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健运动训练机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24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健运动训练机的扶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健运动训练机的扶手,属于康复运动训练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康复运动训练器是用于训练人体肌肉的仪器,尤其是对于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中风和偏瘫,截肢,肌力障碍等患者具有重要的疗效,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较为普遍的多工位肢体运动训练器如德国的Motomed,山东的泽普等用Z型结构,即上肢训练装置和下肢训练装置分别位于左上角和右下角,在上下肢的运动模式切换时,需要将整个上肢训练装置绕其转动中心旋转180°并锁紧,以保证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手部可以握在转动曲柄上或者在进行下肢训练时手部可以握在固联与上肢训练装置的手柄,该结构导致了康复训练器占用空间大,上肢训练装置转动中心处的锁紧螺栓距离患者训练时的位置较远,患者很难独立完成上下肢的训练切换,为此开发出一款无需转动整个上肢训练装置,患者便可快速独立的握住的扶手已成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扶手,该扶手使得训练器占用空间小,康复者在使用时无需转动整个上肢训练装置,便可独立进行上下肢运动模式的切换,并且训练器运行更加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康健运动训练机的扶手:

设置具有中空内腔的横梁作为载体,所述横梁的两内侧面设有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配合的转轴的两端自横梁的两侧面延伸出,并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扶手杆;

各所述扶手杆的近轴端开有限位槽与横梁上的限位块相配合,扶手杆的远轴端安装有扶手。

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与转轴同步转动的锁紧盘,所述横梁上设有对所述锁紧盘进行锁定的锁紧螺栓。

所述横梁的两个侧面各自开设有转轴孔及分布于转轴孔外围的螺栓孔,所述转轴孔供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螺栓孔与固定轴承座的螺栓匹配。

各所述扶手杆的近轴端与横梁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轴套。

用于固定所述轴承座的螺栓头部即作为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

所述横梁的顶面设置有供所述锁紧螺栓穿过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以其端面对所述锁紧盘的圆周面进行锁紧。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该设计使得整个康复器占用空间小,康复者在上下肢训练切换时无需转动整个上肢训练装置,仅需将转动扶手调到合适的位置并锁紧即可,训练者可单独快速完成该操作。

2)转动扶手上设置有限位孔和锁紧螺栓,使得扶手在工作或非工作状态下始终牢固处于合适的位置,保证操作者在使用时安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康复机效果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展开图。

图中标号:1底座,2下肢训练装置,3上肢训练装置,4横梁,5连接杆,6转轴,7锁紧盘,8轴承座,9轴套,10连接螺栓,11扶手杆,12限位槽,13扶手,14锁紧螺栓,15螺母。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康健运动训练机的扶手结构如下所述:

参见图2,设置具有中空内腔的横梁4作为载体,横梁的两内侧面设有轴承座8,与轴承座内的轴承配合的转轴6的两端自横梁的两侧面延伸出,并在转轴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扶手杆11;各扶手杆11的近轴端开有限位槽12与横梁上的限位块相配合,扶手杆11的远轴端安装有扶手13。

转轴6的中部设置有与转轴同步转动的锁紧盘7,横梁上设有对锁紧盘进行锁定的锁紧螺栓14。

横梁4的两个侧面各自开设有转轴孔及分布于转轴孔外围的螺栓孔,转轴孔供转轴6穿过,螺栓孔与固定轴承座的螺栓匹配,通过轴承座的连接螺栓10将左右轴承座锁紧在横梁4的竖直面上。扶手杆11的近轴端与横梁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轴套9,用螺栓将扶手杆11锁紧在转轴6上。保证扶手杆11的轴向和径向定位,用于固定轴承座的连接螺栓头部即作为与限位槽12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槽12为弧形槽,实现扶手在转动时的限位需求。

横梁4的顶面设置有供锁紧螺栓14穿过的螺纹孔,锁紧螺栓14以其端面对锁紧盘7的圆周面进行锁紧,螺栓孔也可以为光孔,则需要在光孔上焊接螺母15,使其与锁紧螺栓14匹配,紧螺栓14通过该螺母15将螺栓端面锁紧于锁紧盘7的圆周面,确保扶手转动到一定位置后的锁紧定位。

参见图1,本扶手应用于康健器材的示例,一般来说,康健器材具有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上的下肢训练装置2,底座1具有连接杆5起着立柱的作用,可在本新型扶手横梁的底面焊接法兰盘,并在法兰盘上焊接一段连接管用于套接在连接杆5上,可上下调节高度。横梁的前端还可以设置上肢训练装置3,便于上下肢同时训练,并且,上肢训练装置和下肢训练装置以及扶手杆11处于连接杆的同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