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刨削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912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椎间孔镜下刨削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时用于对椎间盘病变组织进行刨削的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间孔镜下刨削刀。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作为脊柱显微外科重要组成部分的椎间孔镜手术可以在微创条件下进行椎间盘病变组织的切除和修复,在镜下操作的椎间孔镜手术痛苦少,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椎间孔镜手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在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对镜下病变软组织进行清除,刨削刀针对大面积的软组织清除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专利号201521122429.4 以及专利号201521122437 .9 所公开的现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刨削刀,在使用过程中也展露出一些问题:第一,现有刨削刀,刀具直径≥ 4mm,不能在镜下操作;第二,现有镜下刨削刀头端开口小,刨削时组织碎块易堵塞刀口,效率不高,影响手术操作效果、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孔镜下刨削刀,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刨削刀其刀具直径大,无法在内窥镜下使用,而且现有的刨削刀的内刀与外刀依靠前端呈螺旋槽状的切口相对转动实现剪切、刨削,刀前端的切小,因此容易被组织碎块堵塞刀口,刨削效率低,影响手术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孔镜下刨削刀,其包括外刀以及内刀,所述外刀包括圆管状的外刀管,所述外刀管的前端设有呈球面的外管端壁,所述外刀管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一段轴向贯穿所述外管端壁的外刀口,所述外刀口中对应于所述外刀管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呈锯齿状;所述内刀包括圆管状的内刀管,所述内刀管的前端设有呈球面的内管端壁,所述内刀管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一段轴向贯穿所述内管端壁的内刀口,所述内刀口中对应于所述内刀管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呈锯齿状;所述内刀管的外径与所述外刀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内刀管可相对自转的自所述外刀管的尾端插入于所述外刀管中,且所述内刀管的内管端壁外侧面可相匹配的贴合在所述外刀管的外观端壁内侧面上。

优选于:呈球面的所述外管端壁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外刀管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外管端壁的直径与所述外刀管的外径相匹配;呈球面的所述内管端壁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内刀管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内管端壁的直径与所述内刀管的外径相匹配。

优选于:所述内刀口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外刀口的轴向长度,且所述外刀口中两侧边缘上的锯齿与所述内刀口中两侧边缘上的锯齿相互错位。

优选于:所述内刀管的尾端固定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内刀管外径的驱动柄,且所述驱动柄的轴面上径向开设有一与所述内刀管的内管孔连通的负压连接口。

优选于:所述驱动柄的轴向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与驱动源联动的呈十字形的切口。

优选于:所述外刀管的尾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一固定连接柄。

优选于:所述内刀管以及外刀管均为钛合金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可于椎间孔镜下使用的刨削刀,能够通过内刀管与外刀管之间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内刀口与外刀口中的锯齿状边缘相互剪切,并具有很强的咬合力,实现对病变组织进行快速刨削,达到高效率清除病变软组织作用的;

二、操作方便,驱动时只需要使用驱动源上类似十字型转矩输出端插入所述驱动柄端面上的十字形切口中即可实现驱动,并可通过所述负压连接口连接负压装置,产生负压条件,刨削的软组织以及灌注液可通过所述内刀管及时从手术部位吸出,不易堵塞刀口。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刀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刀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 1 至4 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椎间孔镜下的刨削刀作更为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孔镜下刨削刀,其包括外刀1 以及内刀2,所述外刀1 包括圆管状的外刀管11,所述外刀管11 的前端设有呈球面的外管端壁12,所述外刀管11 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一段轴向贯穿所述外管端壁12 的外刀口13,所述外刀口13 中对应于所述外刀管11 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呈锯齿状,呈球面的所述外管端壁12 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外刀管11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外管端壁12 的直径与所述外刀管11 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内刀2 包括圆管状的内刀管21,所述内刀管21 的前端设有呈球面的内管端壁22,所述内刀管21 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一段轴向贯穿所述内管端壁22 的内刀口23,所述内刀口23 中对应于所述内刀管21 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呈锯齿状,呈球面的所述内管端壁22 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内刀管21的中心轴线上,且所述内管端壁22 的直径与所述内刀管21 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内刀管21的外径与所述外刀管11 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内刀管21 可相对自转的自所述外刀管11 的尾端插入于所述外刀管11 中,且所述内刀管21 的内管端壁22 外侧面可相匹配的贴合在所述外刀管12 的外观端壁12 内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利用所述内刀管21 的外管壁以及内管端壁22 的外侧面与外刀管11 的内管壁以及外管端壁12 的内侧面相互贴合,进而当所述内刀管21 在所述外刀管11 中相对自转过程中,所述内刀口23 中的周向两侧呈锯齿状边缘与外刀口13 中的周向两侧呈锯齿状边缘相互咬合,实现剪切,从而能够快速高效的剪切、刨削病变的软组织;所述内刀口23 与外刀口13 之间的边缘相对旋转交错产生的咬合力强,易于清除软组织,效率更高,可以高效而彻底的将软组织清除干净,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控,有效减小手术误差,有利于提升手术品质。

所述内刀口23 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外刀口13 的轴向长度,进而能够保证全部的所述外刀口均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且所述外刀口13 中两侧边缘上的锯齿与所述内刀口23 中两侧边缘上的锯齿相互错位,利用相互错位的锯齿相剪切提高剪切能力。

所述内刀管21 的尾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内刀管21 外径的驱动柄24,且所述驱动柄24 的轴面上径向开设有一与所述内刀管21 的内管孔连通的负压连接口25,利用所述负压连接口25 连接负压装置,进而使所述内刀口23 中产生负压条件,实现将所述内刀口23 与外刀口13 相剪切后刨削下来的组织从所述内刀管21 中吸走、排出,不会造成所述内刀口23 堵塞。

所述驱动柄24 的轴向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与驱动源(动力手柄)联动的呈十字形的切口26。

所述外刀管11 的尾端同轴的固定设置有一固定连接柄14,利用所述固定连接柄14 将所述外刀管11 固定安装至椎间孔镜上。

所述内刀管21 以及外刀管11 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保证了刨削结构的硬度,可以用消毒液冲洗消毒,也可以用高温消毒。

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