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310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射线、B超、CT、MRI(磁共振)、DSA(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中。它是指:被检查的部位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占位性病变通常泛指肿瘤(良性的、恶性的)、寄生虫、结石、血肿等,而不涉及疾病的病因。

占位性病变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恶性占位性病变和良性占位性病变。恶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癌、肉瘤等,其中常见的是癌。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但一般不会到处转移,生存期比癌时间长。

良性占位性病变从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占位和实质性占位两种类型,囊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肿、脓肿等,其中囊肿较常见;实质性占位主要包括血管瘤、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局灶性脂肪肝、炎性假瘤、瘤样增生等,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

目前对于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清除,配合放化疗防止复发,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的病变的异常占位性物质活动力降低,甚至完全停止,并逐步冷凝,结构紧密而缩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占位性病变的不良影响;部分显现于体表或者浅层的占位性病变,可使用激光类方法高温气化;心梗部位的占位性病变采用冠脉搭桥的治疗方法。另有中医疗法,在温病学派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寒凉抑制的用药组合治疗方法,抑制增生或异常占位物质的发展;还有使用外敷中药促使病变异常物质分解并排出体外的外治法。

然而,现有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抑制占位性病变的发展,但不能分解及清除病变物质,并不能根本解决占位性病变。虽然抑制病变物质异常功能的表现,使病变结果的物质功能性影响降低,使患者的症状表现被抑制,产生病情减轻的表面效果,但是,由于生命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长期的抑制作用会发生对于肾脏或者其它脏器的功能损害。对于外治法,明显只是针对结果性的病灶为治疗对象,因为需要经验和手法的配合,不容易操作实现。同时对于其它并发症状的处理用药,又会与外治法相互影响,甚至彼此冲突,处理这些因素复杂的问题,又需要其他治疗方法,导致治疗更为复杂,难以实施。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存在长期使用在体内累积生物毒性的问题,针对病灶作用,但对病灶产生没有阻断,抑制增生的效果亦不确定。还可能因药效强烈而扰乱整个身体生命系统的正常运作,而对于几乎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的细胞遗传基因产生强烈的、不可控制的损伤,可能引发遗传基因和细胞功能甚至结构的异常改变。简而言之,容易导致其它药源性并发症。还有一种特别的病变增生,是心脑血管这些受系统性影响、运动状态变化明显的部位,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药物,只能从病变问题之外进行处理,如扩张血管,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治疗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占位性病变治疗效果不佳,难以根治,引发其他病变可能性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4~8份,吴茱萸15~25份,半夏5~10份,川芎4~8份,地龙6~10份,党参10~20份,生姜15~25份,大枣25~3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5~7份,吴茱萸18~22份,半夏6~8份,川芎5~7份,地龙7~9份,党参15~18份,生姜18~22份,大枣28~32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6份,吴茱萸20份,半夏7份,川芎6份,地龙8份,党参15份,生姜20份,大枣30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5份,吴茱萸18份,半夏6份,川芎5份,地龙7份,党参18份,生姜22份,大枣32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称取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或者食用乙醇提取,浓缩至密度为1.05~1.25的流浸膏。

本发明还公开了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占位性病变药物的应用,所述占位性病变包括血管中的梗阻、经络的堵塞、身体的肿瘤。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中医的自然规律理论和不同状态的中药物质内能组合作用,配合环境信息和遗传基因指令集信息的作用,实现临床上对于各类占位性病变物质为对象的祛除性作用。从而使得生命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血液和其它体液的输送能够基本无障碍地实现。对于增生、肿瘤、斑块、囊肿以及纤维化、硬化这类异常生物质导致的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有些条件下可以完全治愈。

本发明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的功效如下:

白芥子:性温,味厚气锐。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含芥子油苷、白芥子苷,还含脂肪油、芥子碱、芥子酶及数种氨基酸。小剂量能引起反射性气管分泌增加,而有恶心性祛痰作用,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白芥油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皮肤充血、发泡。白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淀粉酶活性增加,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胰液的分泌,大量催吐;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可以镇痛;吴茱萸醇水提物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含有的多种成分具有降压作用,而其降压作用与扩张外周血管有关。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

半夏:全株有毒,可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半夏具有镇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催吐、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半夏蛋白具有抗生育作用;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还具有降压、凝血、促细胞分裂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药理作用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扩血管、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脏器的缺血损伤、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有效成分川芎嗪多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魏酸具有改善血液循混抗凝血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活化、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拮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经;脾经;膀胱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具有溶栓和抗凝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和降血压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抗惊厥和镇静作用以及解热作用;还具有抗癌、平喘作用,以及对平滑肌的作用。

党参:性甘,平,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对于消化系统,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抗溃疡;增强机体免疫方面,党参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能增强造血功能;具有抗应激作用;对于心血管系统,能够强心、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还能够改善血流变学;此外,还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生姜:性温、辛,归胃经、肺经、脾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对于消化系统,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对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生姜的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人血小板标记花生四烯酸(AA)生成TXB2及PGS的量,降低PG内的过氧化物的形成,并有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生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姜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姜提取物亦能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亚油酸的氧化;生姜泥和生姜浸出液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姜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中加入生姜提取物能减轻肿瘤药物的副作用,生姜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亚硝化反应有明显阻断作用,其抑制亚硝酸合成的有效成分对热稳定,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时间后,仍保持相当强活性.生姜提取物具有抗过敏的药效,能防止过敏性休克,预防某些鱼类蛋白质引起的荨麻疹。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的药理学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枣中富含钙和铁,对防治骨质疏松、产后贫血有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能使血管软化,从而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有很好的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本发明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病患,能够帮助其软化郁堵斑块,逐渐稀释减少,降低血管血液输送的压力,最终脱离降压药物,这个作用,对于几千万受高血压困扰和生命威胁的高血压人群,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输卵管、卵巢堵塞增生肿大,也是通过相同的原理而发挥作用的。对于一些脏腑器官,除了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另外通过内外沟通的经络途径,借助体液流动,在生命系统自愈功能配合下,引导自身的生物热能作用于病变部位,共同发挥热量运动带动病变生物质内能向外移动,使得组织软化,结构松弛,逐渐解体,达到缩小或者基本祛除病灶的效果。纤维化和硬化,形成的机理与上述的病变相似,只是发生的部位存在差异。所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也是相同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4g,吴茱萸15g,半夏5g,川芎4g,地龙6g,党参10g,生姜15g,大枣25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2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1~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8g,吴茱萸25g,半夏10g,川芎8g,地龙10g,党参20g,生姜25g,大枣35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食用乙醇提取,浓缩至密度为1.0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1~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5g,吴茱萸18g,半夏6g,川芎5g,地龙7g,党参15g,生姜18g,大枣28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1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2~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7g,吴茱萸22g,半夏8g,川芎7g,地龙9g,党参18g,生姜22g,大枣32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1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2~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6g,吴茱萸20g,半夏7g,川芎6g,地龙8g,党参15g,生姜20g,大枣30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食用乙醇提取,浓缩至密度为1.2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1~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芥子5g,吴茱萸18g,半夏6g,川芎5g,地龙7g,党参18g,生姜22g,大枣32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0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2~3次,15ml~25ml/次。

本发明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可根据商业需要,制备成为丸剂、口服冲剂、以及注射针剂等。

本发明还公开了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占位性病变药物的应用,所述占位性病变包括血管中的梗阻、经络的堵塞、肿瘤。主要涉及到生命系统运行异常情况下,体液郁滞状态下形成的酸性物质及结合的游离脂肪、碳钙骨架材料所造成的身体气血障碍,包括血管中的梗阻、其它管道中和经络的堵塞、身体器官中的肿瘤等。

本发明经过对临床患者治疗,疗效显著,部分典型病例如下:

一、治疗高血压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因血液的代谢障碍,导致在血管中产生了异常的生物质淤积,如形成了不正常的脂肪酸类聚集。

患者:邢某某,79岁,河北邯郸人;部队飞行员退休;诉高血压近二十年,一直服用降压药,扩张血管和利尿剂都在用,经常服用4~5种药物,血压一般维持在90/140上下,心率68次左右,偶尔会有症状发作。

症状:体壮,面带赤,现不饮酒。脉多实、弦滑,尺沉取偏弱。

治疗:处上方药主治,一日三次,每次15ml。嘱病人日日观察血压,渐渐停服降压药,可维持使用阿司匹林。服药30日后,患者脸色正常,头部胀紧的感觉消失;从15天左右开始减少降压药,30日后只加服阿司匹林,血压维持在90/130。继续服用上方中药,100天后,血液检查指标全部正常,血压在85/125以上,心率70,偶尔有小范围波动。遂停药。

另有数十病例,高血压历史相对年g为少。年纪过大,体质明显虚弱者,不合适作为脱药治疗的对象。有效率80~90%。

二、治疗心梗

心梗病症,与血压异常有关,且多数正常或者偏低。是由于气血偏虚,运化不足,代谢不充分,使得形成郁积,堵塞心脏区域血管导致的。

患者:叔女士,60岁,退休职工。

症状:三年前在齐齐哈尔医院检查确认心梗,服用西药。2017年初,到北京带孙子,心梗发作,疼痛难受。医院检查需要约期做支架手术。

治疗:当晚,处以本发明方剂,五副。每日一副,一日三次,每次17ml。第二天中午,服用3次后,下午诉胸疼已经明显缓解,上午时身上还没有力气,中午休息起来后,感觉就好多了。服用五天后又继续用药,没有再出现心梗症状,半个月后返回家乡,至今没有不适反馈。

三、治疗脑梗中风

患者:黄现发,男,76岁,二汽退休职工。

症状: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曾达180mmHg以上,2016年4月17日突发脑梗死,失语、右侧肢体功能障碍,

治疗:抢救治疗后,2016年5月4日开始服用本发明方剂,二十副。每日一副,一日三次,每次17ml。5月8日是第五天服药,开始扶持挪动走路;15天后,能够移动并借助物体训练肢体协调能力;20天,整体的行动已经基本放松。之后停药,出院,一个月后,基本恢复了一般生活自理。

四、治疗脂肪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脂肪也是因血液的代谢障碍,导致在肝脏中产生了异常的生物质淤积,如形成了不正常的脂肪酸类聚集;在不能正常清除的状态下,甚至形成硬脂酸样变化。

患者:女,52岁,退休工人。

症状:脂肪肝,中度。

治疗:处以本发明方剂,一日两次,每次25ml。十日后B超检查效果。第十二天诉说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数据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极轻微存在。

患者:男,46岁,干部。体廋,不饮酒,少熬夜。

症状:体检发现脂肪肝中度,脉诊发现肝脉弦硬,建议做纤维化指标检查,发现存在15%左右的肝细胞纤维化。

治疗:处以本发明方剂,服用30天,每日三次,每次25ml。停药后15日检查,脂肪肝已是轻度偏轻,纤维化指标减轻不低于50%。之后继续服用30天,肝纤维化指标基本可以忽略了。

另有数十例中度或者中度偏重的病例,治疗十天至三十天,经第三方B超检查确认为轻度或者数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有效率超过90%。

五、治疗肺癌

中医理论认为,癌变的形成,与生命系统运行的局部障碍有关。在所有的脏腑器官中,当血液输送的能量物质和激发作用的氧气不能到达正确部位时,实际上是被异常形成的生物质障碍郁堵了通道,严重的甚至形成了局部封闭的区域。从而导致在这个局部封闭区域内的组织细胞处于一种得不到生命能量的状态,使得遗传基因的指令集不得不改变与生命环境的同步,陷于一种维持细胞生存的最低能量状态,久而久之,只能剩下了维持生存的遗传基因片段还能够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病毒了。只有能够打破封闭的障碍,释放能量的通道,恢复封闭区域的正常状态,才有可能解决形成的异常问题。

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

症状:肺大泡型肺癌。右肺上部,病灶尺寸5cm左右。

治疗:处以本发明药剂,每日三次,每次25ml。服用4个半月后,肺大泡塌陷吸收,病灶缩小到2cm以下,伴随钙化。所有咳嗽、呛水伴随血丝症状以及呼吸困难,完全消失。

患者:邓某某,男,农民。

症状:2013年CT诊断肺癌,5.4×4.8cm。

治疗:处以本发明药剂,每日三次,每次25ml。服用2个月,再经CT检查,病灶缩小为2.7×2.9cm。

患者:吴某某,男,59岁。

症状:13年发现肺癌,CT数据3.2×2.5×2.9cm。

治疗:服药两个月,2.5×2.6。所有咯血,胸闷症状全部消失。

本发明药剂治疗肺癌几十例,按照两个月治疗周期后CT检查的程序,病灶基本上能够缩小30~4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高血压初期服用,避免血管的脆化破裂,可以预防脑溢血的发生,降低致死致残风险。心血管疾病早期服用,缓缓的清除掉心梗的郁积,预防猝死风险;避免或减轻,腔隙性梗阻发生,减少记忆力下降,小脑萎缩,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的症状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