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23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临床用器械,具体地说是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CT 导引下体内病灶穿刺活检已被广泛应用。在现有CT 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常利用粘在胶布上的导管,经扫描后确定穿刺点,由于无专用穿刺辅助装置,操作者使用不便,只能凭经验大体估计穿刺点,定位不准确导致穿刺命中率较低,需要多次调整,不仅费时,而且增加了患者损伤,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从而提高穿刺命中率的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包括能够首尾相连的绑带,绑带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数个导管,绑带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数个定位孔,导管与对应的定位孔重合,定位孔的直径或宽度大于导管的宽度。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绑带内壁上设置数个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托板,托板与安装槽底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导管上安装U形的卡箍,卡箍上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下部通过连接柱连接安装板,连接柱直径小于安装板的宽度,安装板位于安装槽内,安装座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托板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位于对应的固定槽内,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固定槽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第一伞齿轮上安装轮轴,轮轴的一端伸出安装座,推动轮轴能够使第一伞齿轮脱离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上啮合第二齿条,安装座上开设滑槽,滑槽与安装槽相通,滑槽位于固定板与安装板之间,滑槽内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安装转轴,限位板与第二齿条相触,转轴上安装挡板,转轴一端设置键,挡板位于转轴设置键的一端上并与键配合,限位板位于转轴另一端,限位板与挡板之间安装第二弹簧,第二齿条能够推动限位板沿转轴移动到转轴设置键的一端上,并使限位板与键配合后限位板的一端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与固定槽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上端设置斜面,隔板上设置定位板,挡板位于隔板上的斜面上。所述的托板上开设数个导向孔,安装槽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导向柱位于导向孔内,托板能够通过导向孔沿导向柱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扫描前将绑带缠绕在患者病变的大致区域,并利用导管扫描后,确定穿刺点,用笔绕开对应的导管伸入定位孔内在患者皮肤上作出标记,以使穿刺点定位准确,无需多次调整穿刺点,避免增加患者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使卡箍方便与绑带紧密的固定在一起,以使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滑落,这种结构还能够方便卡箍拆卸,以便于更换导管。卡箍安装时,将安装板放入安装槽内并推动托板,使固定杆带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使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使第二齿条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将限位板从滑槽内推出并位于安装板上,使限位板通过键与挡板连接,挡板位于隔板上的斜面上,使挡板只能背向斜面转动,由于限位板位于安装板上,从而使限位板无法转动,并将安装板卡在安装槽内,从而使卡箍方便固定在绑带上,并与绑带固定牢固紧密,拆卸卡箍以更换导管时,推动轮轴使第一伞齿轮脱离第二伞齿轮,从而使限位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到滑槽内,从而使安装板能够脱离安装槽,方便将卡箍从绑带上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I处放大图;图4是图3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伞齿轮 11第一齿条 12键 13第二齿条 14限位板 15第二弹簧 16挡板 17固定杆 18定位板 19隔板 20安装槽 21安装座 22导向柱 23托板 24安装板 25导向孔 26第一弹簧 27固定板 28转轴 29轮轴 30滑槽 3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简易CT导引穿刺定位器,包括能够首尾相连的绑带1,绑带1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数个介入用的导管2,绑带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数个定位孔3,导管2与对应的定位孔3重合,定位孔3的直径或宽度大于导管2的宽度。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扫描前将绑带1缠绕在患者病变的大致区域,并利用装有导管2扫描后确定穿刺点,用笔绕开对应的导管2伸入定位孔3内在患者皮肤上作出标记,以使穿刺点定位准确,无需多次调整穿刺点,避免增加患者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的情况发生。

所述的绑带1内壁上设置数个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开设安装槽20,安装槽20内设置托板23,托板23与安装槽20底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26,导管2上安装U形的卡箍4,卡箍4上连接固定板27,固定板27下部通过连接柱31连接安装板24,连接柱31直径小于安装板24的宽度,安装板24位于安装槽20内,安装座21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8,托板23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17的一端,固定杆17位于对应的固定槽8内,固定杆1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11,固定槽8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10和第二伞齿轮9,第一齿条11与第一伞齿轮10啮合,第一伞齿轮10上安装轮轴29,轮轴29的一端伸出安装座21,推动轮轴29能够使第一伞齿轮10脱离第二伞齿轮9,第二伞齿轮9上啮合第二齿条13,安装座21上开设滑槽30,滑槽30与安装槽20相通,滑槽30位于固定板27与安装板24之间,滑槽30内设置限位板14,限位板14上安装转轴28,限位板14与第二齿条13相触,转轴28上安装挡板16,转轴28一端设置键12,挡板16位于转轴28设置键12的一端上并与键12配合,限位板14位于转轴28另一端,限位板14与挡板16之间安装第二弹簧15,第二齿条13能够推动限位板14沿转轴28移动到转轴28设置键12的一端上,并使限位板14与键12配合后限位板14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0内,安装槽20与固定槽8之间设置隔板19,隔板19上端设置斜面,隔板19上设置定位板18,挡板16位于隔板19上的斜面上。这种结构能够使卡箍4方便与绑带1紧密的固定在一起,以使导管2固定牢固,避免导管2滑落,这种结构还能够方便卡箍4拆卸,以便于更换导管2。卡箍4安装时,将安装板24放入安装槽20内并推动托板23,使固定杆17带动第一齿条11向下移动,使第一伞齿轮10带动第二伞齿轮9转动,使第二齿条13克服第二弹簧15的弹力将限位板14从滑槽30内推出并位于安装板24上,使限位板14通过键12与挡板16连接,挡板16位于隔板19上的斜面上,使挡板16只能背向斜面转动,由于限位板14位于安装板24上,从而使限位板14无法转动,并将安装板24卡在安装槽20内,从而使卡箍4方便固定在绑带1上,并与绑带1固定牢固紧密,拆卸卡箍4以更换导管2时,推动轮轴29使第一伞齿轮10脱离第二伞齿轮9,从而使限位板14在第二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回到滑槽30内,从而使安装板24能够脱离安装槽20,方便将卡箍4从绑带1上拆卸。脱离后,将轮轴29拉动回到原位,使第一伞齿轮10与第二伞齿轮9啮合。

所述的托板23上开设数个导向孔25,安装槽20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22,导向柱22位于导向孔25内,托板23能够通过导向孔25沿导向柱22滑动。这种结构能够起到对托板23的导向作用,避免托板23移动过程中产生偏斜导致的第一弹簧26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