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20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目前,都是通过输液管和输液针向人体内进行静脉输液,供成人使用的输液针头直径一般为0.6~0.8mm,小儿使用的输液针头直径一般为0.5mm左右。实施静脉注射时需要将输液针穿刺人体手背等部位,但有些病人血管很细,扎针时无法快速准确刺入血管,以目前的输液针头对病人造成的刺痛感强烈;尤其是针对小儿患者,其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手背血管不易看清,加之其肢体短小,穿刺部位多靠近关节,不易固定,非常容易造成扎漏,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小儿患者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注射,但小儿头皮部分血管也极细,以目前的小儿输液针头仍无法快速准确进针,加之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针头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或皮下淤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血管较细的小儿患者或者成人病患,现有技术的输液针头无法有效进针,容易对病患造成不必要伤害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其可以实现输液针头的尺寸变化,在进针前通过调节针头的螺旋卷曲度,可使针头尺寸变小进而方便进针、减轻进针疼痛感,在进针后再次调节针头的螺旋卷曲度,可使针头尺寸变大进而实现正常输液;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包括针座和一端固定于针座的针头,所述针头的横截面呈螺旋状,针头的纵截面呈层叠状,所述针座与针头最外层配合处设置限位部件,限位部件顶紧针头最外层使针头相邻层叠紧进而处于小管径状态,限位部件带动针头最外层向外扩张使针头相邻层产生间隙进而处于大管径状态。

本发明的输液针,将针头设置成螺旋卷曲状,通过限位部件的设置,在进针前,限位部件顶紧针头的最外层,针头相邻层叠紧,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较小,可以快速准确进针,且大大减轻了进针疼痛感;在进针后限位部件带动最外层扩张,针头内侧靠弹力扩张使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变大,以正常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与针头最内层固定连接。针头最内层和针座固定,针头最外层和限位部件连接,通过最内层的固定和限位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针头和针座的可靠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最内层与沿针头径向设置的实心柱固定连接,实心柱端部固定于针座内部。在针头最内层设置实心柱,实心柱端部与针座固定,固定更加牢固,且使得针头冲击力大,更易进针。

进一步的,所述实心柱的横截面呈扇形。

进一步的,所述实心柱的弧形面与针头最内层连接成一体。

将实心柱横截面设置成扇形,其弧形面部分与针头最内层连接,三角部分支撑在相邻层之间,不仅保证实心柱与针头固定可靠,同时可以保持针头内层具有一定间隙,用于输液前排空输液器内气泡以及初始进针回血。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另一端具有针尖。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在靠近针头针尖的一端设置卡止部,卡止部套设于针头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止部包括套管,套管端部与针座可转动连接,套管与针头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径与针头扩张至最大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壁对应于针头最外层缝隙处设置有封堵条。

在针座端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套管,进而将针头设置于封闭环境内,通过封堵条的设置,可以将针头最外层可能产生的缝隙进行封堵,液体不会外流,且若针头在扩张过程中最外层发生位置变动,可以进一步旋转套管继而使封堵条对准最外层缝隙处;实际实施时可使针头最外层缝隙处于下方,入针后与针头最外层缝隙处配合的套管与人体皮肤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在靠近针头针尖的一端设置变径管,变径管外径由与套管连接处向针头针尖方向逐渐减小。在套管端部设置变径管,变径管外径向针尖方向逐渐减小,封堵输液针头入针处,进一步避免针头漏液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穿过针座内壁与针头最外层固定连接的杆体,杆体外端延伸至针座外部与把手连接。通过操作把手,带动杆体移动进而顶紧针头最外层或带动针头最外层扩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包括针座和一端固定于针座的针头,所述针头另一端具有针尖,所述针头的横截面呈螺旋状,针头的纵截面呈层叠状;所述针座在靠近针头针尖的一端设置套管,套管套设于针头外部,套管端部与针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套管与针头最外层固定连接,所述针座与针头最内层固定连接,通过转动套管和针座可使针头相邻层叠紧而处于小管径状态或者针头相邻层产生间隙而处于大管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壁对应于针头最外层缝隙处设置有封堵条。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在靠近针头针尖的一端设置变径管,变径管外径由与套管连接处向针头针尖方向逐渐减小。在套管端部设置变径管,变径管外径向针尖方向逐渐减小,封堵输液针头入针处,进一步避免针头漏液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输液针,将针头设置成螺旋卷曲状,通过限位部件的设置,在进针前,限位部件顶紧针头的最外层,针头相邻层叠紧,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较小,可以快速准确进针,且减轻了进针疼痛感;在进针后限位部件带动最外层扩张,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变大,以正常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本发明的输液针,通过将针头最内层与针座固定,同时设置实心柱,将实心柱端部与针座固定,使针头的固定更加牢固,且使得针头冲击力大,更易进针。

本发明的输液针,设置套管形式的卡止部,且卡止部对应针头最外层可能产生的缝隙处设置封堵条,可以将针头最外层可能产生的缝隙进行封堵,液体不会外流,防止进入细菌,且若针头在扩张过程中最外层发生位置变动,可以进一步旋转套管继而使封堵条对准最外层缝隙处。

本发明的输液针,将针头设置成螺旋卷曲状,通过套管和针座的设置,同时转动套管和针座,可带动针头进一步卷曲而使相邻层叠紧,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较小,可以快速准确进针,且减轻了进针疼痛感;同时反方向转动套管和针座,可带动针头的各层向外扩张,进而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变大,以正常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液针处于张开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输液针与实心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输液针与卡止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座,2针头,3实心柱,4针尖,5杆体,6把手,7套管,8封堵条,9变径管。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输液针头无法有效进针,容易对病患造成不必要伤害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包括针座1和一端固定于针座1的针头2,针头2的横截面呈螺旋状,针头2的纵截面呈层叠状,针座1与针头2最外层配合处设置限位部件,限位部件顶紧针头2最外层使针头2相邻层叠紧进而处于小管径状态,限位部件带动针头2最外层向外扩张使针头2相邻层产生间隙进而处于大管径状态。本发明的输液针,将针头设置成螺旋卷曲状,通过限位部件的设置,在进针前,限位部件顶紧针头的最外层,针头相邻层叠紧,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较小,可以快速准确进针,且减轻了进针疼痛感;在进针后限位部件带动最外层扩张,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变大,以正常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限位部件包括穿过针座1内壁与针头2最外层固定连接的杆体5,杆体5外端延伸至针座1外部与把手6连接。通过操作把手,带动杆体移动进而顶紧针头最外层或带动针头最外层扩张。

本发明的针头可由0.03~0.05mm的片状结构卷曲三层制成,也可以是卷曲两层或一层或四层等等,初始状态下针头相邻层叠紧,由限位部件顶紧,其外径尺寸仅为0.18~0.3mm,极大减小了针头的外径,不仅容易扎针,且减轻了入针的疼痛感;在入针后可根据输液要求通过限位部件带动针头向外扩张,针头的各层在自身弹力以及限位部件的带动力下向外扩张,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内供液体流动的空间增大,使针头完成正常输液。

本发明的针头接近实体,抗击反作用力更强,虽针头更细,也不易折弯。

针座1与针头2最内层固定连接。针头最内层和针座固定,针头最外层和限位部件连接,通过最内层的固定和限位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针头和针座的可靠配合连接。

针头2最内层与沿针头径向设置的实心柱3固定连接,实心柱端部固定于针座内部。在针头最内层设置实心柱,实心柱端部与针座固定,固定更加牢固,且使得针头冲击力大,更易进针。

本文中的横截面定义为与针头轴向垂直的截面,纵截面定义为与针头轴向平行的截面。

实心柱3的横截面呈扇形。实心柱3的弧形面与针头2最内层连接成一体,实心柱3的弧形面部分正对针头2的针尖尖端设置,三角部分朝向相反方向设置,在针尖尖端刺入皮肤时实心柱可以提供支撑力,从而增大针头冲击力。将实心柱横截面设置成扇形,其弧形面部分与针头最内层连接,三角部分支撑在相邻层之间,不仅保证实心柱与针头固定可靠,同时可以保持针头内层具有一定间隙,用于输液前排空输液器内气泡以及初始进针回血。

针头2另一端具有针尖4。针座1在靠近针头2针尖4的一端设置卡止部,卡止部套设于针头2外部。卡止部包括套管7,套管7端部与针座1可转动连接,套管7与针头2之间具有设定间隙,套管和针座可通过螺纹连接。

套管7内径与针头2扩张至最大的外径相同。套管7内壁对应于针头2最外层缝隙处设置有封堵条8。在针座端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套管,进而将针头设置于封闭环境内,通过封堵条的设置,可以将针头最外层可能产生的缝隙进行封堵,液体不会外流,且若针头在扩张过程中最外层发生位置变动,可以进一步旋转套管继而使封堵条对准最外层缝隙处。

套管7在靠近针头2针尖4的一端设置变径管9,变径管9外径由与套管7连接处向针头2针尖4方向逐渐减小。变径管的纵截面可为弧形管,在套管端部设置变径管,变径管外径向针尖方向逐渐减小,封堵输液针头入针处,进一步避免针头漏液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螺旋卷曲式可调变径输液针,包括针座1和一端固定于针座1的针头2,针头2另一端具有针尖4,针头2的横截面呈螺旋状,针头2的纵截面呈层叠状;针座1在靠近针头2针尖4的一端设置套管7,套管7套设于针头2外部,套管7端部与针座1可转动连接,套管7和针座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二者的转动;套管7与针头2最外层固定连接,针座1与针头2最内层固定连接,通过转动套管7和针座1可使针头2相邻层叠紧而处于小管径状态或者针头2相邻层产生间隙而处于大管径状态。使用时同时转动套管和针座,可带动针头进一步卷曲而使相邻层叠紧,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较小,可以快速准确进针,且减轻了进针疼痛感;同时反方向转动套管和针座,可带动针头的各层向外扩张,进而针头相邻层之间产生间隙,针头外径以及管径尺寸变大,以正常输液速度进行输液。

本实施例中关于针头、针座的其他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