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3081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胃肠炎是由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达100%;在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可控制在10%以下。断乳猪感染后2-4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目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也无特效药,所采取的方法只是为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缩短病程,降低损失。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采用疫苗接种疗法,但疫苗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往往实际效果欠佳,通过疫苗来完全控制上述疾病有很大难度。应用高免血清,卵黄抗体治疗本病,尽管疗效较好,但成本太高。大肆滥用化药、抗生素及单体药物,既产生多元抗药和受体超敏等诸多药源性疾病,又造成畜禽产品污染,危及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矿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其中大多数中药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资源丰富、容易获取、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以及不污染环境。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治疗猪胃肠炎的中草药药剂较少,且多数采用口服途径给药,普遍存在给药难、难吸收、药效慢以及疗效差等问题。因此,发明一种给药直接、药效快、疗效好的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来替代化药、抗生素成为本领域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消炎、安神止痛、升阳止泻、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理气消食以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猪的传染性胃肠炎病,具有原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及给药便捷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30-60份、筋骨草15-40份、山莴苣8-15份、炮姜10-20份、铁栏杆5-10份、六曲10-18份、红藤3-8份、半边莲5-10份、多头苦荬8-15份、菥蓂10-20份、南粤马兜铃6-12份、金锦香4-8份、八仙草2-6份、鸡屎藤1-5份、马尾连3-5份、辣蓼1-5份、肿节风3-8份、牛蒡子1-5份、前胡1-5份及救必应1-8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40-55份、筋骨草20-35份、山莴苣10-13份、炮姜12-18份、铁栏杆5-8份、六曲12-15份、红藤5-8份、半边莲6-8份、多头苦荬10-13份、菥蓂12-18份、南粤马兜铃8-10份、金锦香5-8份、八仙草3-5份、鸡屎藤2-4份、马尾连3-4份、辣蓼2-5份、肿节风4-6份、牛蒡子2-4份、前胡1-3份及救必应2-6份。

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50份、筋骨草30份、山莴苣12份、炮姜15份、铁栏杆6份、六曲13份、红藤7份、半边莲7份、多头苦荬12份、菥蓂15份、南粤马兜铃9份、金锦香7份、八仙草4份、鸡屎藤3份、马尾连4份、辣蓼4份、肿节风5份、牛蒡子3份、前胡2份及救必应5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30-9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10-3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5-8倍的水,煎煮3-5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2-4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0.8-1.2);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调节PH值至7.5-8.5,静置18-24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60-15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85%;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5-100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以上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理分析如下:

苦菜:拉丁名:Sonchus oleraceus L.,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药名: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味苦,性寒,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明目和胃、凉血止痢等作用。苦菜不仅含有5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还另含有蒲公英甾醇、甘露醇等多种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且对血细胞脱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炎症具有很好的控制与治疗作用,常用于治疗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等症状。本发明中药制剂采用苦菜为君药,其丰富的提取物中,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抑制与修复炎症的同时,还能给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有利于加速病情康复。

筋骨草:拉丁名:Ajuga ciliata Bunge.,唇形目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别名: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其味苦,性寒,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等功效,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肠胃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筋骨草虽对各类炎症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药性较寒,易引起机体不适或出现其他症状,本发明将其作为臣药以起到更好的辅助效果。通过清炒工艺及添加炮姜,缓和其寒性,使得本发明中药制剂更易被机体接受。

山莴苣:拉丁名:Lagedium sibiricum (L.)Sojak,属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健胃之功效,可治疗阑尾炎、扁桃腺炎、疮疖肿毒、宿食不消、产后瘀血。采用山莴苣与炮姜配合去辅佐苦菜与筋骨草,不仅能够改善药性,还可以提高抗炎效果及保护肠胃。

炮姜: 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气香、特异,味微辛、辣,归脾、胃、肾经。常用于治疗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炮姜不仅可以改善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的症状,还可以缓和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中部分偏寒原料的药性,避免药性偏寒引起肠胃不适。

铁栏杆:中药名,为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塔花山梗菜Lobelia pyramidalis Wall.的全草。味辛、微苦,性平。具有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主治对口疮,肠痈,皮肤瘙痒。铁栏杆对病猪具有灭杀肠道病虫、修复肠壁溃烂面的功效。

六曲:中药名,采用杏仁泥、赤小豆、辣蓼草、青蒿、面粉、苍耳草等药末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和食消胃的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消化不良及泄泻等症。添加六神曲可改善消化不良、增加食欲,促进肠胃吸收。

红藤:拉丁名:Sargentodoxa cuneata.,为木通科、大血藤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具解毒消痈、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功效。主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半边莲:拉丁名:Lobelia chinensis Lour.,别称:瓜仁草、急解索、细米草,桔梗科半边莲属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含多种生物碱,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治毒蛇咬伤、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肠炎功效等。

多头苦荬: 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多头苦荬Ixeris polycephala Cass.的全草, 味苦、甘,性凉,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喉痛、腹痛、痞块、阑尾炎。

菥蓂:拉丁名:Thlaspi arvense L.,别称:遏蓝菜、败酱草、犁头草。全草可入药,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尿等功效,主治肾炎、子宫内膜炎。可以食用。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种子:祛风除湿,和胃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甘,平。和中益气,利气,消肿,清热解毒,利肝明目。

南粤马兜铃:拉丁名:Aristolochia howii Merr. et Chun.,别名:侯氏马兜铃、汪喉和、雅布伦,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本。南粤马兜铃的块根供药用,有抗菌、消炎、解毒之效;治高热、肺炎和喉痛等。

金锦香:拉丁文名:Osbeckia chinensis L.,别名:杯子草、小背笼、细花包、张天缸、昂天巷子、朝天罐子、细九尺、金香炉、装天甕、马松子、天香炉。性平,味微甘、涩。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疡,肠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阑尾炎,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八仙草:拉丁名: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又名景天三七、活血丹、见血散、土三七、猪殃殃、血见愁等,为景天科植物。味苦、辛,性寒,归少阴、太阴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主治痈疽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龈出血、刀伤出血。

鸡屎藤:中药名,别称:鸡矢藤、牛皮冻、臭藤,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其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腹泻、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痨咯血、肝胆及胃肠绞痛、黄胆型肝炎、支气管炎、放射反应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农药中毒。鸡屎藤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具有促进消食化积的作用。

马尾连:中药名,别名马尾黄连,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 及高原唐松草T.cultratum Wall.T. deciternatum Boiv,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寒,入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结膜炎等。

辣蓼: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味辛、辣,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肿节风: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观音茶、接骨木、九节风、驳节茶、鸭脚节、山牛膝、珍珠兰、九节草、野靛、学士茶、接骨丹、接骨草、铜脚灵仙、九节兰、节骨茶、接骨莲、竹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功效,用于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以及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的辅助治疗。

牛蒡子:拉丁名:Fructus Arctii,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可缓解病猪体表发热的症状。

前胡: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能有效缓解病猪呼吸道积痰、呼吸不畅等症状。

救必应:拉丁名:Ilex rotunda Thunb,中文名:米碎木,为冬青科植物Ilex rotunda Thunb.,属常绿乔木或灌木。 性寒,味苦,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胃痛、暑湿泄泻、黄疸、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湿疹、疮疖。对缓解病猪腹内疼痛及腹泻具有较好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治疗猪胃肠炎的中药制剂,均选用天然中草药植物,经科学制配而成。其中以苦菜为君药,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明目和胃、凉血止痢等作用,还含有5种维生素、17种氨基酸、蒲公英甾醇、甘露醇等多种成分,对血细胞脱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得治疗肠胃炎的同时,还能给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有利于加速病情康复;筋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等功效,中医常用于肺脓疡、肠胃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等症状,但其药性较寒,对于一周龄的幼猪用此药将适得其反。但通过清炒工艺并配合炮姜,缓和筋骨草的药性后作为臣药用以辅佐苦菜,极大提升了整体药效;所述山莴苣、炮姜、铁栏杆、六曲、红藤、半边莲、多头苦荬、菥蓂、南粤马兜铃、金锦香、八仙草、鸡屎藤、马尾连、辣蓼、肿节风、牛蒡子、前胡和救必应共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和胃止呕,温胃润肠、健脾运湿、消食化积、通便理气、升阳止泻、止痛止血、杀虫攻积等功效,与苦菜、筋骨草组伍,诸药共奏,正气通畅,邪逆自除。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文火清炒工艺,不仅可以增强苦菜、筋骨草等原料对传染性肠胃炎的疗效,还可以缓和各中药原料配伍后的药性,使最后制得的中药制剂具有更温和的药性以及更好的疗效;用水提法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采用针剂形式具有口服、注射两用的特征,极大提升了给药的便捷性。

2. 本发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不添加抗生素等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符合《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要求,具有给药便捷、药效快、疗效好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30份、筋骨草40份、山莴苣8份、炮姜20份、铁栏杆5份、六曲18份、红藤3份、半边莲10份、多头苦荬8份、菥蓂120份、南粤马兜铃6份、金锦香8份、八仙草2份、鸡屎藤5份、马尾连3份、辣蓼5份、肿节风3份、牛蒡子5份、前胡1份及救必应8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3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1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5倍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4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0.8;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调节PH值至7.5,静置24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6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85%;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5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2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60份、筋骨草15份、山莴苣15份、炮姜10份、铁栏杆10份、六曲10份、红藤8份、半边莲5份、多头苦荬15份、菥蓂10份、南粤马兜铃12份、金锦香4份、八仙草6份、鸡屎藤1份、马尾连5份、辣蓼1份、肿节风8份、牛蒡子1份、前胡5份及救必应1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9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3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8倍的水,煎煮5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2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 1.2;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调节PH值至8.5,静置18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15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90%;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100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3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40份、筋骨草35份、山莴苣10份、炮姜18份、铁栏杆5份、六曲15份、红藤5份、半边莲8份、多头苦荬10份、菥蓂18份、南粤马兜铃8份、金锦香8份、八仙草3份、鸡屎藤4份、马尾连3份、辣蓼5份、肿节风4份、牛蒡子4份、前胡1份及救必应6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5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15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6倍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4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0.9;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调节PH值至7.5,静置22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8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86%;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10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4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55份、筋骨草20份、山莴苣13份、炮姜12份、铁栏杆8份、六曲12份、红藤8份、半边莲6份、多头苦荬13份、菥蓂12份、南粤马兜铃10份、金锦香5份、八仙草5份、鸡屎藤2份、马尾连4份、辣蓼2份、肿节风6份、牛蒡子2份、前胡3份及救必应2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7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25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7倍的水,煎煮5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2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1.1;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5%,调节PH值至8.5,静置19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13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89%;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50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5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配而成:苦菜50份、筋骨草30份、山莴苣12份、炮姜15份、铁栏杆6份、六曲13份、红藤7份、半边莲7份、多头苦荬12份、菥蓂15份、南粤马兜铃9份、金锦香7份、八仙草4份、鸡屎藤3份、马尾连4份、辣蓼4份、肿节风5份、牛蒡子3份、前胡2份及救必应5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各原料中药切碎,按比例混合后文火清炒60分钟,炒黄后晾凉,投入粉碎机,粉碎2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mm体积平均粒径的混合药材;

第二步,取第一步获得的混合药材加入相对其重量6倍的水,煎煮4小时,过滤出药渣,重复煎煮3次,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获得浓缩液,其中该浓缩液与原料的总重量的比为1:1;

第三步,取第二步浓缩液,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调节PH值至8,静置20小时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获得干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干膏投入超微细粉碎机,粉碎100分钟,获得粒径小于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的混合药粉,所述混合药粉的得粉率不少于88%;

第五步,取第四步获得的混合药粉5g,加入100g氯化钠,再加入10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灌封,每瓶20ml,既得所述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下面分别将上述5种实施例制成的中药制剂,进行毒性试验及疗效对比试验,其试验如下:

一、毒性试验:

取体重在35-50g的健康小鼠50只,随机平分为5组,分别使用上述5种实施例制成的中药制剂,每天注射两次,每次注射剂量为5ml,连续注射10天,10天后所有小鼠健存,其活动、饮食有所增强,但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第11天对小鼠口腔及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或其它异常反应;第12天扑杀,各组小鼠脏器均无病变,血象和GPT检测均在正常范围。

毒性试样证明,本发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未有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实际应用安全可靠。

二、疗效对比试验:

某商品猪繁殖基地内自然发病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1-2周龄病猪,随机从中盲选出7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施例组1、实施例组2、实施例组3、实施例组4及实施例组5),每组10只病猪,对照组1使用氟苯尼考粉(每只病猪用药0.1g/次,每天2次,粉剂兑水灌服),对照组2使用肠毒清(每只病猪用药0.4g/次,每天2次,粉剂兑水灌服),实施例组1-5分别使用对应实施例1-5制备的中药制剂(每只病猪用药10ml/次,每天2次,静脉注射),连续用药6天后停药并持续观察,各组隔离饲养,其他养殖条件相同。将用药的6天等分为3个阶段,分别记录各个阶段的疗效以及14天内的复发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中药制剂与对照组疗效试验数据

从表1的数据可知:对照组1使用氟苯尼考粉兑水灌服,在第一阶段的治愈率高达60%,但第二及第三阶段治愈率分别为70%、80%,其上升趋势骤降明显,且14天内复发率高达50%,证明抗生素类氟苯尼考粉对治猪疗胃肠炎具有前期疗效显著,而后期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缺点;对照组2使用肠毒清兑水灌服,在第一阶段的治愈率高达70%,但第二及第三阶段治愈率都为80%,其上升趋势骤降并散失,且14天内复发率高达60%,证明抗生素类肠毒清对治猪疗胃肠炎具有前期疗效显著,而后期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缺点;实施例组1-5分别注射实施例1-5制得的中药制剂,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治愈率平均值分别为30%、58%、86%,其上升趋势稳定且均匀,在第三阶段的治愈率平均值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且14天内的复发率平均值仅为10%,明显低于两组对照组,证明实施例1-5制得的中药制剂对猪胃肠炎具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停药后机体自身已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