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8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当需要在眼内充填长效气体或硅油后,就必须采取俯卧体位以取得视网膜修复,俯卧体位要求达到黄金体位的标准,黄金体位是指保持术眼位于面向下时的垂直轴位,即患者的脸部与地面平行,患者的脸部与地面平行使气泡和硅油顶压视网膜及裂孔复位,此黄金体位的两个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利用重填物的表面张力、浮力和重填作用力顶压其后的视网膜,帮助视网膜复位;二是避免充填物对眼球前部的晶体、房角的顶压,防止出现眼压升高和晶状体的损伤而出现白内障。

进行俯卧修复时,第一个月全天俯卧,第二个月每天8小时,第3个月每天6小时,由于俯卧时间较长,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患者会由于不舒服而乱动或不配合医生指引等现象,极大影响治疗效果,为避免此现象发生,现今术后患者往往会采用卧姿和坐姿两种修复体位交叉进行来缓冲,减少痛楚。过去,医院采取如图1和图2所示方法,只能提供枕头给患者垫在额头下进行卧式和坐式体位修复,但时间长后,患者额头会出现红印、发麻、发痛,并且枕头稳定性不好、透气性差,容易导致患者头部倾斜或呼吸困难,使用效果不理想。

尽管为了使患者感觉舒适,能遵从医嘱维持黄金体位,社会各界一直在寻求出更合适的辅助设备用于术后患者的眼部修复,如王东叶制作出一款“马蹄形气枕”用于临床,用于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张绍蓉制作出一种固定枕,能根据患者脸颊大小进行调节使头部固定,使适用性增强,又如近年来出现了图3、图4所示用于患者康复的辅助桌或申请号201120244657.4公开的一种眼科辅助俯卧桌,以上列举辅助设备与以往相比均有所改善,但不足之处是,大多都功能单一,结构死板,只能单独支持卧姿或坐姿使用,活动性差,不方便患者上厕所或日常走动使用,均不能同时满足患者卧、坐、行三者的需求,局限性较大,不合适大规模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结构简单,方便患者移动使用,并且能根据患者面部大小对支撑面部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适用人群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底板固接、第二面板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上设置有弧位,所述弧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脸部的软垫,所述第二面板内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套使用的内螺纹,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凹位,所述凹位与固接在所述支撑脚顶部的托块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脚下方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支撑脚上还设置有调高器。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器包括设置在支撑脚上的按键、设置在支撑脚内的卡位杆、固定杆和弹簧,所述卡位杆的一端与支撑脚内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伸出支撑脚外,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卡位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脚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支撑脚内壁固接,所述按键上还固接有用于顶开所述卡位杆的第一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工”字形框架,所述框架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卡头配套使用的卡孔,所述框架下方还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旁还设置有制动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辊,所述载物板的一边与所述套筒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接所述套筒上的横杆,所述横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载物板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末端上设置有分叉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脚上的镜子,所述镜子转动连接在一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筒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中部、贯穿所述底板的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软垫是棉垫。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上还设置有转动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的数量是2个,所述套筒的数量是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高度可调: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调高器,通过调高器能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有利于不同身高的人按自身需要调节后用于坐姿或走动,适用人群广;(2)可移动使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滚动轮,方便病人下床活动使用,并且在支撑脚上设置有镜子,一方面能给患者自身照镜用,另一方面通过旋转镜子角度,也能观看到前进方向的道路,避免找不着方向或发生碰撞;(3)有助于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载物板,当需要使用时,通过第二支杆将载物板支撑起,将饭盒放置于载物板上,饭盒可利用载物板上的转辊移动至病人嘴部的下方,便于饭菜送入嘴里,病人自身可完成进食,不需要旁人协助,自理能力增强;(4)脸部支撑位可调大小:通过调节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支撑脸部的软垫之间的距离,可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脸部大小的患者使用,兼容性较好;(5)功能多样、一物多用:本实用新型能使用于患者卧、坐、行三者当中,当需要卧床使用时,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支撑脚上方部分取下放置在床铺上使用,由于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因此使用时透气性好、舒适度高,不对患者正常呼吸造成影响,当需要坐姿或行走使用时,将支撑架上方部分套接回支撑脚的托块上,然后通过调高器调整至合适高度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使用枕头辅助卧式体位修复示意图;

图2是使用枕头辅助坐式体位修复示意图;

图3是卧式体位修复辅助桌使用示意图;

图4是坐式体位修复辅助桌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脚上方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撑脚上方部分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底板,11—凹位,12—透气孔,2—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31—螺栓,311—转动盘,4—软垫,5—支撑脚,50—托块,51—调高器,511—按键,5111—第一支杆,512—卡位杆,5121—卡头,513—固定杆,514—弹簧,6—移动装置,61—框架,62—套筒,621—卡孔,63—滚动轮,631—制动片,7—载物板,71—转辊,8—横杆,81—第二支杆,811—分叉头,9—镜子,10—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4所示,是此前患者手术后用于辅助体位修复的用具及使用方法,方法及设备落后,使用效果不理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

如图5至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眼科专用支撑架,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第一面板2与底板1固接、第二面板3与底板1滑动连接,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上设置有弧位,弧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脸部的软垫4,第二面板3内转动连接有螺栓31,第一面板2上设置有与螺栓31配套使用的内螺纹,螺栓31上还设置有转动盘311,转动盘311能方便病人用手握住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螺栓31,能控制第二面板3在底板1上滑动,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可调节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上用于支撑脸部的软垫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不同脸部大小的病人进行使用,在底板1下方设置有支撑脚5,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位11,凹位11与固接在支撑脚5顶部的托块50活动连接,当需要卧式使用时,直接将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5的上方部件取下来放置在床铺上使用即可,在底板1中部还设置有贯穿底板1的若干个透气孔12,有利于空气流通,使患者使用时呼吸顺畅;当需要坐式或行走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底板1的凹位11套接在支撑脚5的托块50上,即可将支撑脚5的上方部件与支撑脚5固定进行使用,支撑脚5下方连接有移动装置6,支撑脚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移动装置6固定的调高器51。

如图9所示,调高器51包括设置在支撑脚5上的按键511、设置在支撑脚5内的卡位杆512、固定杆513和弹簧514,卡位杆512的一端与支撑脚5内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头5121,卡头5121伸出支撑脚5外,弹簧514的一端与卡位杆512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脚5内壁连接,弹簧514用于拉住卡位杆512往支撑脚5内壁靠,固定杆513与支撑脚5内壁固接,固定杆513用于固定卡位杆512不往支撑脚5内壁靠,按键511上还固接有用于顶开卡位杆512的第一支杆5111。

在移动装置6设置有“工”字形框架61,框架61上方设置有与支撑脚5连接的套筒62,套筒62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卡头5121配套使用的卡孔621,框架61下方还设置有滚动轮63,滚动轮63旁还设置有制动片631,制动片631用于锁定滚动轮63不发生转动,使本实用新型能移动使用,当需要调节本实用新型高度时,用手按下按键511,第一支杆5111将卡位杆512顶开,卡头5121缩进支撑脚5内,调整到合适高度时,放开按键511,卡头5121进入到套筒62上相应位置的卡孔621,即可将支撑脚5与移动装置6进行固定。

在套筒62上还设置有载物板7,载物板7上设置有若干个转辊71,载物板7的一边与套筒62转动连接,在套筒62上固接有横杆8,横杆8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载物板7的第二支杆81,第二支杆81的末端上设置有分叉头811,当需要使用载物板7时,直接将载物板7往上旋转,用第二支杆81支撑住,即可对载物板7进行固定,当不需要使用时,直接将载物板7放下,不对病人造成阻碍,转辊71方便病人用餐时,将饭盒通过转辊71移动至病人嘴部下方,方便病人将饭菜送入嘴里,不需要旁人协助用餐,增强病人自理能力。

进一步地,在支撑脚5上还设置有镜子9,镜子9转动连接在一转动杆10的一端,转动杆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套筒62上,镜子9一方面能给患者自身照镜用,另一方面通过旋转镜子9角度,也能观看到前进方向的道路,避免找不着方向或发生碰撞,当不需要使用时,直接将镜子9转到不妨碍病人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软垫4是棉垫,支撑脚5的数量是2个,套筒62的数量是2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