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8546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



背景技术:

现代都市的生活的节奏飞快,时间的重要性凸显,人们在生病输液时需在医院或诊所进行,进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就需要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体能够在人们上下班的途中以及工作转场的途中进行输液,减少时间的浪费。

如申请号cn200920029531.8的背带式可拆装的活动输液架,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带式可拆装的活动输液架,属于医疗器具领域。设有背带固定装置和可拆装的输液架,其特征在于,背带固定装置设有背带底布,背带底布上设有固定袋,背带底布左右两侧边缘设有横向固定带,背带底布上侧边缘设有纵向固定带,可拆装的输液架由上节输液架、下节输液架构成,上节输液架、下节输液架均为中空结构,上节输液架可套入下节输液架内,下节输液架的顶端设有卡槽,上节输液架的下端设有固定销,与下节输液架的卡槽相对应,上节输液架的顶端设有挂钩。该实用新型可随患者移动,方便患者活动,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收集存放。

再例如申请号cn201520321189.4的一种折叠输液架,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输液架,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输液架,主输液架顶端水平设置有可绕主输液架旋转的辅助输液架,辅助输液架与主输液架铰接,主输液架上设置有用于使辅助输液架保持水平位置的固定装置,主输液架和辅助输液架上均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悬挂输液液体的挂钩。在现有主输液架的基础上增加水平辅助输液架,增加了多个挂钩,可以挂置多个输液瓶,用于满足患者同时给手和脚甚至更多部位输液的需求,也可以给多个病床的患者同时使用,且结构简单实用,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上述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能输液架体大都没有对穿戴使用做专门的优化,造成质量较重不便于穿戴,且在行走过程中整个输液架本体的稳定固定效果较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以解决现有能输液架体大都没有对穿戴使用做专门的优化,造成质量较重不便于穿戴,且在行走过程中整个输液架本体的稳定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包括主支撑板,手掌握紧板,腋窝加板,指环,瓶架支撑杆,输液瓶架,瓶架顶盖,夹板,定位耳板,锁紧螺栓,臂套和输液管夹环;所述主支撑板整体呈矩形设置,且其顶端位置的左右两侧均向外侧凸出延伸出一部分进而加宽形成了腋窝加板,其末端位置的左右两侧也均向外侧凸出延伸出一部分进而加宽形成了手掌握紧板;所述指环焊接固定与手掌握紧板的正面端面的底部位置;所述主支撑板的右侧外壁上等距排列焊接有四处输液管夹环;所述臂套支撑焊接于腋窝加板的正面端面上,且臂套由左右对称设置的八处等距支撑方杆和支撑于八处方杆顶端并与八处方杆圆弧过度折弯连接的顶板共同组合形成;所述臂套的顶板上向外侧凸出延伸对称垂直支撑有两处瓶架支撑杆,且此两处瓶架支撑杆的上半部分焊接固定有一处输液瓶架;所述输液瓶架由三处环形板等距排列间隔支撑形成,其中末端的环形板的底部吊置固定有一处限位漏斗,顶端的环形板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且瓶架顶盖就螺纹顶紧于上述顶端环形板的内部;所述定位耳板左右两侧中间位置的两处支撑方杆上均向外侧支撑焊接有一处定位耳板,且此两处定位耳板的中间处均贯穿开设有一处螺纹孔;所述夹板左右两侧的支撑耳板上均对称贯穿开设有两处方形滑动孔,且此四处方形滑动孔对应滑动套置于定位耳板左右两侧中间位置的四处支撑方杆上,进而夹板被滑动安装于臂套的内部;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贯穿通过两处定位耳板的中间螺纹孔并通过两处转动座与夹板的左右支撑耳板转动连接;所述输液架本体的所有部件均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指环共焊接有三处,且三处指环呈等距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瓶架顶盖底部吊置固定有一处顶紧弹簧,且此顶紧弹簧的末端又焊接有一处滑动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板上贯穿开设有两处长条形矩形开槽,且臂套的顶板上也等距开设于四处长条形矩形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中间处为拱形凸起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指环的设置,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分别插入支三处指环的内部并握持于手掌握紧板的背部,此时在三跟手指的握持固定下将手掌握紧板与手掌连接固定在一起,能够防止手掌握紧板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避免输液瓶架跟随手掌握紧板的摆动发生相对运动造成输液瓶架内部输液瓶左右晃动,进而会影响对输液瓶的稳定固定。

瓶架顶盖的设置,瓶架顶盖能够限位输液瓶架内部输液瓶,避免其从输液瓶架内部滑落,且上述顶紧弹簧能够对输液瓶起到一定的压紧固定作用,避免其与输液瓶架的内部发生较大幅度的攒动,另外顶紧弹簧底部末端的滑动圆环能够在瓶架顶盖转动螺纹锁紧时减小顶紧弹簧与输液瓶底板的旋转摩擦力使瓶架顶盖能够更加顺畅进行旋转锁紧。

主支撑板的设置,主支撑板上贯穿开设有两处长条形矩形开槽,且臂套的顶板上也等距开设于四处长条形矩形开槽,上述多处长条形矩形开槽有效的减小了输液架本体的重量,同时也减轻了穿戴人员的负重强度使输液架本体更加适用于穿戴。

夹板的设置,夹板的中间拱起设置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且在两处锁紧螺栓的螺纹顶紧下夹板能够被推进顶紧于上臂上,进而使输液架的主体得到了有效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夹板滑动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瓶架顶盖示意图。

图中:1-主支撑板,101-手掌握紧板,102-腋窝加板,2-指环,3-瓶架支撑杆,4-输液瓶架,401-瓶架顶盖,5-夹板,6-定位耳板,7-锁紧螺栓,8-臂套,9-输液管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包括主支撑板1,手掌握紧板101,腋窝加板102,指环2,瓶架支撑杆3,输液瓶架4,瓶架顶盖401,夹板5,定位耳板6,锁紧螺栓7,臂套8和输液管夹环9;所述主支撑板1整体呈矩形设置,且其顶端位置的左右两侧均向外侧凸出延伸出一部分进而加宽形成了腋窝加板102,其末端位置的左右两侧也均向外侧凸出延伸出一部分进而加宽形成了手掌握紧板101;所述指环2焊接固定与手掌握紧板101的正面端面的底部位置;所述主支撑板1的右侧外壁上等距排列焊接有四处输液管夹环9;所述臂套8支撑焊接于腋窝加板102的正面端面上,且臂套8由左右对称设置的八处等距支撑方杆和支撑于八处方杆顶端并与八处方杆圆弧过度折弯连接的顶板共同组合形成;所述臂套8的顶板上向外侧凸出延伸对称垂直支撑有两处瓶架支撑杆3,且此两处瓶架支撑杆3的上半部分焊接固定有一处输液瓶架4;

所述输液瓶架4由三处环形板等距排列间隔支撑形成,其中末端的环形板的底部吊置固定有一处限位漏斗,顶端的环形板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且瓶架顶盖401就螺纹顶紧于上述顶端环形板的内部;所述定位耳板6左右两侧中间位置的两处支撑方杆上均向外侧支撑焊接有一处定位耳板6,且此两处定位耳板6的中间处均贯穿开设有一处螺纹孔;所述夹板5左右两侧的支撑耳板上均对称贯穿开设有两处方形滑动孔,且此四处方形滑动孔对应滑动套置于定位耳板6左右两侧中间位置的四处支撑方杆上,进而夹板5被滑动安装于臂套8的内部;所述锁紧螺栓7螺纹贯穿通过两处定位耳板6的中间螺纹孔并通过两处转动座与夹板5的左右支撑耳板转动连接;所述输液架本体的所有部件均为塑料材质。

其中,所述指环2共焊接有三处,且三处指环2呈等距排列设置,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分别插入支三处指环2的内部并握持于手掌握紧板101的背部,此时在三跟手指的握持固定下将手掌握紧板101与手掌连接固定在一起,能够防止手掌握紧板101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摆动,避免输液瓶架4跟随手掌握紧板101的摆动发生相对运动造成输液瓶架4内部输液瓶左右晃动,进而会影响对输液瓶的稳定固定。

其中,所述瓶架顶盖401底部吊置固定有一处顶紧弹簧,且此顶紧弹簧的末端又焊接有一处滑动圆环,瓶架顶盖401能够限位输液瓶架4内部输液瓶,避免其从输液瓶架4内部滑落,且上述顶紧弹簧能够对输液瓶起到一定的压紧固定作用,避免其与输液瓶架4的内部发生较大幅度的攒动,另外顶紧弹簧底部末端的滑动圆环能够在瓶架顶盖401转动螺纹锁紧时减小顶紧弹簧与输液瓶底板的旋转摩擦力使瓶架顶盖401能够更加顺畅进行旋转锁紧。

其中,所述主支撑板1上贯穿开设有两处长条形矩形开槽,且臂套8的顶板上也等距开设于四处长条形矩形开槽,上述多处长条形矩形开槽有效的减小了输液架本体的重量,同时也减轻了穿戴人员的负重强度使输液架本体更加适用于穿戴。

其中,所述夹板5的中间处为拱形凸起设置,夹板5的中间拱起设置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且在两处锁紧螺栓7的螺纹顶紧下夹板5能够被推进顶紧于上臂上,进而使输液架的主体得到了有效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手掌穿过臂套8并继续向下伸展使无名指、中指以及指食指分别插入至三处指环2的内部,接着将三跟手指握持于手掌握紧板101的背部将手掌握紧板101握紧固定,然后锁紧两处锁紧螺栓7使夹板5压紧于上臂上,自此输液架本体穿戴固定完成,最后将输液瓶放置于输液瓶架4的内部并将瓶架顶盖401锁紧盖置于其顶端完成对输液瓶的压紧定位。在此说明输液管应塞置于四处输液管夹环9的内部,防止输液管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摇晃挂绕。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