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75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3~17份、白芍6~10份、羌活12~14份、桑枝10~15份、甘草13~16份、葛根14~20份、片姜黄13~15份、海风藤10~14份、桃枝6~8份、松枝4~8份和艾叶12~16份。

本发明所述的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的原料药药理: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调节免疫、增强造血功能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解痉、镇痛、抗炎、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神经接头去极化。

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膀胱经、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

桑枝:微苦;性平。归肝、肺、肾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调节免疫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收缩或舒张平滑肌。

片姜黄: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活血调经药。风湿痹痛、肩臂疼痛,镇痛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

海风藤:性微温,味辛。归肝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舒筋活络。

桃枝:性平,味苦。归心经、胃经。活血通络,解毒,杀虫。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松枝:味苦、涩,性温。用于治疗祛风活血。

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3份、白芍6份、羌活12份、桑枝10份、甘草13份、葛根14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0份、桃枝6份、松枝4份和艾叶12份。

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4份、白芍6份、羌活12份、桑枝12份、甘草13份、葛根16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1份、桃枝6份、松枝5份和艾叶13份。

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6份、白芍8份、羌活13份、桑枝13份、甘草14份、葛根17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2份、桃枝7份、松枝7份和艾叶14份。

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7份、白芍10份、羌活14份、桑枝15份、甘草16份、葛根20份、片姜黄15份、海风藤14份、桃枝8份、松枝8份和艾叶16份。

所述的黄芪、白芍、羌活、桑枝、甘草、葛根、片姜黄、海风藤、桃枝、松枝和艾叶煎煮服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基于对肩周炎症状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采用煎煮直接口服的方法,攻补兼施,具有通络止痛、缓解肩周炎疼痛、长期使用能够治愈肩周炎的效果,并且疗效显著,质量容易控制,稳定性好,基本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3~17份、白芍6~10份、羌活12~14份、桑枝10~15份、甘草13~16份、葛根14~20份、片姜黄13~15份、海风藤10~14份、桃枝6~8份、松枝4~8份和艾叶12~16份。本方案利用黄芪主要起到调节免疫、增强造血功能的作用。利用白芍主要起到解痉、镇痛、抗炎、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神经接头去极化的作用。利用羌活主要起到镇痛、抗炎的作用。利用桑枝主要起到缓解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的作用。利用甘草主要起到调节免疫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利用葛根主要起到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收缩或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利用片姜黄主要起到缓解肩臂疼痛、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利用海风藤主要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利用桃枝主要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利用松枝主要起到祛风活血的作用。利用艾叶主要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本方案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s1:以重量份计配置黄芪13~17份、白芍6~10份、羌活12~14份、桑枝10~15份、甘草13~16份、葛根14~20份、片姜黄13~15份、海风藤10~14份、桃枝6~8份、松枝4~8份和艾叶12~16份;

步骤s2:将上述全部中药原料药,先行用清水或纯净水浸泡30分钟,浸泡用水量为0.9~1.1l;

步骤s3: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药物及其浸泡的药水加入到煎药容器中,加盖共同煎熬;

步骤s4:先用武火使煎药容器中药液沸腾,再使用文火熬制15~20分钟,煎药时需搅拌2~3次;

步骤s5:煎煮完成后,滤出药液,所获药液即为内服药物。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3份、白芍6份、羌活12份、桑枝10份、甘草13份、葛根14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0份、桃枝6份、松枝4份和艾叶12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4份、白芍6份、羌活12份、桑枝12份、甘草13份、葛根16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1份、桃枝6份、松枝5份和艾叶13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6份、白芍8份、羌活13份、桑枝13份、甘草14份、葛根17份、片姜黄13份、海风藤12份、桃枝7份、松枝7份和艾叶14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治疗肩周炎的中药配方,所述的包括按重量份计的黄芪17份、白芍10份、羌活14份、桑枝15份、甘草16份、葛根20份、片姜黄15份、海风藤14份、桃枝8份、松枝8份和艾叶16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2~s5为第一次煎煮,还包括步骤s6:

采用0.7~0.8l清水或纯净水重复步骤s3~s5进行第二次煎煮;

采用0.5~0.6l清水或纯净水重复步骤s3~s5进行第三次煎煮。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次煎煮进行两小时,第二次煎煮进行一个半小时,第三次煎煮进行一小时。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煎药容器为砂锅、搪瓷器皿或者不锈钢,忌用铁器。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毒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观察,因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了最大给药量的测定。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复方合剂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小鼠,结果显示,以药物最大给药浓度9.65生药/ml,最大给药体积50ml/kg于24小时内给小鼠灌胃给药两次,小鼠最大给药量为763.25g生药/kg,动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死亡,解剖观察各脏器未见异常。

长期毒性试验:

本试验应用sd大鼠80只,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复方合剂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设对照组及24g、35g、49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观察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动物各项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2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外周血象、凝血时间、心电图、脏器指数等均无明显影响;血液生化十二项指标测定结果,给药12周低剂量组bili值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tp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恢复期各给药组各项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各脏器大体观察未见异常。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20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20,女患者80例,用药年龄对象50~68岁。其中最小5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62岁。

王某,男,66岁,患有肩周炎,见不经常阵发性疼痛,空气湿度较大或雨季时,肩部疼痛加重并向颈项及上肢扩散。平日活动中,手臂上举困难。使用本发明经过四个月的治疗,内服加外涂,肩周炎的症状开始消失,身体也比以前强健许多,有效改善和缓解肩周炎造成的疼痛症状,手臂上举的程度得以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