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按揉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85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按揉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骼按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按揉缓解骨骼肌肉紧张的便携式按揉仪。



背景技术:

在生命健康及医疗领域,肌肉骨骼系统主要的生理功能除了构成人体的架构之外,还包括保护体内各种器官、与肌肉和神经系统共同进行各项动作、调节体内离子的平衡使之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等。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80%的慢性疾病多因肌肉骨骼变形所引起。人的身体因长期受自身体重、年龄老化及其他外重力、压力、职业习惯性姿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支撑人体脊椎及各部位关节间发生挤压弯曲变形或移位脱位现象,从而导致人体肌肉骨骼的变形。肌肉骨骼变形不仅是形体上的不美观,它会给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

现在的医生检测肌肉骨骼或者出现骨骼疾病的方法通常是需要患者去拍X光片,才能了解骨骼或者骨骼是否出现裂、折的情况,而患者在拍X光片时需要排队等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会让患者多疼痛很多时间,而在中医中对骨骼的检测是通过按揉的方式初步诊断,以不同的按揉力度试探患者是否疼痛,以判断骨骼情况,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才能准确的判断,而且现有的设备均是盲目振动模式,没有旋转按揉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按揉仪,实现左右摆动按揉治疗位,这种方式通过同等压力对称位置定位疼痛位置,量化的力量破坏感受体,免于手术,消除疼痛的便携式按揉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按揉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左右摇摆的按揉触头,所述按揉触头的两侧为摇摆端,所述按揉触头的中心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的旋转端。

所述壳体内设有能够进行伸缩运动的伸缩发生装置,所述伸缩发生装置的伸缩端能够旋转的连接一侧所述摇摆端,所述伸缩端进行伸缩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摇摆端以旋转端为中心左右旋转。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发生装置包括伺服马达及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为配合部与传动部,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配合部进行丝杠传动的驱动件,所述传动部与按揉触头之间通过转动轴旋转连接,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孔为长孔或孔径大于转动轴轴径的大孔,由于按揉触头是以旋转端为中心进行左右旋转,伸缩发生装置提供其旋转驱动力,然而连接点在按揉触头上是固定不动的,按揉触头旋转时连接点的运动路线为弧线,因此长孔连接结构或大孔连接结构可使转动轴与轴孔之间形成相对位移,从而使按揉触头具有有限的旋转角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合部与传动部之间设有能够弯曲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由弹性材料或弹性金属制成的杆状结构,或者弹性部为弹簧、弹性柱等弹性元件,使传动连杆能够弯曲,从而增加按揉触头的旋转角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摇摆端与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于平衡按揉触头两侧的受力,复位弹簧优选于设置在未与伸缩发生装置相连接的一侧摇摆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传动连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装在所述传动连杆上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面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面,传动连杆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若所述第一定位面为弧面,所述传动连杆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按揉触头的四周设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低于所述按揉触头的最高位,用于支撑使壳体与人体之间固定,当按揉触头工作时支撑架与陷入到皮肤内,并与人体固定,可抵消按揉触头左右摇摆使的摩擦力,不会出现按揉触头乱跑的情况,从而提高按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按揉触头为对称结构,当按揉触头左右摇摆到最大角度时按揉触头的两侧按揉端深入皮肤,实现左右按揉治疗穴位,这种方式破坏感受体,免于手术,消除疼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按揉仪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按揉仪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传动连杆与定位套相连接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述传动连杆与定位套相连接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摇摆端;3、旋转端;4、按揉面;5、伺服马达;6、配合部;7、传动部;8、驱动件;9、弹性部;10、复位弹簧;11、第一定位面;12、定位套;13、第二定位面;14、电池;15、控制面板;16、支撑架;17、传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按揉仪,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能够左右摇摆的按揉触头,按揉触头的两侧为摇摆端2,按揉触头的中心线上设有与壳体1旋转连接的旋转端3,按揉触头的按揉面4为劣弧面或平面,其弧度范围为120°-180°。

壳体1内设有能够进行伸缩运动的伸缩发生装置,伸缩发生装置包括伺服马达5及传动连杆17,传动连杆17的两端分别为配合部6与传动部7,伺服马达5的输出端上设有与配合部6进行丝杠传动的驱动件8,伸缩发生装置的伸缩端能够旋转的连接一侧摇摆端2,即传动部7与按揉触头之间通过转动轴旋转连接,转动轴相配合的孔为长孔或孔径大于转动轴轴径的大孔,使伸缩端进行伸缩运动的同时带动摇摆端2以旋转端3为中心左右旋转。

其中驱动件8与配合部6的丝杠传动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结构1:如图1所示,传动连杆17上的配合部6为丝杆,驱动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伺服马达5,驱动件8的另一端为套装在配合部6上的丝杠套;

结构2:如图2所示,驱动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伺服马达5,驱动件8的另一端为丝杆,传动连杆17上的配合部6为套装在驱动件8上的丝杠套。

配合部6与传动部7之间设有能够弯曲的弹性部9,弹性部9由弹性材料或弹性金属制成的杆状结构,或者弹性部9为弹簧、弹性柱等弹性元件,使传动连杆17能够弯曲,从而增加按揉触头的旋转角度。

摇摆端2与壳体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0,用于平衡按揉触头两侧的受力,复位弹簧10优选于设置在未与伸缩发生装置相连接的一侧摇摆端2。

如图3所示,传动连杆17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11,壳体1内设有套装在传动连杆17上的定位套12,定位套12内设有与定位面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面13,传动连杆17的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若第一定位面11为弧面,传动连杆17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如图4所示,传动连杆17的截面形状还可为平键型或花键型,传动连杆17套装在定位套12内,可防止传动连杆17因与驱动件8之间的摩擦力而轴向旋转,从而加强了传动连杆17与驱动件8之间的配合。

壳体1内还设有电池14,壳体1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15,电池14、控制面板15与伺服马达5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可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5,控制伺服马达5启闭,以开启或关闭按揉仪。

按揉触头的四周设有固定在壳体1上的支撑架16,支撑架16的高度低于按揉触头的最高位,用于支撑使壳体1与人体之间固定,当按揉触头工作时支撑架16与陷入到皮肤内,并与人体固定,可抵消按揉触头左右摇摆使的摩擦力,不会出现按揉触头乱跑的情况,从而提高按揉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