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麻醉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333发布日期:2018-06-30 01:3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医用麻醉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麻醉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导管和注射器大多无专门的位置放置,往往是放在手术床上或由专人持护,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且医务人员的双手在工作时没有支撑,在麻醉工作和后续的监护期间容易造成手部的疲劳,不利于医疗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医用麻醉辅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麻醉操作平台、安装固定座、固定夹持板、旋进螺纹柄、消毒部嵌装槽、防尘操作罩、操作通孔、观察窗、角度转动轴、照明灯安装座、操作凹陷槽及弹力压条;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为矩形平板状结构,所述的操作凹陷槽向下凹陷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上端面上,形成凹陷盘形结构;所述的安装固定座为“L”形结构,所述的安装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前部,所述的安装固定座的下端面水平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下方,所述的旋进螺纹柄的上端贯穿所述的安装固定座的下端面中心,并与所述的固定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夹持板通过所述的旋进螺纹柄旋进或旋出;所述的消毒部嵌装槽为环形槽体结构并向下凹陷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侧端面上,消毒布的边缘处适配卡置在所述的消毒部嵌装槽内,并通过所述的弹力压条卡紧固定;所述的防尘操作罩为四分之一圆形罩体结构,所述的防尘操作罩活动安装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上端面边缘处,所述的防尘操作罩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后端延伸到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前部;所述的操作通孔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下部,所述的观察窗嵌装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上,位于所述的操作通孔的上方;所述的照明灯安装座通过所述的角度转动轴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前端顶部,所述的照明灯安装座通过所述的角度转动轴翻转。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前端边缘处为坡面结构,所述的坡面结构过渡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边缘与操作凹陷槽的底面之间。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操作凹陷槽内设有阻流板,位于所述的坡面结构的后方,所述的阻流板将所述的操作凹陷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操作凹陷槽的底部设有工具槽,所述的工具槽向下凹陷形成下沉式结构。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后端边缘处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手肘支撑垫,位于所述的操作通孔的下方。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下端面前部及固定夹持板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弹力防滑面,所述的弹力防滑面为弧面结构。

上述的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的防尘操作罩的外壁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提手,位于所述的防尘操作罩的两侧中部。

本实用新型能辅助麻醉操作,减少患者的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能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麻醉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麻醉辅助装置的麻醉操作平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医用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麻醉操作平台1、安装固定座2、固定夹持板3、旋进螺纹柄4、消毒部嵌装槽5、防尘操作罩6、操作通孔7、观察窗8、角度转动轴9、照明灯安装座10、操作凹陷槽11及弹力压条12;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为矩形平板状结构,所述的操作凹陷槽11向下凹陷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上端面上,形成凹陷盘形结构;所述的安装固定座2为“L”形结构,所述的安装固定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前部,所述的安装固定座2的下端面水平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下方,所述的旋进螺纹柄4的上端贯穿所述的安装固定座2的下端面中心,并与所述的固定夹持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夹持板3通过所述的旋进螺纹柄4旋进或旋出;所述的消毒部嵌装槽5为环形槽体结构并向下凹陷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侧端面上,消毒布的边缘处适配卡置在所述的消毒部嵌装槽5内,并通过所述的弹力压条12卡紧固定;所述的防尘操作罩6为四分之一圆形罩体结构,所述的防尘操作罩6活动安装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上端面边缘处,所述的防尘操作罩6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后端延伸到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前部;所述的操作通孔7设置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下部,所述的观察窗8嵌装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上,位于所述的操作通孔7的上方;所述的照明灯安装座10通过所述的角度转动轴9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上,位于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前端顶部,所述的照明灯安装座10通过所述的角度转动轴9翻转。

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前端边缘处为坡面结构13,所述的坡面结构13过渡连接在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边缘与操作凹陷槽11的底面之间,便于麻醉工具的搁置和使用。

所述的操作凹陷槽11内设有阻流板14,位于所述的坡面结构13的后方,所述的阻流板14将所述的操作凹陷槽11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可防止在麻醉操作时药液、血液等通过坡面结构13流入操作凹陷槽11内而污染操作凹陷槽11内的工具。

所述的操作凹陷槽11的底部设有工具槽15,所述的工具槽15向下凹陷形成下沉式结构,可用于摆放麻醉工作中需要使用的麻醉针等尖锐物品,便于取用,提高使用安全性。

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后端边缘处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手肘支撑垫16,位于所述的操作通孔7的下方,可起到较好的支撑手臂的作用,减少手臂悬空的疲劳感。

所述的麻醉操作平台1的下端面前部及固定夹持板3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弹力防滑面17,所述的弹力防滑面17为弧面结构,可起到防滑的作用,保持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稳定。

所述的防尘操作罩6的外壁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提手18,位于所述的防尘操作罩6的两侧中部,可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提拿和移动。

使用时,将麻醉操作平台1通过安装固定座2夹持在手术床上,位于麻醉部位处,通过旋进螺纹柄4旋进固定夹持板3固定;手术用的消毒布通过弹力压条12压紧在消毒部嵌装槽5内,可防止消毒液、血压、药液等流下;麻醉操作时,双手通过操作通孔7插入防尘操作罩6内,进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观察窗8能保持操作时的视野清晰,操作凹陷槽11便于麻醉工具的摆放;照明灯安装座10内可嵌装现有技术的照明LED灯具和微型纽扣电池,通过角度转动轴9调节照明方向已提供良好的照明来辅助麻醉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辅助麻醉操作,减少患者的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能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疲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