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53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呈现高增长和低龄化的严峻趋势。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心脏骤停离世。我国的心肺复苏普及率极低,加上各医疗机构的急救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仅为1%。对心脏骤停的病人抢救开展心肺复苏时,常以徒手心肺复苏为主。但是徒手按压耗费体力大、按压时间短、而且无法保证深度和频率,再加上频繁的人员交替导致按压中断,无法连续完成有效的按压,影响了患者的心、脑灌注,从而直接影响了复苏成功率。

现有的心肺复苏按压装置一般采用偏心的结构设计,也即整体设备的重心并非在按压头的中心轴线上,由于整套心肺复苏装置工作时是在不停上下震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要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部分产品不得不增加笨重的支架来固定,甚至有些产品还要通过额外配重来达到静态的重心平衡,进而牺牲了设备的质量和体积,设备的便携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动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存在的上述弊端,进而提供一种结构对称、运行稳定、便携性更好的新型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立柱,若干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竖直设置有两根丝杆,两个所述丝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两侧,每一个所述丝杆上均设置有一个丝杆螺母,两个所述丝杆螺母通过水平布置的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垂直向下延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正向或反向转动时,所述按压头随所述丝杆螺母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驱动带驱使其中一个所述丝杆转动,所述同步带使两个所述丝杆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电机的散热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下侧,所述电机的转轴竖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散热腔,所述电机的散热端置于所述散热腔内,所述按压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腔的下端,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散热腔正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电机的散热端伸入所述散热腔内的通孔,所述散热腔的深度适于所述按压头上下运动时所述电机与所述散热腔的底部非接触。

优选的,所述丝杆为滚珠丝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采用两个丝杆(双丝杆)的设计方式,便于将胸腔反馈的力分摊到两根丝杆上,大大减小了丝杆在竖直方向所承受的力,延长丝杆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是两根丝杆受力,可以减小丝杆直径,减少装置质量。两个双丝杆对称布置在电机两侧,电机位于中间位置,整个装置是一个对称的设备,重心即在中心上,因此无需额外设置配重块,整体设备更轻便、运行更平衡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散热腔,并使电机置于散热腔内,利用丝杆螺母在执行按压动作时带动散热腔上下快速运动的特性,让腔体内空气快速进出进行冷热空气的交换,以促进电机散热端的空气对流,这种散热方式比电机风扇更有效且节省能源、减轻电机的负载,而且还能减少风扇这一固件的重量,同时散热腔处空气的对流也可对设备里的电路板进行散热,进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的侧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座;2-立柱;3-安装板;4-电机;5-丝杆;6-丝杆螺母;7-按压头;8-散热腔;9-支撑板;10-通孔;11-同步轮;12-同步带;13-驱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一种双丝杆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四个立柱2,四个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3,底座1呈矩形状,四个立柱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四个角处,安装板3与底座1呈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电机4,为提供本发明的便携性和适用性,在设备本体之外,还配备给电机4及控制电路供电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池为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具有较长的续航能力,适于各种场所使用。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的上侧,所述电机4的散热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的下侧,所述电机4的转轴竖向设置,所述安装板3和所述底座1之前竖直设置有丝杆5,所述丝杆5为滚珠丝杆,所述丝杆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丝杆5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机4的两侧,每一个所述丝杆5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丝杆螺母6,两个所述丝杆螺母6通过水平设置的支撑板9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下侧设置有按压头7,所述按压头7垂直向下延伸出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电机4驱动所述丝杆5正向或反向转动时,所述按压头7随所述丝杆螺母6上升或下降,以执行胸腔心肺复苏按压动作。采用两个丝杆(双丝杆)的设计方式,便于将胸腔反馈的力分摊到两根丝杆上,大大减小了丝杆在竖直方向所承受的力,延长丝杆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是两根丝杆受力,可以减小丝杆直径,减少装置质量。由于两个双丝杆对称布置在电机两侧,电机位于中间位置,整个装置是一个对称的设备,重心即在中心上,因此无需额外设置配重块,整体设备更轻便、体积可做的更小、运行更平衡稳定。而传统电动按压设备如通过配重来实现设备的重心平衡,则不仅牺牲了设备的质量和体积,同时为了配重较轻,利用了力矩效应,在离中心较远处配重,整体按压设备的静态重心虽然在中心上,但动态情况下却不能保证,实际拎起来,还是感觉明显偏心的,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设备偏心晃动也是很明显的。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丝杆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同步轮11,两个所述同步轮11通过同步带12连接,所述电机4通过驱动带13驱动其中一个所述丝杆5转动,所述同步带12使两个所述丝杆5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携式心肺复苏装置中,其质量最大的部件——电机置于装置的中心处,电机通过驱动带驱动其中一个丝杆(如图2左侧的丝杆)正反向转动时,该丝杆上的同步轮通过同步带驱动另一个丝杆同步转动,两边的两个丝杆同步做正反向转动时,使两边丝杆螺母同步做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散热腔和按压头同步上下运动执行按压动作;由于本心肺复苏装置采用的是完全对称结构,这样就保证了整体设备的重心位置于按压头的垂直方向,本装置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易产生位移,本装置放在病患身上,按压位置保持一致,能够保证按压质量和急救效果。

在所述支撑板9的下端设置有散热腔8,所述按压头7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腔8的下端,所述支撑板9的与所述散热腔8正对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电机4的散热端伸入所述散热腔8内的通孔10,所述电机4的散热端置于所述散热腔8内。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散热腔,并使电机正对散热腔,利用丝杆螺母在执行按压动作时带动散热腔上下快速运动的特性,让腔体内空气快速进出进行冷热空气的交换,以促进电机散热端的空气对流,这种散热方式比电机风扇更有效且节省能源、减轻电机的负载,而且还能减少风扇这一固件的重量,同时散热腔处空气的对流也可对设备里的电路板进行散热,进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所述散热腔8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腔室,所述散热腔8的深度适于在所述丝杆螺母6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与所述电机4非接触,也即在胸腔按压过程中,电机4的下端(散热端)可相对运动进入散热腔内或移出散热腔,以产生空气对流进行散热;所述按压头7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腔8的下端,以执行胸腔按压动作。散热腔做上下运动时可加快电机周边空气的流动性,进而提高电机散热效果。本心肺复苏装置的工作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50-60mm,散热腔体的上下频率和深度一致,能够产生较大和较为稳定的空气对流效应,因此可以省去散热风扇,且效果优于散热风扇。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