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3318发布日期:2018-12-08 06:4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道路环境比较单一,干扰较少,速度稳定,行车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极易引起驾驶员的困倦瞌睡,使其判断力和决断力下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因此,如何预防和缓解驾驶疲劳,对提高驾驶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手套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用于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中,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至少一穴位按摩单元,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手套本体上对应手部的预设穴位的位置,所述穴位按摩单元用于对所述预设穴位进行按摩缓解配戴者的身体疲劳;

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穴位按摩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启动按摩。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预设穴位包括位于手掌上的大鱼际穴位和/或位于小手指上的少冲穴位。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计时单元,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按摩手套的配戴者手部保持同一操作动作时的持续时长,当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输出使所述穴位按摩单元启动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记录所述按摩手套的配戴者手部进行车辆驾驶动作时的持续时长。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速度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用于获取所述手套本体的移动速度,当所述移动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值时,持续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其中所述计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启动计时,并当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中断超过第二预设时长时终止计时;根据计时所获得的时间,获得配戴者手部进行车辆驾驶动作时的持续时长。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至少一疲劳监测单元电连接,接收所述疲劳监测单元发送的第三触发信号,根据所述第三触发信号,输出使所述穴位按摩单元启动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控制开关,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穴位按摩单元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穴位按摩单元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振动器,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所输出控制信号为方波信号,所述电源生成与所述方波信号对应、以方波形式周期变化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流输入至所述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产生与所述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和幅值对应的振动。

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手套,其中,所述振动器包括:

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电磁体,当所述电源输入电流时,所述电磁体产生磁场;

包括金属材料部分的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处于所述磁场的范围之内,当所述磁场产生时,所述电磁体吸引所述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向靠近所述电磁体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磁场消失时,所述电磁体对所述振动体的吸引消失;

与所述振动体相连接的弹性支撑件,其中当所述磁场产生时,所述振动体向靠近所述电磁体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弹性支撑件被压缩;当所述磁场消失时,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所述振动体向远离所述电磁体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其中,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手套和至少一配戴件,其中所述配戴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疲劳监测单元,所述疲劳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配戴件的配戴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当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参数判断所述配戴者处于身体疲劳状态时,向所述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触发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向所述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其中,所述配戴件包括帽子,所述疲劳监测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帽子上的脑电波检测构件和/或眼动状态检测构件。

优选地,所述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其中,所述配戴件包括身体穿戴物,所述疲劳监测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身体穿戴物上的心率检测构件和/或肌电检测构件。

优选地,所述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其中,所述疲劳监测单元包括:

分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参数,判断所述配戴者的疲劳等级;

信号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疲劳等级,生成第一方波信号;

信号发送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方波信号作为所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方波信号生成形成为第二方波信号的所述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和幅值分别与所述疲劳等级成正比。

优选地,所述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其中,所述疲劳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利用中医按摩能够实现疲劳缓解的原理,通过穴位按摩单元对手部能够缓解身体疲劳的预设穴位进行按摩,达到缓解配戴者疲劳的目的,该按摩手套可以应用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配戴,达到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对应手掌一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对应手背一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中,所设置穴位按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中,所述控制单元所发出控制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疲劳驾驶按摩系统中,其中一种配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疲劳驾驶按摩系统中的信号传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按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中,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至少一穴位按摩单元,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手套本体上对应手部的预设穴位的位置,所述穴位按摩单元用于对所述预设穴位进行按摩缓解配戴者的身体疲劳;

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穴位按摩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启动按摩。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利用中医按摩能够实现疲劳缓解的原理,通过穴位按摩单元对手部能够缓解身体疲劳的预设穴位进行按摩,达到缓解配戴者疲劳的目的,该按摩手套可以应用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配戴,达到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的效果。

参阅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中,按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0,还包括穴位按摩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该穴位按摩单元20设置于手套本体10上,位于手套本体10上对应手部的预设穴位的位置。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穴位按摩单元20位于对应手掌上的大鱼际穴位和/或位于对应小手指上的少冲穴位的位置。根据中医养生学原理,按摩手部穴位能够缓解疲劳和驾车瞌睡。首先,按摩手部的少冲穴,能够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症状,并有助于醒脑提神。其次,按摩手部的大鱼际穴位,可以增强人体的脾胃功能,避免昏沉欲睡。因此,较佳地,在手套本体10上对应大鱼际穴位和少冲穴位的位置均设置穴位按摩单元20,以达到有效缓解配戴者疲劳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对应手掌上的大鱼际穴位的穴位按摩单元20设置于手套本体10上对应手掌一侧的内表面,用于对手掌上的大鱼际穴位进行按摩;对应小手指上的少冲穴位的穴位按摩单元20设置于手套本体10上小手指的内表面,用于对小手指的少冲穴位进行按摩。另外,控制单元30设置于手套本体10上对应手背一侧的内表面,且分别与手套本体10上的每一穴位按摩单元20通过电路连接。当然,控制单元30在手套本体10上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于手套本体10对应手掌一侧的内表面。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根据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除设置穴位按摩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外,还包括:

控制开关40,连接于控制单元30与穴位按摩单元20之间。

具体地,控制开关40可以设置于手套本体10上,利用控制开关40可以由按摩手套的配戴者手动控制穴位按摩单元20的启动或关闭。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根据图4,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除设置穴位按摩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外,还包括:

计时单元50,设置于手套本体上,计时单元50用于记录按摩手套的配戴者手部保持同一操作动作时的持续时长在,当行驶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控制单元30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其中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触发信号,输出使穴位按摩单元20启动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按摩手套可以应用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配戴,计时单元50用于记录按摩手套的配戴者手部进行车辆驾驶动作时的持续时长。

具体地,当按摩手套应用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配戴时,上述第一预设时长为通常驾驶车辆时,在该时长段连续驾驶会出现疲劳症状的时长,通过在按摩手套上设置计时单元50,使得按摩手套能够记录配戴者在驾驶车辆时的行驶时长,以监控配戴者的疲劳状态,在达到疲劳状态时,能够及时启动穴位按摩单元20,以有效缓解配戴者的驾驶疲劳,防止由于驾驶疲劳产生的交通事故。

较佳地,如图4所示,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速度检测单元60,设置于手套本体上,用于获取手套本体的移动速度,当移动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值时,持续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其中计时单元50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启动计时,并当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中断超过第二预设时长时终止计时,这样根据计时所获得的时间,获得配戴者手部进行车辆驾驶动作时的持续时长,也即获得配戴者进行车辆驾驶时的行驶时长。

具体地,上述的预设速度值为按摩手套的配戴者在驾驶车辆时,行驶车辆的通常速度,例如,行驶车辆通常为大于10km/m,因此该预设速度值可以为10km/m。通过设置速度检测单元60,当监测到按摩手套的行驶速度大于等于该预设速度值时,可以确定按摩手套应于驾驶车辆中,速度检测单元60可以向计时单元50持续输出第二触发信号,以使计时单元50进行驾驶时长的计时。

另外,计时单元50还用于当监测到第二触发信号的中断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也即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均未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时,则确定配戴者当前已停止驾驶车辆,因此停止计时。较佳地,该第二预设时长应该为大于车辆驾驶时通常情况下由于堵车造成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的一短暂时间范围,以避免出现由于堵车造成行驶时长的统计中断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方面,所述速度检测单元60可以与配戴者所驾驶车辆的速度传感器无线连接,速度检测单元60通过获取配戴者所驾驶车辆的速度传感器所检测获得的车辆的速度检测信息,获得手套本体的移动速度,当确定移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向计时单元50持续输出第二触发信号,以使计时单元50根据第二触发信号进行计时,记录行驶时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根据图5,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除设置穴位按摩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外,还包括:

计时单元50,设置于手套本体上,计时单元50用于记录按摩手套的配戴者在驾驶车辆时的行驶时长,当行驶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向控制单元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其中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触发信号,输出使穴位按摩单元20启动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上述第一预设时长为通常驾驶车辆时,在该时长段连续驾驶会出现疲劳症状的时长,通过在按摩手套上设置计时单元50,使得按摩手套能够记录配戴者在驾驶车辆时的行驶时长,以监控配戴者的疲劳状态,在达到疲劳状态时,能够及时启动穴位按摩单元20,以有效缓解配戴者的驾驶疲劳,防止由于驾驶疲劳产生的交通事故。

较佳地,如图5所示,所述按摩手套还包括:

信号触发单元70,设置于手套本体上,与计时单元50连接,用于向计时单元50输出信号,使计时单元50根据信号触发单元70所输出的信号开始计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信号触发单元70,可以使按摩手套的配戴者在驾驶车辆的开始时间手动触发启动计时单元50开始计时,自主地利用按摩手套进行疲劳驾驶状态监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的手套本体上所设置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根据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在所设置穴位按摩单元20和控制单元30的基础上,控制单元30与至少一疲劳监测单元100电连接,控制单元30用于接收疲劳监测单元100所发送的第三触发信号,根据第三触发信号,输出使穴位按摩单元20启动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该疲劳监测单元100可以设置在穿戴于按摩手套的配戴者身体上的一配戴件上,用于监测配戴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并根据监测所获得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配戴者是否处于身体疲劳状态,当判断配戴者处于身体疲劳状态时,向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30发送第三触发信号,使控制单元30根据该第三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20发送启动按摩的控制信号。

较佳地,该疲劳监测单元100可以包括脑电波检测构件、眼动状态检测构件、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上述的各个疲劳监测单元100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控制单元30相连接。关于疲劳监测单元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在以下包括上述按摩手套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的具体结构中进行描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结构的按摩手套中,穴位按摩单元20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电源21和与电源21相连接的振动器,且电源21与控制单元30相连接。

较佳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所输出控制信号为方波信号,如图8所示,方波信号具有一定的波动周期t和幅值f,其中电源21根据控制单元30所输出形成为方波信号的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输出电流,也即所生成的输出电流同样以方波信号的形式成周期性变化,当一个周期t内,当控制信号处于幅值为f的前t/2输出周期时,电源21所输出电流为i,当控制信号处于幅值为0的后t/2输出周期时,电源21所输出电源为0,而且电源21所输出电流i的大小与控制信号的幅值f成正比。

当输出电流输入至振动器时,振动器产生振动,且振动的周期、幅度与控制信号的波动周期t、幅值f成正比。

具体地,如图7所示,穴位按摩单元20的振动器包括:

与电源21电连接的电磁体22,其中当电源21输入电流时,电磁体22产生磁场;

包括金属材料部分的振动体23,其中振动体23处于电磁体22所产生磁场的范围之内,当磁场产生时,振动体23向靠近电磁体22的方向移动;当电磁体22所产生的磁场消失时,电磁体22对振动体23的吸引消失;

与振动体23相连接的弹性支撑件24,其中当磁场产生时,振动体23向靠近电磁体22的方向移动后,弹性支撑件24被压缩;当磁场消失时,在弹性支撑件2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振动体23向远离电磁体22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结构的穴位按摩单元20,由于电源21向电磁体22输出呈方波信号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结合图8,当一个周期t内,处于前t/2周期时,电源21向电磁体22输入电流i,电磁体22产生磁场,振动体23处于磁场中,被电磁体22吸引而朝电磁体22的方向移动,此时弹性支撑件24被压缩;当处于后t/2周期内,电源21停止向电磁体22输入电流时,电磁体22所产生的磁场消失,此时在弹性支撑件2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振动体23向远离电磁体22的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振动体23反复执行向电磁体22靠近或远离的运动方式,实现振动体23的振动,利用振动体23的振动作用,实现对手部上预设穴位的按摩。具体地,当电磁体22上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吸引振动体23,而且电源21所输入的电流越大,电磁体22所产生磁场强度越大,对振动体23的吸引力越大,而弹性支撑件24偏离平衡位置则会越远,当电磁体22上的电流消失时,在弹性支撑件2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振动体23被反弹的作用力越大,从而对手部的预设穴位进行一次按压。根据以上原理,预设穴位被按压的力度和变化频率与控制单元30所发出控制信号的波动周期t和幅值f有关。通过调节控制单元30所发出控制信号的波动周期t和幅值f,可以实现对穴位按摩单元20的按摩方式调节。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24可以包括一弹片或者包括一弹簧,且具体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对振动体23的弹性支撑作用即可。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手套,通过在对应预设穴位的位置设置穴位按摩单元,对预设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达到缓解配戴者疲劳的效果。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包括如上结构的按摩手套和至少一配戴件,其中所述配戴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疲劳监测单元,所述疲劳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配戴件的配戴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当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参数判断所述配戴者处于身体疲劳状态时,向所述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触发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向所述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疲劳驾驶按摩系统,所包括的按摩手套的具体结构可以参阅以上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疲劳驾驶按摩系统中,所设置的配戴件可以包括帽子,疲劳监测单元包括设置于帽子上的脑电波检测构件和/或眼动状态检测构件。

具体地,结合图9,脑电波检测构件210可以设置于帽体200的内表面,当配戴者配戴帽子时,脑电波检测构件210能够与配戴者的大脑表面相接触,用于采集脑电波信号,根据所采集的脑电波信号判断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其中一方面,脑电波检测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脑电波检测传感器,用于采集配戴者的脑电波信号,另外脑电波检测构件还用于对脑电波检测传感器所采集的脑电波信号进行分析,确定配戴者是否为疲劳状态,例如可以通过与预存的疲劳状态脑电波信号进行匹配对比的方式,确定配戴者当前是否为疲劳状态。较佳地,脑电波检测构件还用于根据所获得的脑电波信号,判断配戴者的疲劳等级。

另外,眼动状态检测构件220可以包括一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帽体200的帽沿位置,用于实时拍摄获得配戴者的眼睛图像,根据眼睛图像分析眼动状态,并根据眼动状态判断配戴者是否疲劳,较佳地还用于判断配戴者的疲劳等级。

具体地,眼动状态检测构件220利用微型摄像头拍摄获得的多幅眼睛图像,得到配戴者的眨眼频率和眼睛的实时张开距离,并将眨眼频率、眼睛的实时张开距离与疲劳状态时的预设眨眼频率、预设实时张开距离进行对比,当眨眼频率高于预设眨眼频率,和/或眼睛的实时张开距离小于预设实时张开距离,且处于此状态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则可以确定配戴者处于疲劳状态。

较佳地,通过将眨眼频率、眼睛的实时张开距离与疲劳状态时的预设眨眼频率、预设实时张开距离进行对比的结果,可以确定配戴者所处的疲劳状态的疲劳等级,如可以确定疲劳状态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或者重度疲劳等级。

本发明具体例上述结构的配戴件,当同时设置脑电波检测构件和眼动状态检测构件时,所设置的脑电波检测构件和眼动状态检测构件,可以为分别独立,也可以为相互连接。当为分别独立的构件时,脑电波检测构件和眼动状态检测构件可以分别与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根据所监测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配戴者处于疲劳状态时,分别向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触发信号,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所接收的任一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当为相互连接的构件时,所述配戴件还可以包括一分析器,用于同时获取脑电波检测构件的检测数据和眼动状态检测构件的检测数据,对两者的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判断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当判断处于疲劳状态时,向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触发信号,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所接收的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所述配戴件还可以包括身体穿戴物,疲劳监测单元包括设置于身体穿戴物上的心率检测构件和/或肌电检测构件。

具体地,身体穿戴物可以为一件上衣,心率检测构件设置于上衣的内表面对应心脏的位置,用于采集配戴者的心率跳动信号,对所采集的心率跳动信号进行分析,确定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例如,可以根据所采集的心率跳动信号生成心率跳动波形,并与预存的正常状态的心率跳动波形进行匹配对比,判断配戴者当前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较佳地,还能够判断配戴者的疲劳等级。

肌电检测构件可以用于检测配戴者的手臂位置的肌电信号,设置于上衣的内表面对应手臂位置处,并对所采集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确定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以及较佳地,还能够判断配戴者的疲劳等级。

同样,本发明具体例上述结构的配戴件,当同时设置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时,所设置的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可以为分别独立,也可以为相互连接。当为分别独立时,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可以分别向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配戴者处于疲劳状态时的触发信号,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中的任一个所发送的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当心率检测构件和肌电检测构件为相互连接时,所述配戴件还可以包括一分析器,同时获取心率检测构件的检测数据和肌电检测构件的检测数据,对两者的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判断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当判断处于疲劳状态时,向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发送触发信号,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所接收的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疲劳驾驶按摩系统,所包括上述结构的配戴件和按摩手套中,疲劳监测单元与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接收任一疲劳监测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或者接收能够根据上述疲劳监测单元的检测数据综合分析配戴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的分析单元发送的触发信号,向穴位按摩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使穴位摩擦单元能够以预设振动频率或者振动幅度进行振动,以实现对预设穴位的按摩,达到缓解配戴者疲劳状态的效果。

较佳地,如图10所示,上述的疲劳监测单元包括:

分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参数,判断所述配戴者的疲劳等级;如可以分析判断出配戴者是处于轻度疲劳状态、中度疲劳状态还是重度疲劳状态;

信号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疲劳等级,生成第一方波信号;具体地,结合图8,第一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和幅值与分析子单元分析所获得的疲劳等级成正比,当判断疲劳状态越严重时,波动周期越短,幅值越大;

信号发送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方波信号作为所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接收信号发送子单元所发送的第一方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方波信号生成形成为第二方波信号的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和幅值分别与所述疲劳等级成正比,也即所生成的第二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幅值与第一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幅值成正比。

结合以上关于按摩手套的具体结构描述,并结合图7和图8,按摩手套的控制单元与穴位按摩单元的电源相连接,当控制单元向穴位按摩单元的电源输入形成为方波信号的控制信号时,电源向电磁体输出以第三方波信号的形式成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同样该第三方波信号的波动周期和幅值与疲劳监测单元分析所获得的疲劳等级成正比,使得振动体产生相应振动频率或幅度的振动,达到对预设穴位进行按摩的效果。

因此,根据以上疲劳驾驶按摩系统,通过设置包括疲劳监测单元的配戴件,能够根据配戴者的生理特征参数进行疲劳状态分析,并确定疲劳状态等级,控制按摩手套上的穴位按摩单元启动对预设穴位的按摩,且按摩的力度与频度能够与配戴者的疲劳状态等级成正比,不但能够达到缓解配戴者疲劳状态的目的,而且能够保证按摩实施的有效性。上述结构的疲劳驾驶按摩系统可以应用于驾驶员驾驶过程中配戴,达到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