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91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复位克式针导向器。



背景技术:

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需要用克氏针、空心螺钉固定,之前对穿针的角度方向都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技术操作完成,这样经常无法准确定位,需要反复穿刺,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影响,还容易造成表皮出现多个孔眼,愈合后都会影响表皮美观;现有很多导向器通过测量完成了穿针的角度方向的计算,但四肢浅表部位由于位置靠外,固定困难,不适合使用比较复杂的骨折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导向效果好的用于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克式针导向器,包括圆形导向器本体和手柄,导向器本体和手柄相互连接成一体,所述导向器本体内设有导向槽,导向器本体的端部呈倾斜状;所述手柄上包括通过弧面段连接的连接杆和手柄杆,手柄杆向外侧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倾斜状的表面上设有向下倾斜的导向齿,导向齿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向槽两侧的所述导向器本体端面上,两侧对称分别有导向齿,是防止向没有导向齿侧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齿的齿表面向下倾斜的角度α为45-60°,向下倾斜是为了更好的抓紧经皮,防止其打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式针导向器在原先的基础上把前端改为倾斜面设计,同时增加导向齿,通过分布均匀并带有倾斜的导向齿,形成更有力的抓紧力;在导向后,提高了穿针的准确性,防止多次穿针在四肢浅表部位留下针眼,影响美观;减少多次穿针也可加速骨折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向齿6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用于四肢浅表部位的骨折复位克式针导向器,包括圆形导向器本体1和手柄2,导向器本体1和手柄2相互连接成一体,所述导向器本体1内设有导向槽3,导向器本体1的端部呈倾斜状;所述手柄2上包括通过弧面段连接的连接杆4和手柄杆5,手柄杆5向外侧倾斜,所述倾斜状的表面上设有向下倾斜的导向齿6,导向齿6均匀分布于导向槽3两侧的导向器本体1端面上,所述导向齿5的齿表面向下倾斜的角度α为45-60°。

在使用时,握住手柄2,将克式针穿入导向器本体内,利用倾斜面的锋利端容易插入皮肤浅表部,插入后向下压下,此时在倾斜面上的导向齿5插入,可以随时小范围转动导向器本体1,不会出现打滑或者脱出的情况,转动后改变其角度,找到最合适的进针点,开始进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