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03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消毒、手术或换药时,均需要抬高肢体以便于操作,目前一般是用一块支撑板以抬高病人的肢体,肢体放置在支撑板上容易从侧边滑落,影响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支撑、抬高,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胖瘦的肢体的固定,避免肢体滑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和支撑板之间设置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称设置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均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中心设置滑槽,所述左挡板、右挡板的底部中心分别设置与滑槽相适应的左滑块、右滑块,所述滑槽的下侧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与滑槽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丝杠,所述丝杠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设置转动把手,所述左滑块、右滑块的底部分别设置与丝杠相适应的左丝母、右丝母,所述丝杠两端的旋向相反。

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两端均设置凸耳,所述凸耳与支撑板之间设置转轴,实现所述支撑板与支撑底座的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伸缩支腿,所述伸缩支腿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伸缩横杆,所述伸缩横杆远离伸缩支腿的一端设置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包括“[型”固定夹板,所述“[型”固定夹板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滑动设置夹紧板,所述下支撑板和夹紧板之间设置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与下支撑板螺纹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支撑、抬高,同时,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把手调节左挡板、右挡板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胖瘦的肢体的固定,左挡板、右挡板的设置对肢体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肢体滑落。

2、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伸缩支腿,伸缩支腿与支撑底座转动连接,可以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伸缩支腿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伸缩横杆,伸缩横杆远离伸缩支腿的一端设置固定座,通过固定座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床尾或者床侧的围栏上,然后通过调节伸缩横杆的长度将支撑底座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通过调节伸缩支腿的长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同时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的高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3、固定座包括“[型”固定夹板,“[型”固定夹板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夹紧板,下支撑板和夹紧板之间滑动设置顶紧螺栓,顶紧螺栓与下支撑板螺纹连接,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夹紧在床尾或者床侧的围栏上,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右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支撑底座;11、凸耳;12、转轴;13、放置槽;2、支撑板;3、伸缩支撑杆;31、连接杆;4、左挡板;41、左滑块;42、左丝母;5、右挡板;51、右滑块;52、右丝母;6、滑槽;7、通孔;71、丝杠;72、转动把手;81、伸缩支腿;82、伸缩横杆;83、“[型”固定夹板;84、上支撑板;85、下支撑板;86、夹紧板;87、顶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和支撑板2之间设置伸缩支撑杆3,所述伸缩支撑杆3的一端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座1活动连接,可以在支撑板2的左右两面设置两个伸缩支撑杆3,两个伸缩支撑杆3之间通过连接杆31连接,然后在支撑底座1上设置若干个放置槽13,伸缩支撑杆3放置在不同的放置槽13内,实现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对称设置左挡板4和右挡板5,所述左挡板4、右挡板5与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的一端垂直,所述左挡板4和右挡板5均与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中心设置滑槽6,所述左挡板4、右挡板5的底部中心分别设置与滑槽6相适应的左滑块41、右滑块51,所述滑槽6的下侧设置通孔7,所述通孔7与滑槽6连通,所述通孔7内设置丝杠71,所述丝杠71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丝杠71的一端设置转动把手72,所述左滑块41、右滑块51的底部分别设置与丝杠71相适应的左丝母42、右丝母52,所述丝杠71两端的旋向相反,在旋转转动把手72时,可以使得左丝母42、右丝母52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支撑底座1放置在床上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支撑板2上,调节伸缩支撑杆3,使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之间具有合适的夹角,从而抬高肢体,然后旋转转动把手72调节左挡板4、右挡板5之间的距离,可以将不同胖瘦的肢体夹紧在左挡板4、右挡板5之间,避免肢体滑落。本实用新型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支撑、抬高,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胖瘦的肢体的固定,避免肢体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两端均设置凸耳11,所述凸耳1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转轴12,实现所述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设置伸缩支腿81,所述伸缩支腿81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可以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腿81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伸缩横杆82,所述伸缩横杆82远离伸缩支腿81的一端设置固定座。通过固定座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床尾或者床侧的围栏上,然后通过调节伸缩横杆82的长度将支撑底座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通过调节伸缩支腿81的长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同时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的高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型”固定夹板83,所述“[型”固定夹板83的上支撑板84和下支撑板85之间滑动设置夹紧板86,所述下支撑板2和夹紧板86之间设置顶紧螺栓87,所述顶紧螺栓87与下支撑板2螺纹连接。通过旋转顶紧螺栓87使夹紧板86和上支撑板84之间夹紧床板或者围栏,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夹紧在床板或者床尾、床侧的围栏上,简单方便。

实施例

一种临床外科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设置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两端均设置凸耳11,所述凸耳1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转轴12,实现所述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和支撑板2之间设置伸缩支撑杆3,所述伸缩支撑杆3的一端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座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对称设置左挡板4和右挡板5,所述左挡板4、右挡板5与支撑板2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的一端垂直,所述左挡板4和右挡板5均与支撑板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中心设置滑槽6,所述左挡板4、右挡板5的底部中心分别设置与滑槽6相适应的左滑块41、右滑块51。所述滑槽6的下侧设置通孔7,所述通孔7与滑槽6连通,所述通孔7内设置丝杠71,所述丝杠71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丝杠71的一端设置转动把手72,所述左滑块41、右滑块51的底部分别设置与丝杠71相适应的左丝母42、右丝母52,所述丝杠71两端的旋向相反。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设置伸缩支腿81,所述伸缩支腿81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腿81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伸缩横杆82,所述伸缩横杆82远离伸缩支腿81的一端设置固定座。固定座包括“[型”固定夹板83,所述“[型”固定夹板83的上支撑板84和下支撑板85之间滑动设置夹紧板86,所述下支撑板2和夹紧板86之间设置顶紧螺栓87,所述顶紧螺栓87与下支撑板2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支撑、抬高,同时,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把手72调节左挡板4、右挡板5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胖瘦的肢体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