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920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况,一旦发生骨折事故,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钢板和螺钉固定断骨,但是断骨愈合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往往导致螺钉与骨头锁死,因此在取钢板的时候螺钉被拧断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断裂的螺钉对病人没有什么影响,但出于心理因素影响,病人也会极力要求将断钉取出。而目前由于没有专用的取钉器械,一般会选择使用工程用的管钳、大口钳子等工具强行取钉。对此,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用骨钻钻孔,再用骨嵌将断钉取出,如此需钻孔较大,二是用骨凿在断钉周围将骨皮质凿洞。上诉均对骨骼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增加了感染和再骨折的风险,同时病人也需要更长时间的疗养。

如一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776797.4(公告号为CN2050191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骨科断钉取钉器》披露了一种包含钻攻部分的取钉器,钻攻部分顶端设置有攻丝孔,通过电钻将钻攻部分转入骨头,通过攻丝孔将断钉攻上新的外螺纹,再将断钉拧动退出。该取钉器通过电动的方式取出断钉,操作方便快捷,但是钻攻部需转入骨头较深的部位才会有足够的拧紧力将断钉拧出,对骨头的伤害还是蛮大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包括一个圆柱形的工作段和一个圆柱形连接段,工作段的后端和连接段一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段的前端为环形锯管,所述环形锯管的前端面为环形锯齿面。

最为改进,所述工作段中间至少开设有一个径向贯穿的排屑孔,排屑孔与环形锯管的内腔相连通。锯齿面在锯螺钉外周的骨头所产生的骨线屑通过环形锯管内部,从排屑孔排出。

再改进,所述工作段中间仅开设有一个排屑孔。仅一个排屑孔即可满足排屑的要求,同时简化制造工艺。

再改进,所述的排屑孔为长度方向沿轴向的腰形孔。长度方向沿轴向的腰形排屑孔在满足排屑要求情况下又最小限度的削弱取钉器的整体结构强度。

再改进,所述环形锯管与排屑孔设有倾斜的过度面,所述过度面往后端内侧倾斜。倾斜的过度面可以使环形锯管里的骨屑都能顺利通过排屑孔排出,避免骨屑积滞在死角,不方便术后清洁。

再改进,所述环形锯管的长度为3毫米。

再改进,所述环形锯齿面上的锯齿高度为0.57至0.6毫米。

最后改进,所述环形锯管的环壁厚度为2.07至2.1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工作段的前端为环形锯管,所述环形锯管的前端面为环形锯齿面,环形锯管能对断钉准确定位,只对断钉周缘的骨头进行磨削,针对性强,不会对额外区域的骨头造成损伤,转动时环形锯齿面对骨头的磨损最小,综上所述,本取钉器对骨头损伤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局部剖视图。

图中:工作段1;连接段2;环形锯管3;环形锯齿面4;腰形排屑孔5;过度面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与植入性钛合金螺钉相配套的取钉器,包括一个圆柱形的工作段1和一个圆柱形连接段2,工作段的后端和连接段2一体连接,工作段的前端为环形锯管3,所述环形锯管3的前端面为环形锯齿面4。

工作段1中间开设有一个径向贯穿的排屑孔5,排屑孔5与环形锯管3的内腔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排屑孔5为长度方向沿轴向的腰形孔,环形锯管3与腰形排屑孔5设有倾斜的过度面6,所述过度面6往后端内侧倾斜。

工作段长10毫米,腰形排屑孔5孔长3毫米,孔宽1.2毫米,环形锯管长3毫米,锯齿高0.6毫米,环形锯管的环壁厚度为2.1毫米。

在使用时,先清除段钉处的软组织,再通过连接段2将取钉器连接到手柄上,然后将取钉器的环形锯管3置于断钉上方,断钉位于环形锯管3环壁内侧,转动取钉器,通过环形锯管3的前端面环形锯齿面4将断钉外围的骨头锯除一小部分,锯出的骨屑通过腰形排屑孔5排出,直到断钉的上端露出一小部分,再使用其他的工具将断钉拧出。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