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只能在路面上应用,而对于残疾人、病人、年老体弱者却不能使用。目前残疾人应用较多的一般为电动爬楼轮椅,大多数是运用四杆机构或者行星轮等机构来实现上下楼梯的。行星轮轮椅结构简单,利用自锁机构保证轮椅在上下楼时不会倾倒。但在上下楼的时候,不能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运动精度差,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运动精度高,安全性较好的能上下楼的电动自行车。
本发明主要包括支撑杆a、加固杆a、万向轴、支撑杆b、支杆、压簧、动力输出杆、轴承、卡块、固定杆、加固杆b、支撑片、固定叉、连接轴、滑动轮、万向连接器、滑块、连杆a、连杆b、座椅板、固定卡块、支撑杆c、座椅扶手、椅背、支撑板a、电机a、轴、链轮a、链轮b、同步轮a、同步轮b、同步轮c、同步带a、链条a、后驱动轴、后驱动轮、连杆、握杆、橡胶套、方向杆、车叉、轮轴、从动轮、活动环、软绳、支撑板b、电机b、电瓶、同步轮d、同步轮e、同步轮f、同步带b、轮轴、从动轮和链路c。
其中,在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a一端通过加固杆a相连,在两根支撑杆a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万向轴与支撑杆b的一端相连。在每根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杆,在每根支杆的外部均套接压簧,压簧的上端与支撑杆a、支撑杆b的底部相连。在动力输出杆上设有若干轴承,压簧的另一端穿过动力输出杆上的轴承,与卡块相连,卡块置于动力输出杆的下部。在每根动力输出杆上设有螺旋形的固定杆,在固定杆和动力输出杆之间通过加固杆b固定。在固定杆上设有支撑片,支撑片上固定连接若干固定叉,相邻固定叉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固定叉内设连接轴,连接轴穿过滑动轮的中部通孔,并与滑动轮固定连接。螺旋形的固定杆、动力输出杆、滑动轮、连接轴、加固杆b、支撑片和固定叉构成螺旋轮组,在每根支撑杆a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螺旋轮组,两个螺旋轮组之间通过万向连接器相连。在每根支撑杆b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螺旋轮组。
在两根支撑杆a的上部分别套接一组滑块。每根支撑杆a上的其中一个滑块与连杆a的一端相连,连杆a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b的底部。连杆b的一端设在座椅板的下部,每根连杆b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杆a上的另一个滑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a上的滑块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卡块。在连杆b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杆c,支撑杆c的上端与对应的座椅扶手的下部相连,座椅扶手固定在座椅板的两侧,在座椅板上设有椅背,椅背的下端置于支撑杆c的上部。
在两根支撑杆a之间设有支撑板a,在支撑板a上设有电机a和轴,在轴上设有链轮a,电机a的输出轴上设有链轮b和同步轮a,同步轮a与同步轮b、同步轮c通过同步带a相连,同步轮b和同步轮c分别设在支撑杆a下部的螺旋轮组的动力输出轴的一端。链轮a与链轮通过链条a相连,链轮c的中部插接后驱动轴,后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后驱动轮。
在连杆的中部设有通孔,连杆置于两根支撑杆a之间。握杆最好为圆弧形,在握杆的外部套接橡胶套。在握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方向杆,方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中部的通孔延伸至连杆的下部,在方向杆的下端设有车叉,在车叉的内壁设有轮轴,在轮轴上套接从动轮。在方向杆上设有若干通孔,方向杆上套接活动环,活动环与方向杆之前通过插销相连,活动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一根软绳,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b上,支撑板b设在相互平行的支撑杆b之间。
在支撑板b上设有电机b,电机b与电瓶相连接,电机b的输出轴与同步轮d相连,同步轮d、同步轮e和同步轮f通过同步带b相连,同步轮e和同步轮f分别与支撑杆b下部的螺旋轮组的动力输出轴的一端相连。在支撑杆b的底部固定连接轮轴,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从动轮。
本发明在使用时,人坐在座椅板上,双手握住握杆。后驱动轮带动自行车移动,且螺旋轮组在电机a和电机b的带动下旋转。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调整支撑杆b与支撑杆a之间的角度,方便用户在下楼或上楼时使用。若在平地上行驶,便可使支撑杆b和支撑杆a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从动轮、后驱动轮移动。座椅的位置可以在两个对应卡块的范围内移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双动力电机驱动,走行时完成实现螺旋行走轨迹,而不是直线轨迹,满足使用者对舒适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运动精度高,安全性较好。螺旋轮组在其他走行机构中均没有被应用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螺旋轮组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轮轴和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a、2-加固杆a、3-万向轴、4-支撑杆b、5-支杆、6-压簧、7-动力输出杆、8-轴承、9-卡块、10-固定杆、11-加固杆b、12-支撑片、13-固定叉、14-连接轴、15-滑动轮、16-万向连接器、17-滑块、18-连杆a、19-连杆b、20-座椅板、21-固定卡块、22-支撑杆c、23-座椅扶手、24-椅背、25-支撑板a、26-电机a、27-轴、28-链轮a、29-链轮b、30-同步轮a、31-同步轮b、32-同步轮c、33-同步带a、34-链条a、35-后驱动轴、36-后驱动轮、37-连杆、38-握杆、39-橡胶套、40-方向杆、41-车叉、42-轮轴、43-从动轮、44-活动环、45-软绳、46-支撑板b、47-电机b、48-电瓶、49-同步轮d、50-同步轮e、51-同步轮f、52-同步带b、53-轮轴、54-从动轮、55-链轮c。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示意简图中,在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a1一端通过加固杆a2相连,在两根支撑杆a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万向轴3与支撑杆b4的一端相连。在每根支撑杆a和支撑杆b的底部设有支杆5,在每根支杆的外部均套接压簧6,压簧的上端与支撑杆a、支撑杆b的底部相连。在动力输出杆7上设有轴承8,压簧的另一端穿过动力输出杆上的轴承,与卡块9相连,卡块置于动力输出杆的下部。在每根动力输出杆上设有螺旋形的固定杆10,在固定杆和动力输出杆之间通过加固杆b11固定。在固定杆上设有支撑片12,支撑片上固定连接固定叉13,相邻固定叉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固定叉内设连接轴14,连接轴穿过滑动轮15的中部通孔,并与滑动轮固定连接。螺旋形的固定杆、动力输出杆、滑动轮、连接轴、加固杆b、支撑片和固定叉构成螺旋轮组,在每根支撑杆a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螺旋轮组,两个螺旋轮组之间通过万向连接器16相连。在每根支撑杆b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螺旋轮组。
在两根支撑杆a的上部分别套接一组滑块17。每根支撑杆a上的其中一个滑块与连杆a18的一端相连,连杆a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b19的底部。连杆b的一端设在座椅板20的下部,每根连杆b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杆a上的另一个滑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a上的滑块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卡块21。在连杆b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杆c22,支撑杆c的上端与对应的座椅扶手23的下部相连,座椅扶手固定在座椅板的两侧,在座椅板上设有椅背24,椅背的下端置于支撑杆c的上部。
在两根支撑杆a之间设有支撑板a25,在支撑板a上设有电机a26和轴27,在轴上设有链轮a28,电机a的输出轴上设有链轮b29和同步轮a30,同步轮a与同步轮b31、同步轮c32通过同步带a33相连,同步轮b和同步轮c分别设在支撑杆a下部的螺旋轮组的动力输出轴的一端。链轮a与链轮c55通过链条a34相连,链轮c的中部插接后驱动轴35,后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后驱动轮36。
在连杆37的中部设有通孔,连杆置于两根支撑杆a之间。握杆38为圆弧形,在握杆的外部套接橡胶套39。在握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方向杆40,方向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中部的通孔延伸至连杆的下部,在方向杆的下端设有车叉41,在车叉的内壁设有轮轴42,在轮轴上套接从动轮43。在方向杆上设有通孔,方向杆上套接活动环44,活动环与方向杆之前通过插销相连,活动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一根软绳45,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b46上,支撑板b设在相互平行的支撑杆b之间。
在支撑板b上设有电机b47,电机b与电瓶48相连接,电机b的输出轴与同步轮d49相连,同步轮d、同步轮e50和同步轮f51通过同步带b52相连,同步轮e和同步轮f分别与支撑杆b下部的螺旋轮组的动力输出轴的一端相连。在支撑杆b的底部固定连接轮轴53,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从动轮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