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10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医用塑胶制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天,输液过程中,会觉得手臂容易冰凉麻木,甚至心里发慌,这是由于气温低,输液袋中的液体温度与患者体内温差过大,冰凉的液体流进身体里引起血管收缩所致。尤其是气温较低时,冰凉的液体使患者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感寒冷,饱受低温输液之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烦恼,患者很容易出现寒战、肢体酸困、受凉感冒;体温降低、精神萎靡不振、胃痉挛、胃部疼痛不适、腹泻;严重者会出现凝血障碍,增加出血风险;液体温度低会降低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加感染概率,延迟伤口愈合时间。实验证明:液体适度加温后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无不良影响,为病人输注加温液体,可减轻病人鼻塞、流涕等上感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起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的良好效果,符合人性化护理服务要求。而现有的输液袋都不具有蓄热保温作用,不能解决在寒冷的冬天输液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具有蓄热保温作用,能够解决冬天低温输液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包括内袋、外袋,位于所述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保温剂,所述内袋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外袋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蓄热保温剂包括的原料成分及重量份数为:聚氨酯树脂30-35份、膨胀珍珠岩粉末12-16份、白云石粉末8-12份、壳聚糖10-15份、亚硫酸氢钠25-35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材料采用高密度耐热聚乙烯材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聚氯乙烯材料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蓄热保温剂在所述真空腔内的填充量为45-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内外袋双层结构,并在所述内外袋之间的真空腔内填充蓄热保温剂,使所得输液袋具有蓄热保温作用,使袋内液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解决寒冷的冬天输液所存在的另患者身体不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包括内袋、外袋,位于所述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保温剂,所述内袋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外袋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蓄热保温剂包括的原料成分及重量份数为:聚氨酯树脂32份、膨胀珍珠岩粉末15份、白云石粉末10份、壳聚糖10份、亚硫酸氢钠33份。

其中,所述聚乙烯材料采用高密度耐热聚乙烯材料。

所述聚氯乙烯材料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

所述蓄热保温剂在所述真空腔内的填充量为48%。

实施例二

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包括内袋、外袋,位于所述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保温剂,所述内袋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外袋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蓄热保温剂包括的原料成分及重量份数为:聚氨酯树脂35份、膨胀珍珠岩粉末16份、白云石粉末9份、壳聚糖14份、亚硫酸氢钠26份。

其中,所述聚乙烯材料采用高密度耐热聚乙烯材料。

所述聚氯乙烯材料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

所述蓄热保温剂在所述真空腔内的填充量为52%。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采用内外袋双层结构,并在所述内外袋之间的真空腔内填充蓄热保温剂,使所得输液袋具有蓄热保温作用,使袋内液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解决寒冷的冬天输液所存在的另患者身体不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保温输液袋,所述输液袋包括内袋、外袋,位于所述内袋与外袋之间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保温剂,所述内袋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外袋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成型制成的,所述蓄热保温剂包括的原料成分及重量份数为:聚氨酯树脂30‑35份、膨胀珍珠岩粉末12‑16份、白云石粉末8‑12份、壳聚糖10‑15份、亚硫酸氢钠25‑35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采用内外袋双层结构,并在所述内外袋之间的真空腔内填充蓄热保温剂,使所得输液袋具有蓄热保温作用,使袋内液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解决寒冷的冬天输液所存在的另患者身体不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顾喜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创新达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