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591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



背景技术:

颈椎病(椎动脉型)的眩晕,是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使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眩晕。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男女老少均可患病,但以中老年人更为多见。特点是眩晕呈突发性,短暂性和发作性,与一定方位的头颈活动明显相关,且可反复发病。常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行立不稳等内耳缺血症状,或构音障碍、复视、颜面感觉减退甚至意识障碍等脑干缺血征象。症状持续时间一般短暂,头复位后常可获得缓解或消失,多次反复发病后可遗留有耳鸣和听力下降。此病虽多与颈椎骨质增生有关,但与增生的程度并无多大的关系,而与骨质增生的位置有关,即骨刺愈靠近椎动脉因易压迫椎动脉而易得病,反之,骨刺虽大亦不易或不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1.佩戴颈托治疗,限制颈部活动,以避免椎动脉的受压;2.药物治疗:可适当使用抗眩晕药及钙拮抗剂或血管扩张药等;3.手术治疗:如横突孔切开椎动脉松解术、椎钩关节切除术、椎间孔切开术等。不论是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西药的耐受性、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毒副作用)日渐突出。手术创伤大,有风险,且不易根治。

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摇晃,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系本虚标实,实为风、火、痰、瘀,虚则为气血阴阳之虚。而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使脑脉血行不畅而易发生瘀滞,使脑一过性血流障碍而引起眩晕,又肾主骨,肾虚而使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所以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瘀血内阻,治则:填精补肾,活血化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制成:葛根300g、骨碎补300g、当归150g、赤芍150g、丹参300g、桃仁100g、红花100g、苏木100g、枸杞子300g、白芍15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川芎150g加工制成1500粒药丸。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a.取川芎150g、葛根300g、当归150g、苏木100g、枸杞子300g、骨碎补300g经过灭菌,干燥,粉碎,制得细粉;

b.另取余药赤芍150g、丹参300g、桃仁100g、红花100g、白芍15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加水煮三次,取煎液,第一次加18升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4升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14升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在温度100℃浓缩至稠膏状,稠膏20℃时,比重1.20;

c.将上步骤得的细粉稠膏混合,制膏,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分装于1500粒胶囊中,即得。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不仅对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能治标,也能治本,而且能全面调整人体各器官,治疗及延缓骨质的增生、退变,临床疗效好。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川芎、葛根、当归、苏木、枸杞子、骨碎补经过灭菌、干燥、粉碎,制得细粉,另采用赤芍、白芍、丹参、桃仁、红花、补骨脂、菟丝子、淫洋藿经过清洗、经煎煮、滤过、静置、浓缩、制成浸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制得软材,经过干燥、粉碎,用120目筛过筛呈颗粒,然后装胶囊。每粒胶囊相当于生药2.0g。该中药使用方便,疗效稳定,治疗效果好,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君臣佐使为:葛根,甘、辛,凉。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效,可治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等症,骨碎补,味苦,性温,补肾、活血、止血、续筋骨,可治肾虚腰痛,脚弱,跌扑闪挫,损伤筋骨,有补肾健骨之功效,共为君药。臣以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苏木以活血化瘀,改善脑脉之瘀滞。佐以枸杞子、白芍、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补益肝肾,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川芎味辛,性温,为“血中之气药”,能下行血海,上至头目,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以此为使,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相伍,则填精补肾,活血化瘀。适用于肾虚血瘀所致的眩晕诸证。因本方具有填精补肾,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对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治疗不仅是越快越好,而且是一个对机体系统整体调节过程。对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及各脏腑全面调节,通过填精补肾、活血化瘀使人体各个器官趋于正常的过程,特别是对机体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是调整人体机体功能的理想药物。是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难得的一种良药。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患者服用2-3个疗程后(一个疗程为10天),药物中的有效活性分子进入血液,直达病变部位,在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过程中,以填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逐步控制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发病机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促进脏腑的协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根本上彻底逆转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发病机制,使患者达到康复的目的。是从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发病根源入手,起到止眩与恢复人体免疫机能正常化和整体调治等多重功效。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1.标本兼治:它突破西医治疗的局限,该药在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治疗及延缓颈椎骨质的增生、退变,整体调整延缓人体衰老。

2.填精补肾、活血化瘀打破传统的为止晕而止晕,它能调整脏腑的失调,治疗椎动脉受压所致的颈椎病眩晕。

3.众药综合治疗打破西医西药常规战术,它是用多种药物,全面出击,提高机体抗衰老力,治疗及延缓颈椎骨质的增生、退变。

4.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瘀血内阻通过活血化瘀,从而起到改善脑血液循环障碍,达到止晕的目的。

5.填精补肾,组方中药物成分起到治疗及延缓颈椎骨质增生、退变,减轻或解除椎动脉受压,使眩晕减轻或消失。

6.眩晕减轻或消失,不需长期服药,当药物中的活性分子进入人体后,激活并调节紊乱的机体系统,使其趋于正常。宏观调节人体机能,延缓人体衰老,有效防治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故而临床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眩晕的减轻和消失。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和常规的西医治疗相比,独特之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发病根源入手,用众多的药对人体机体系统全面调理,从填精补肾再到活血化瘀则眩晕减轻或消失。

2.本着整体调整人体机能,延缓人体衰老,从而最大限度地治疗及延缓颈椎骨质的增生、退变。

3.本着配伍从简,用药精当,法度严谨,胶囊制剂服用方便,价格低廉,便于临床推广应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4.提出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致脑脉血行不畅而易发生瘀滞是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关键因素,治以填精补肾、活血化瘀,体现了“标本兼治,治病求其本”的辨证思想,再次论证了“祖国医学整体观”的学术思想。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中所用原料中药为: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功能主治: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具有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降血脂、抗缺氧、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等作用。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英文名:drynariafortunei。真蕨目、骨碎补科蕨类植物,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续筋骨。具有抗衰老、促进骨伤愈合、治疗骨性关节炎、促进钙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强免疫功能、纠正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总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等作用。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缺氧等作用。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具有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耐缺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桃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具有扩张血管、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减轻缺血性脑水肿、降血脂、抗缺氧等作用。

苏木,为豆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润肺。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白芍(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功能主治: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等作用。

菟丝子(学名:cuscutachinensis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功能主治:补阳益肾,固精缩尿,明目止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壮阳、免疫调节作用等作用。

补骨脂(学名:psoraleacorylifolialinn.)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cm。叶为单叶,长7~8mm;叶柄长2~4.5cm,叶宽卵形,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花冠黄色或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荚果卵形,花、果期7~10月。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淫羊藿(学名:epimediumbrevicornumaxim.)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骨质疏松、脑保护作用、抗凝、耐缺氧、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川芎(学名:ligusticumchuanxiong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具有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学习记忆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由以下中药制成:葛根300g、骨碎补300g、当归150g、赤芍150g、丹参300g、桃仁100g、红花100g、苏木100g、枸杞子300g、白芍15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川芎150g加工制成1500粒药丸。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由以下中药制成:葛根300g、骨碎补300g、当归150g、赤芍150g、丹参300g、桃仁100g、红花100g、苏木100g、枸杞子300g、白芍15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川芎150g加工制成1500粒药丸。

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制备方法为:a.取川芎150g、葛根300g、当归150g、苏木100g、枸杞子300g、骨碎补300g经过灭菌,干燥,粉碎,制得细粉;

b.另取余药赤芍150g、丹参300g、桃仁100g、红花100g、白芍15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淫羊藿300g加水煮三次,取煎液,第一次加18升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4升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14升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在温度100℃浓缩至稠膏状,稠膏20℃时,比重1.20;

c.将上步骤得的细粉稠膏混合,制膏,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分装于1500粒胶囊中,即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使用治疗实例:

患者方*富,男,66岁,住院号:15091779。因"反复头晕1月余"于2015年09月25日入院。患者患发作性眩晕数年,与头位改变有关,眩晕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稍减轻,发作时如坐舟船,感觉周身环境转动,伴恶心、呕吐、耳鸣,时轻时重,舌暗淡,苔白,脉沉细,曾在外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差。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2疗程后,头晕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患者杜*升,男,69岁,住院号:16010761。因"反复头晕3月"于2016年01月09日入院。患者患发作性的头晕3月,与头位改变明显相关,发作时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非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行走不稳,耳鸣,改变头位后头晕可稍缓解,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经外院佩戴颈托,输液等治疗,效果差。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3疗程后,头晕消失,继续服用1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患者吴*萍,女,74岁,住院号:16010820。因"反复发作性眩晕10余年"于2016年01月10日入院。患者患眩晕10余年,每因转头或过度低头时出现,发作时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耳鸣,改变头位后头晕可稍缓解,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经外院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眩晕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2疗程后,头晕减轻,3疗程后,头晕消失,继续服用2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患者夏*海,男,65岁,住院号:16011783。主因"反复头晕4年余,加重1天"于2016年01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入院4年前转颈时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恶心欲呕,不敢行走,耳鸣,无听力下降,经治疗,症状反复,经久不愈。1天前劳作时因头过度后仰致头晕再发,性质同前,舌暗,苔白,脉弦细,经卧床休息,症状稍缓解。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3疗程后,头晕消失,继续服用2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患者贺*英,女,43岁,住院号:16012396。因"反复头晕4年余"于2016年01月27日入院。患者自诉入院4年来每因转头过快或过度低头时出现头晕,发作时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行走,恶心欲呕,耳鸣,无偏瘫失语,症状时轻时重,舌质暗,苔白,脉沉细,经外院治疗,效果差,迁延不愈。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2疗程后,头晕消失,继续服用2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患者周*成,男,74岁,住院号:16020528。主因"头晕2月余"于2016年0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过度低头时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行走不稳,偶有恶心呕吐,无耳鸣,无偏瘫失语等症,舌质暗,苔白,脉沉细,外院经佩戴颈托、输液等治疗,效果差,转头时仍时有头晕发作。据此脉证,中医认为属眩晕之肾虚血瘀证,拟颈眩胶囊补肾填精,活血化瘀,10日1疗程,2疗程后,头晕消失,继续服用2疗程巩固疗效。随访3月,患者眩晕未再发作。

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使用治疗共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治疗,3疗程后(10日1疗程),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治疗组在痊愈率(44.0%vs20.0%)及有效率(82.67%vs58.67%)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药物由10余种中草药精制而成,配伍精炼,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全面调整各脏腑机能,标本兼治,从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根源入手,通过填精补肾、活血化瘀,从而提高机体的整体机能,延缓衰老,减轻和延缓颈椎骨质增生,起到止眩与恢复人体免疫技能正常化和整体调治等多重功效,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不需要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福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