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科用辅助粘接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084发布日期:2018-06-22 21:22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齿科用辅助粘接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齿科用辅助粘接棒。



背景技术:

间接修复体比如瓷贴面、嵌体、全冠等是修复牙体缺损、缺失的重要方法。由于牙科修复体的尺寸较小,难以直接用手握持,并且口腔内操作空间有限,从而导致了修复体在病人口内的试戴与粘接需要耗费大量的椅旁时间。设计将间接修复体快速、准确的放置于口内牙体组织上的手持棒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目前,市面上涉及的此类辅助工具极少,市售的辅助粘接棒,如图2所示,存在粘接端粘接性能过强就位后难以取下,手持柄部刚性不足不便加力,手持时粘接棒与牙体组织表面角度不佳不方便修复体就位等问题。在修复体粘接就位实践中,往往需要多次调整角度,取下粘接棒时可能导致修复体移位,既增加了椅旁操作的时间,又增加了出错的概率,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师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口腔临床操作过程中,免除多次重新调整角度,粘接端采用吸盘设计,粘接强度适中,手柄具备一定刚性,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齿科用辅助粘接棒。

本实用新型的齿科用粘接辅助棒,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科用辅助粘接棒,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持部、连接部和粘结部,所述连接部主要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顺次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与手持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粘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手持部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向左偏折,第三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向右偏折,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夹角为140-150°;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夹角为140-150°;所述粘结部由吸盘和连接头构成,连接头固定于吸盘的非吸附面;吸盘通过连接头与第三连接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手持部由若干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顺次连接构成,这些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手持部由若干个直径为7-8mm的大圆柱体和两个直径为5-6mm的小圆柱体构成,这些圆柱体以大、小、大、小、大圆柱体排列方式顺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自由端具有槽孔,第三连接部自由端尺寸与该槽孔尺寸匹配,第三连接部自由端可插入连接头自由端槽孔内,从而使粘结部固定于连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部自由端具有槽孔,连接头自由端尺寸与该槽孔尺寸匹配,连接头自由端可插入第三连接部自由端槽孔内,从而使粘结部固定于连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由透明弹性橡胶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与手持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齿科用粘接辅助棒使用时,操作步骤如下:

使用前先清除修复体与吸盘表面污染物,保持两者均为洁净表面;再将吸盘通过连接头安装于连接部;医师手持手持部,利用吸盘的吸附力吸附于修复体表面,将修复体放置于口内目标牙位,适当加压,由于连接部为折线型特殊设计,方便加压,使用中无需多次调整角度;待修复体完全就位后,移除吸盘,本实用新型产品与修复体表面分离;治疗过程中涉及多次试戴或粘接修复体的情况下,若吸盘保存完好则无需更换吸盘,若使用过程中吸盘出现损坏则需要使用新的吸盘;使用完毕后,摒弃使用过的吸盘,清洁本实用新型产品,消毒后可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产品与现有粘接辅助棒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连接部为折线型,其角度设计有利于医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修复体的就位,无需多次调整粘接棒角度;

2. 本实用新型粘结部采用一次性吸盘,方便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3.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部由若干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顺次连接构成,,这种设计增加了摩擦力,降低了操作中棒脱手的可能性,同时防滑设计使治疗中持续加压变得稳定,缩短了口腔科临床操作时间,为患者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

4.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修复体类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选择不同材料、不同外观的吸盘来改变修复体与吸盘之间的吸附力,降低发生吸附力过大吸盘无法取下状况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科用粘接辅助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齿科用粘接辅助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手持部;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粘结部;吸盘;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齿科用辅助粘接棒,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持部100、连接部200和粘结部300,连接部200主要由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第三连接部203顺次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201与手持部100连接,第三连接部203与粘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手持部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连接部202相对第一连接部201向左偏折,第三连接部203相对第一连接部201向右偏折,第二连接部202与第一连接部201的夹角为140;第三连接部203与第二连接部202的夹角为150;粘结部由吸盘301和连接头302构成,连接头302固定于吸盘301的非吸附面;吸盘301通过连接头302与第三连接部203连接。

手持部100由若干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顺次连接构成,这些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比如,手持部100由三个或更多直径为7mm的大圆柱体和两个直径为5mm的小圆柱体构成,这些圆柱体以大、小、大、小、大圆柱体排列方式顺次连接。

连接头302自由端具有槽孔,第三连接部203自由端尺寸与该槽孔尺寸匹配,第三连接部203自由端可插入连接头302自由端槽孔内,从而使粘结部固定于连接部。

吸盘301由透明弹性橡胶制成。

连接部200与手持部100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

一种齿科用辅助粘接棒,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持部100、连接部200和粘结部300,连接部200主要由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第三连接部203顺次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201与手持部100连接,第三连接部203与粘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手持部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连接部202相对第一连接部201向左偏折,第三连接部203相对第一连接部201向右偏折,第二连接部202与第一连接部201的夹角为150°;第三连接部203与第二连接部202的夹角为140°;粘结部由吸盘301和连接头302构成,连接头302固定于吸盘301的非吸附面;吸盘301通过连接头302与第三连接部203连接。

手持部100由若干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顺次连接构成,这些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比如,手持部100由三个或更多直径为8mm的大圆柱体和两个直径为6mm的小圆柱体构成,这些圆柱体以大、小、大、小、大圆柱体排列方式顺次连接。

第三连接部203自由端具有槽孔,连接头302自由端尺寸与该槽孔尺寸匹配,连接头302自由端可插入第三连接部203自由端槽孔内,从而使粘结部固定于连接部。

吸盘301由透明弹性橡胶制成。

连接部200与手持部100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例如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临床操作过程选择不同的吸盘,因此依照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