曲段为顶端,所述弯曲段两边为两条咬合段;所述牙胶包括刚性框架和覆盖于所述框架外层的覆盖物;所述框架顶端外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块、卡柱、定位块以及限位块;所述安装块两面分别固定着所述框架和所述卡柱,所述框架顶端外侧与安装块中心固定,所述安装块中心竖向设有圆柱状的卡柱,所述卡柱端部为倒角处理,所述卡柱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环绕开设于所述卡柱;所述定位块凸设于所述安装块,所述定位块以轴对称方式设置于所述卡柱两侧,所述定位块的横向中心线与所述卡柱的横向中心线水平;所述定位块以卡柱的竖向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定位块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定位块容纳于所述定位槽;所述限位块凸设于卡柱两侧,所述限位块均设置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卡柱之间,所述限位块贴设于所述卡柱;所述卡柱与所述安装孔为孔轴配合,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插装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物包括舌槽和纹路;所述舌槽设置于牙胶顶端内侧,所述舌槽包括分别设置于牙胶正反两面的凹面凸缘,所述凹面凸缘以牙胶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纹路设置于所述牙胶正反两面,所述纹路设置于各咬合段,所述纹路包括纵向纹路和横向纹路,所述单个咬合段单面设有不少于四条横向纹路和不少于一条的纵向纹路;所述横向纹路间隔设置于所述咬合段,所述纵向纹路贯穿所述横向纹路,所述纵向纹路的弧度与所述咬合段弧度相同,所述纹路呈圆弧状凸设于所述牙胶表面;所纹路之间交叉点为最高处,所述纹路两端为最低处,所述纹路由最高处渐变到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牙胶顶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牙胶正反两面;所述凸块顺着所述牙胶边缘设置,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牙胶外侧,所述凸块竖向设置于所述牙胶,所述凸块最高处设置于所述牙胶顶端中心,所述凸块由牙胶顶端中心逐渐降低与所述牙胶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式牙科装置在传递振动力方面性能较佳,凸设于牙胶表面的纹路填充了牙齿和牙胶之间的空隙,从而避免了牙胶滑出的问题,此外,纹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振动装置及牙胶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振动装置及牙胶组合状态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牙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装接位11、安装孔111、定位槽112、约束块113、约束孔114、约束环115、限位槽116、手持部12、下盖13、控制开关14、显示装置15、振动马达2、电源3、PCB组件4、USB端口5、牙胶6、框架61、安装座7、安装块71、卡柱72、凹槽73、定位块74、限位块75、覆盖物8、舌槽81、凹面凸缘811、纹路82、纵向纹路821、横向纹路822、凸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6所示,一种便于咬合的牙科振动装置,包括壳体1、振动马达2、电源3、PCB组件4和USB端口5;所述PCB组件4、所述振动马达2和所述电源3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PCB组件4包括控制电路;所述USB端口5与所述电源3电连接,所述电源3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振动马达2电连接;所述壳体1上部为装接位11,中部为手持部12,下部设有下盖13,所述下盖13扣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USB端口5穿设于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下盖13内部设有凹腔,所述USB端口5容纳于所述凹腔,所述壳体1与所述下盖13扣合为一体;所述壳体1设有控制开关14,所述控制开关14用于操作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开关14配合所述控制电路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源3;在振动装置本体上设置USB充电端口,减少了产品的体积,从而方便携带,再者,充电装置一体化设置完全避免了忘记携带充电器的情况;此外,采用USB端口作为充电器,可以适用于更多设备进行充电,并且,把USB端口5容纳于壳体1与下盖13,以此保证了装置整体的密封性。

其中,所述PCB组件4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和传输使用数据;蓝牙模块的作用之一是用于控制振动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使用时,该装置咬在嘴里,若要对设备进行设置则需要将设备取下。如果使用蓝牙控制,则不需要取下装置,可以很好的调整到最适合的速度,整个操作直接操作控制终端即可。蓝牙的另一个作用是传输使用数据到手机或电脑,从而可以监测患者的使用情况。

此外,所述控制开关14结合控制电路打开或关闭蓝牙模块,所述控制开关14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振动马达2的速度,所述控制开关14为触摸式开关,触摸式开关较机械式开关的使用寿命更久,并且触摸式开关通常嵌设或一体化甚至于壳体,所以在密封性方面,触摸式开关较机械式开关性能更佳,触摸感应的操作面板坚固、耐磨损、可以绝缘、隔尘、隔水,而且外观美观。

对上述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所述壳体1表面设有显示装置15,所述PCB组件还设有电量检测模块,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电量检测数据,用户通过电量提醒装置得知产品是否需要充电,用户可以根据该装置合理的操作产品,从而避免电池因过放电影响使用寿命;并且再用户需要长时间携带到户外使用时,电量提醒装置能够让用户合理安排电量。

此外,所述PCB组件4还包括测速模块;测速模块用于检测振动马达2的频率,显示装置15则是输出测速模块检测到的信息;测速模块和显示装置15的设置有利于用户得到振动马达2的速度,并且以此信息作调整,从而进行设置,以得到最优的使用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USB端口5与所述电源3之间设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控制电源的充电量;保护电路的功能为保证电源电压达到预设值后,电源不会继续接受来自充电装置的电输入,以此保护保护电源的安全。

作为对上述技术进一步的补充,所述装接位11凸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装接位11呈凸台状,所述装接位11中心开设有安装孔111,所述装接位11设有限位槽116;所述限位槽以所述安装孔111中心轴为基础横向或/和竖向开设于所述限位槽116两侧;所述安装孔111两侧以轴对称方式设有定位槽112,所述定位槽112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槽112以安装孔的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定位槽112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水平,所述定位槽112开设于所述装接位11;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约束块113,所述约束块113固定设置于所述装接位11内腔,所述约束块113开设有约束孔114,所述约束孔114与所述安装孔111圆心同轴,所述约束孔114固定套设有约束环115;所述约束孔114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111直径,所述约束环115的内圈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111的直径;装接位11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11和定位槽112,使用时,安装孔111就是轴心,定位槽112和限位槽116用于约束安装座7,使安装座7无法转动,安装座7正反两面皆可安装使用,并且约束孔111中设有约束环115,约束环115为丁晴橡胶圈,丁晴橡胶圈耐高温耐腐蚀,并且是柔性材质,相比金属卡件,橡胶卡件易于安装和维修更换,更适合应用于医疗保健装置。

此外,所述装接位11安装有牙胶6,所述牙胶6整体呈“U”字形,所述牙胶6弯曲段为顶端,所述弯曲段两边为两条咬合段;所述牙胶6包括刚性框架61和覆盖于所述框架61外层的覆盖物8;所述框架61顶端外侧设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包括安装块71、卡柱72、定位块74以及限位块75;所述安装块71两面分别固定着所述框架61和所述卡柱72,所述框架61顶端外侧与安装块71中心固定,所述安装块71中心竖向设有圆柱状的卡柱72,所述卡柱72端部为倒角处理,所述卡柱72中部开设有凹槽73,所述凹槽73环绕开设于所述卡柱72;所述定位块74凸设于所述安装块71,所述定位块74以轴对称方式设置于所述卡柱72两侧,所述定位块74的横向中心线与所述卡柱72的横向中心线水平;所述定位块74以卡柱72的竖向中心线为对称轴,所述定位块74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定位块74容纳于所述定位槽112;所述限位块75凸设于卡柱72两侧,所述限位块75均设置于所述定位块74与所述卡柱72之间,所述限位块75贴设于所述卡柱72;所述卡柱72与所述安装孔111为孔轴配合,所述限位块75与所述限位槽116插装配合;安装座7用于与装接位11装接,在安装中卡柱72插入安装孔111,凹槽73与约束环115卡接,定位槽112约束于定位块74,以此设计方便安装座7与装接位11安装,安装座7在安装中仅需将定槽74插入安装孔111中,之后定位槽112约束于定位块74,限位块75于所述限位槽116插装使配合更紧凑,并且正面反面均可安装,从而辅以刚性框架更有利的传递振动力。

其中,所述覆盖物8包括舌槽81和纹路82;所述舌槽81设置于牙胶6顶端内侧,所述舌槽81包括分别设置于牙胶正反两面的凹面凸缘811,所述凹面凸缘811以牙胶6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纹路82设置于所述牙胶6正反两面,所述纹路82设置于各咬合段,所述纹路82包括纵向纹路821和横向纹路822,所述单个咬合段单面设有不少于四条横向纹路822和不少于一条的纵向纹路821;所述横向纹路822间隔设置于所述咬合段,所述纵向纹路821贯穿所述横向纹路822,所述纵向纹路821的弧度与所述咬合段弧度相同,所述纹路呈圆弧状凸设于所述牙胶6表面;所纹路之间交叉点为最高处,所述纹路两端为最低处,所述纹路由最高处渐变到最低处;舌槽81的设置用于阻隔开牙齿和舌头,避免舌头在振动中被咬伤,纹路的设计能够避免牙胶在工作时发生移位,起到固定牙胶、传递震动、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此外,所述牙胶6顶端设有凸块9,所述凸块9设置于所述牙胶正反两面;所述凸块9顺着所述牙胶6边缘设置,所述凸块9设置于所述牙胶6外侧,所述凸块9竖向设置于所述牙胶6,所述凸块9最高处设置于所述牙胶6顶端中心,所述凸块9由牙胶6顶端中心逐渐降低与所述牙胶6表面平齐;凸块9和舌槽81将牙齿限制于二者之间,以免因振动导致牙胶6脱出,导致操作麻烦,影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需要将牙胶6安装于装接位11,二者安装完毕后组合为一体,用户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中,用户将牙胶6咬住,用户两侧牙齿的凹陷部与纹路82接触,此时可以通过手机使用蓝牙来打开振动装置,也可以手动操作控制开关来打开振动装置,此时振动装置中的振动马达2进行工作,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装置来得知电源中的电量和/或振动装置的工作速度,之后根据治疗要求或舒适程度来使用控制开关或蓝牙进行速度的调整,振动装置充电则需要将下盖13自壳体1下部拔下,USB端口5即可使用,将USB端口插入对应型号的电源插孔,电源3即开始充电。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