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炎的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7157阅读:2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咽炎的散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咽炎为咽部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各种微生物感染咽部而产生炎症的统称,可单独存在,也可与鼻炎、扁桃体炎和喉炎并存,或为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际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疼痛明显,咽部充血肿胀等。慢性咽炎又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患者常咯出咽内黏痰,或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咯不出,咽不下。多见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症状顽固,较难治愈。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多由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染。人体的咽部为鼻腔和口腔后面的孔道,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组成部分。咽部富含淋巴组织,它们聚集成团称扁桃体。正由于咽部富含淋巴组织,因此咽部是人体阻挡病原体,尤其是病菌入侵的主要门户之一。但由于咽部结构复杂,易于沉积食物残渣等异物,因此细菌较易在人的咽部停驻、繁殖并引起炎症。

另外,全身抵抗力减弱,如疲劳、受凉、烟酒过度等常是本病的诱因。此病亦可继发于感冒或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以及邻近器官病灶刺激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鼻咽炎、气管炎等可发展为慢性咽炎。烟酒过度、辛辣食物、烟雾、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亦为常见病因。临床上可分为:慢性肥厚性咽炎、链球菌性咽炎、慢性单纯性咽炎、急性咽炎。现代医学认为,鼻炎、咽炎是相伴而生,主要原因是鼻腔、咽是相通的,当鼻炎时鼻腔分泌的含菌粘液会流经咽道,从而引起咽道感染。所以治疗方法上鼻炎、咽炎共同治疗。

中医认为,咽炎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留滞不清,伤津耗液,使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兼之虚火上的,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也有认为咽炎为疮疡肿毒。

本病多在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基础上发生,一般病程较长。临床所见,以阴虚为多,阳虚相对少见,亦有在阴虚或阳虚的基础上兼挟"痰凝"或"瘀血"而表现为虚中挟实者,辩证时须仔细区分。

1.肺肾阴虚

证候:咽部干痛不适,灼热感,异物感,或咽痒干咳,痰少而粘,症状朝轻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虚烦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检查咽部粘膜暗红、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咽部干痛,灼热感、粘膜暗红、朝轻暮重、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肾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干痛或异物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则咽喉有灼热感、两颧潮红;虚火炼津成痰,燥痰粘于咽喉,则咽痒干咳、痰少而粘;上午阳气盛,下午阴气盛,阴虚则症状朝轻暮重,午后潮热;阴液不足则大便干燥,虚火扰心则虚烦失眠;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2.脾肾阳虚

证候:咽喉微痛,哽哽不适,或干焮不思饮,饮则喜热汤,咽内不红不肿或略带淡白色,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纳谷不香,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咽部不适、咽干而不思饮、咽内不红不肿、精神下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可见于长期过用苦寒药物的患者。②病机:真阳亏损,阴寒内盛,致阴盛格阳、浮阳上越,则有咽喉微痛不适或咽干等"上热"的假象,因其本质为阴寒内盛,非津液不足,故虽觉咽干而不思饮,饮则喜热汤,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皆阳气不足之象;纳呆、便溏为脾虚;腰酸腿软为肾虚: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为阳虚之征。

3.痰火郁结

证候: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焮热感,或微痛,易恶心作呕,痰粘稠带黄,口臭,检查咽部色暗红,粘膜肥厚,咽后壁滤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块,咽侧索肥厚,舌质偏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厚,脉细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在阴虚的基础上发生,缠绵难愈,以咽部种种不适感,易恶心作呕、咽后壁滤泡增多、粘膜肥厚等为辩证要点,即所谓"帘珠喉痹"。②病机:阴虚喉痹长期不愈,虚火久蒸,灼津成痰,加之久病,心情不舒,肝气郁结,气滞痰凝,痰、火、瘀互结,则咽部肥厚、颗粒状滤泡增多,导致种种咽部不适感;痰阻则易恶心作呕;痰火互结则咯痰粘稠带黄、口臭;舌、脉为阴虚、痰火郁结之象。

咽炎以虚证居多,治疗大法以补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温补脾肾、引人归原。因病程较长,难取速效,故长期服药,滋阴须防其腻,温补宜防其燥。至于挟痰挟瘀者,因其本乃虚中挟实,不可一味攻伐伤其正气,致病情更为缠绵。除药物治疗外,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心情舒畅,气机调达,亦十分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咽炎的散剂,该散剂见效快、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咽炎的散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葛根18-25,白芷15-21,辛夷15-24,甘草9-15,黄柏15-30,栀子12-21,黄芩15-21,蒲公英20-30,青果9-30,罗汉果12-30,莲籽心6-15,苦参9-18,桔梗12-18,山豆根15-21,马勃12-18,大黄9-15,野烟15-21。将上述各药物,粗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散剂,按5克/袋进行分装即得。一日含服三至四次,一次一袋。

本方按照中医理论,主治咽炎、鼻炎。方中,葛根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作用,促进津液分泌,润咽止痛。白芷具有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作用,可及时消除咽炎引起的脓肿。辛夷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是治疗鼻炎的要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的作用,可以解除咽部热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对外伤性肿痛、疖肿有消肿止痛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对痈肿疮毒有燥湿泄热、解毒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对热毒痈肿疮疡及内痈等证,对咽喉肿痛疗效好。青果、罗汉果、莲籽心、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作用。对脓疱疮有较好疗效。桔梗具有升宣肺气,祛痰,排脓的作用。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的作用。为治疗咽喉肿痛要药。马勃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的作用,对咽喉局部疮疡具有敛疮止血的疗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对热毒疮疡疗效显著。野烟,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陈先生,现年56岁,患咽喉炎、口腔炎、牙龄炎,各地治疗8个多月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症见满口起泡,喉卡难咽,牙龄肿痛,用咽炎散口含5分钟左右,温开水送服,一日4次,第二日口泡全无,四天痊愈。

2、患者吴女士,46岁,患11年咽喉炎,喉内如有异物,整天哼咔似痰,患者每日含咽炎散4次,48日后痊愈。

3、患者林先生,29岁,患喉咽炎5个多用,服西药药效不佳,于2017年2月2日服咽炎散,6天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葛根21,白芷21,辛荑21,甘草12,黄柏18,栀子12,黄芩15,蒲公英20,青果15,罗汉果15,莲籽心7,苦参12,桔梗18,山豆根18,马勃18,大黄12,野烟18。将上述各药物,粗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散剂,按5克/袋进行分装即得。一日口含服三至四次,一次一袋。

实施例2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葛根25,白芷18,辛荑24,甘草9,黄柏15,栀子21,黄芩21,蒲公英21,青果9,罗汉果12,莲籽心6,苦参9,桔梗12,山豆根21,马勃12,大黄9,野烟15。将上述各药物,粗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散剂,按5克/袋进行分装即得。一日口含服三至四次,一次一袋。

实施例3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葛根18,白芷15,辛荑15,甘草15,黄柏30,栀子18,黄芩18,蒲公英30,青果30,罗汉果30,莲籽心15,苦参18,桔梗15,山豆根15,马勃15,大黄15,野烟21。将上述各药物,粗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散剂,按5克/袋进行分装即得。一日含服三至四次,一次一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