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307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进针角度十分重要,且比较难把握,如果没有把握好角度,会造成进针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较好的针灸辅助装置来提高进针角度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它能够有效提高进针角度的准确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垫板,转板,量角器和定位盘;所述转板下端与转轴固定焊接,所述转轴轴接在垫板上的轴承座上,所述转板可在垫板上做180度旋转,所述转板中间位置设有垂直于底边的针筒,所述针筒下方的垫板上设有扎针孔,所述转板的右侧顶端轴接定位棒;所述量角器垂直固定在垫板的左侧边缘,用来测量转板的倾斜角度;所述定位盘垂直固定在垫板的右侧边缘,所述定位盘上均匀开设有与定位棒相吻合的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和量角器均为透明亚克力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左端设有手摇杆。

进一步地,所述扎针孔处塞有乙醇棉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根据所需要的进针角度来调节转板,通过量角器确定角度后,用定位棒和定位盘相配合来固定转板,随后毫针从针筒进入后穿过扎针孔扎入皮肤,大大提高了进针角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左上方的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右上方的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垫板,2-转板,3-量角器,4-定位盘,5-转轴,6-轴承座,7-针筒,8-扎针孔,9-定位棒,10-手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医内科用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垫板1,转板2,量角器3和定位盘4;所述转板2下端与转轴5固定焊接,所述转轴5轴接在垫板1上的轴承座6上,所述转板2可在垫板1上做180度旋转,所述转板2中间位置设有垂直于底边的针筒7,所述针筒7下方的垫板1上设有扎针孔8,所述转板2的右侧顶端轴接定位棒9;所述量角器3垂直固定在垫板1的左侧边缘,用来测量转板2的倾斜角度;所述定位盘4垂直固定在垫板1的右侧边缘,所述定位盘4上均匀开设有与定位棒9相吻合的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1和量角器3均为透明亚克力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5的左端设有手摇杆10。

进一步地,所述扎针孔8处塞有乙醇棉球。

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根据所需要的进针角度来调节转板2,通过量角器3确定角度后,用定位棒9和定位盘4相配合来固定转板2,随后毫针从针筒7进入后穿过扎针孔8扎入皮肤,大大提高了进针角度的准确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