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及导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704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留置导尿管及导尿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泌尿外科导尿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留置导尿管及导尿组件。



背景技术:

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帮助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尿液排放。常用的留置导尿管一般包括末端设有导尿孔和可胀缩中空囊体的导尿管体,导尿管体的前端设有与导尿孔连通的导尿接口和与中空囊体连通的囊体接口,使用时先将导尿管体的末端通过尿道插入到患者的膀胱中,使用囊体接口向中空囊体内通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囊体膨胀后固定在膀胱中限定导尿管体的位置,保证导尿管体能够长期稳定的插设于患者体内,随后通过与排尿口连通的排尿口将患者的尿液排出。

但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发现上述留置导尿管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尿道上皮与导尿管体外壁接触紧密,导致尿道分泌物、尿道重建术后渗出物难以流出,长期淤积于患者尿道内,不利于重建尿道的愈合、塑形,也易导致患者尿道感染,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为了预防或减少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道感染率,临床上采用生理盐水、抗生素稀释液对患者的尿道进行清洗,但临床上现有留置导尿管常不便于对患者的尿道进行有效的冲洗或引流。

为克服上述缺陷,人们对留置导尿管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改进,如申请公告号为CN10585415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感染的三叶草形多孔导尿管”,其包括横截面为三个叶片组成的三叶草形结构的导尿管管体,导尿管管体的中心设有引流腔道,在相邻的两叶之间形成的夹角处设有连通引流腔道与导尿管管体外壁的第一通孔;冲洗腔道设置在导尿管管体叶片的中心,当导尿管管体插入尿道时,导尿管管体的外壁与尿道之间形成凹槽,在冲洗腔道与凹槽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二通孔。该发明提供的导尿管虽然可以对尿道进行清洗,但是这种导尿管具有的不规则外壁插入尿道后容易使患者具有不适感,且清洗腔道和引流腔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间接相连,尿液排出时容易进入清洗通道将其污染,从而影响清洗通道后续的清洗作业。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清洗患者尿道,并给予患者舒适体验的留置导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导尿管,其能够在避免感染的情况下有效的清洗患者尿道,且患者的使用舒适度高,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尿管组件,其能够方便患者固定插入体内的留置导尿管,方便患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留置导尿管,其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的末端设有导尿孔和可胀缩的留置囊体,留置囊体内设有第一空腔,导尿管体的前端设有与导尿孔连通的导尿接口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囊体接口,导尿管体的外壁设有凹槽,导尿管体内设有与凹槽连通的清洗通道,导尿管体的前端设有与清洗通道连通的清洗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留置囊体设于凹槽与导尿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为沿导尿管体周向延伸的C形凹槽或环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尿管体的外壁还设有至少一条沿其轴向延伸的冲洗槽,冲洗槽临近末端的一端与凹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冲洗槽在导尿管体的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为4-6cm或15-22c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尿管体的前端设有冲洗孔,导尿管体的内部还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连通冲洗孔和每条冲洗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冲洗槽为螺旋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尿孔内设有可胀缩的密封囊体,密封囊体内设有第二空腔,导尿通道内设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充气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导尿组件,其包括上述留置导尿管,及用于固定该留置导尿管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套筒及与套筒连接的固定装置,套筒套设于导尿管体的前端并可沿导尿管体的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装置为固定带、固定夹或魔术贴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导尿管在导尿管体的外壁设有凹槽,导尿管体内设有与凹槽连通的清洗通道,导尿管体远离导尿孔的一端设有与清洗通道连通的清洗口,患者可以通过清洗口将清洗液通入到凹槽处并沿导尿管体的外壁流下,从而在避免感染的情况下有效的清洗患者尿道,且患者的使用舒适度高,使用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尿管组件,其能够方便患者固定插入体内的留置导尿管,避免导尿管体的前端随患者移动时甩动从而损伤尿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留置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留置导尿管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留置导尿管的透视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导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留置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留置导尿管的透视结构图。

图中:001-留置导尿管;002-留置导尿管;003-导尿组件;004-留置导尿管;100-导尿管体;101-末端;102-前端;110-导尿孔;111-密封囊体;112-第二空腔;113-充气管;114-膀胱冲洗孔;115-膀胱冲洗接口;120-留置囊体;121-第一空腔;130-导尿通道;140-囊体通道;150-凹槽;160-清洗通道;170-冲洗槽;180-冲洗孔;190-引流通道;200-导尿接口;210-囊体接口;220-清洗口;300-固定组件;310-套筒;320-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末”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留置导尿管001,其包括导尿管体100,导尿管体100的末端101设有导尿孔110和可胀缩的留置囊体120,留置囊体120内设有第一空腔121,导尿管体100内设有与导尿孔110连通的导尿通道130及与第一空腔121连通的囊体通道140,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设有与导尿通道130连通的导尿接口200及与囊体通道140连通的囊体接口210,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设有凹槽150,导尿管体100内设有与凹槽150连通的清洗通道160,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设有与清洗通道160连通的清洗口220,留置囊体120设于凹槽150与导尿孔11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留置导尿管001使用时,首先将导尿管体100的末端101通过患者的尿道插入到膀胱中,随后通过囊体接口210将气体或生理盐水经由囊体通道140通入第一空腔121中,使留置囊体120膨胀将导尿管体100的位置固定,此时患者可以使用尿管与导尿接口200连通,当需要排尿时,患者将置于高处的尿管开口放置到低于膀胱的高度,膀胱中积累的尿液会经由导尿孔110、导尿通道130、导尿接口200和尿管排出。当需要清洗患者的尿道时,将生理盐水或消毒清洗液通过清洗口220经由清洗通道160从凹槽150流出,并从导尿管体100和尿道之间的空隙中流出,从而对尿道进行消毒清洗。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凹槽150为沿导尿管体100的周向延伸的C形凹槽或环形凹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凹槽150为C形凹槽。当凹槽150为沿导尿管体100的周向延伸的C形凹槽或环形凹槽时,能够使经由清洗通道160流出的生理盐水或消毒清洗液更大范围的进入到导尿管体100和尿道之间的空隙,并对尿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还设有至少一条沿其轴向延伸的冲洗槽170,冲洗槽170临近末端101的一端与凹槽150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设有4条冲洗槽170,各条冲洗槽170沿导尿管体100的周向均匀布置。在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冲洗槽170,且冲洗槽170临近末端101的一端与凹槽150连通,当生理盐水或消毒清洗液进入凹槽150后,可沿各条冲洗槽170流动并对流过的尿道进行清洗,提高了对尿道的清洗效率。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尿组件003,其包括留置导尿管002及用于固定该留置导尿管的固定组件300,固定组件300包括套筒310及与套筒310连接的固定装置320,套筒310套设于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并可沿导尿管体100的轴向移动。该固定装置320可以为固定带,也可以为固定夹、魔术贴或其他任意用于将套筒310位置固定的装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320为魔术贴。

留置导尿管002包括导尿管体100,导尿管体100的末端101设有导尿孔110和可胀缩的留置囊体120,留置囊体120内设有第一空腔121,导尿管体100内设有与导尿孔110连通的导尿通道130及与第一空腔121连通的囊体通道140,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设有与导尿通道130连通的导尿接口200及与囊体通道140连通的囊体接口210,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设有凹槽150,导尿管体100内设有与凹槽150连通的清洗通道160,导尿管体100远离导尿孔110的一端设有与清洗通道160连通的清洗口220,留置囊体120设于凹槽150与导尿孔110之间。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尿孔110内设有可胀缩的密封囊体111,密封囊体111内设有第二空腔112,导尿通道130内设有与密封囊体111连通的充气管113。在导尿孔110内设置可胀缩的密封囊体111,通过与密封囊体111连通的充气管113可以控制密封囊体111膨胀和缩小,从而控制导尿孔110的打开和封闭,患者只需向充气管113通入气体就可以使密封囊体111膨胀并封闭导尿孔110停止尿液排出,当需要排尿时通过充气管113将气体从密封囊体111排出,密封囊体111缩小导尿孔110打开尿液正常排出,使患者可以方便的控制膀胱中尿液的排放。

如图7所示,导尿管体100的外壁还设有一条沿其轴向延伸的冲洗槽170,冲洗槽170的一端与凹槽150连通,冲洗槽170为螺旋槽。冲洗槽170为螺旋槽时能够最大范围的提高其对尿道的冲洗范围和冲洗效率,沿导尿管体100的轴向延伸的螺旋槽能够对尿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冲洗。导尿管体100外壁可以设置2-4条与凹槽150连通的螺旋槽,且各条螺旋状的冲洗槽170均沿导尿管体100的周向均匀布置,多条螺旋状的冲洗槽170能够相互配合对尿道进行冲洗,有效的提升冲洗效率和冲洗效果。

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设有冲洗孔180,导尿管体100的内部还设有引流通道190,引流通道190连通冲洗孔180和每条冲洗槽170。在导尿管体100前端102设有与各条冲洗槽170连通的冲洗孔180,可以在冲洗槽170对尿道进行冲洗后使用冲洗孔180将余液引出,避免余液沿导尿管体100的外壁留下四处溅落。

冲洗槽170在导尿管体100的轴线上的投影的长度为4-6cm或15-22cm。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冲洗槽170在导尿管体100轴线上投影的长度为17.5cm。冲洗槽170沿导尿管体100轴向的长度为4-6cm或15-22cm时略短于女性或男性的尿道长度,可以保证对患者的尿道进行充分的清洗的同时避免清洗液四处溅落,使沿冲洗槽170流下的冲洗液通过引流通道190经由冲洗孔180流出收集。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尿组件003包括留置导尿管002,及用于固定留置导尿管002的固定组件300,在将留置导尿管002通过尿道插入到患者体内并长时间保持时,患者可以使用固定组件固定留置导尿管002,从而避免患者移动时留置导尿管002甩动、晃动或碰撞对其尿道造成损伤,方便患者移动。具体的,患者可以通过套设于导尿管体100前端102的套筒310及与套筒310连接的魔术贴将留置导尿管002的前端102固定于腿上,从而避免患者走动时垂落在外的导尿管体100前端102随之甩动。

实施例3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留置导尿管004,该留置导尿管004与实施例1中的留置导尿管00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留置导尿管004中,导尿管体100的末端101还设有膀胱冲洗孔114,导尿管体100的前端102设有与膀胱冲洗孔114连通的膀胱冲洗接口115。使用者可以将生理盐水或冲洗液通过膀胱冲洗接口115通过膀胱冲洗孔114通入到膀胱中对患者进行冲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