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肺活量测试的吹嘴自取消毒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101发布日期:2018-08-28 22:40阅读:27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肺活量测试附属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肺活量测试的吹嘴自取消毒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肺活量是体能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常在学校、军队进行体能检测时,都会进行肺活量的测试。目前在进行肺活量测试时,主要使用内置微压差传感器的电子肺活量测试仪。电子肺活量测试仪主要结构包括吹嘴、导管和主机,主机处设置微压差传感器和显示器;使用时,通过被测试者对吹嘴的吹气动作,气流会传达至微压差传感器,微压差传感器感应并发出信号至主机,主机判断信号并将测试结果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由于电子肺活量测试仪价格昂贵,且也没必要单机单用,因此在进行测试时都遵循“一机共用”以及“单人单吹嘴”的原则。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长期以来,测试人员在进行吹嘴发放前,一直是采用将吹嘴直接摊散在吹嘴盘上并自由取用的发放方式,该方式不仅极为粗放,同时吹嘴被直接暴露在布满灰尘及细菌的空气中,卫生性显然也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吹嘴被摊散在一起,被测试者往往直接用未经消毒的手直接扒开吹嘴从而进行挑选,尚且不论是否存在卫生隐患,各吹嘴彼此间也会因摊散在一起以及被测试者手部的搅动而产生纠缠现象,使用显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肺活量测试的吹嘴自取消毒一体装置,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可靠的实现对吹嘴的快速取拿功能,卫生性及安全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肺活量测试的吹嘴自取消毒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套筒状的外管体;以两个以上的吹嘴彼此插接所形成的套嵌结构为吹嘴组,在外管体的管腔内布置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至少为彼此配合的两组且两组夹持部之间的间隙构成用于夹持吹嘴组的夹持间隙;至少一组夹持部为输送带,且该组夹持部的输送方向以及吹嘴组的轴线方向均平行外管体轴线方向,该组夹持部的输送出口构成吹嘴的取用口,该组夹持部的输送入口构成新吹嘴的补充口,新吹嘴的喇叭口朝向补充口所在方向;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吹嘴组进行在线消毒的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附着于外管体的内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为两组且彼此灯面相向,且两组紫外线灯与两组夹持部环绕吹嘴组轴线而以紫外线灯-夹持部-紫外线灯-夹持部的方式依序布置。

优选的,所述构成夹持部的输送辊为直齿轮,而构成夹持部的输送带体的内侧带面为齿条状构造,直齿轮与上述输送带体的齿条状内侧带面间构成齿轮齿条式的配合关系,从而形成夹持部的步进式输送带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送辊的一端同轴固接有棘轮部,外管体的内管壁相应处固接有棘爪部,所述棘轮部与棘爪部彼此配合形成有用于限定夹持部进行单向输送的棘轮棘爪组件。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体的外侧带面处覆设有一层用于增加摩擦力及耐磨性的外垫层。

优选的,外管体的位于新吹嘴的补充口所在管端处设置“人”字状的封盖,所述封盖的一侧斜面处贯穿设置进料孔;封盖上还铰接布置用于遮盖上述进料孔的翻板,翻板的铰接轴线与“人”字状的封盖的顶边相互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避免了传统采用摊散方式来放置吹嘴所带来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了消毒与自取二合一的设计构造,通过外管体来形成独立环境,再以夹持部来作为定位和输送吹嘴组的夹持定位件,以紫外线灯来实现对吹嘴组中各吹嘴的在线消毒效果,最终实现吹嘴在取用前的容纳、消毒以及快速取放目的。

具体而言,实际使用时,首先通过将吹嘴彼此同向插接形成吹嘴组,并将吹嘴组自上而下的沿夹持部输送方向而放入夹持部之间的夹持间隙内。需要取用时,沿吹嘴的取用口而直接拔出最下方的吹嘴,此时在夹持部的输送带结构的作用下,整个吹嘴组会因上述拔出力而自然产生一定的下行动作,从而将新的吹嘴露出取用口,以待下次使用。同时,一方面可由补充口补入新吹嘴,另一方面紫外线灯持续工作以进行吹嘴的在线消毒,最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操作便捷性、卫生性及安全性。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此处紫外线灯的布置位置有所要求。实际上,如将紫外线灯整个的环绕外管体管腔布置,固然能起到全方位杀毒灭菌目的,但是不可避免会导致成本的骤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紫外线灯人为的划分为两组,且与夹持部间形成紫外线灯-夹持部-紫外线灯-夹持部的环设关系,换言之,此时任意紫外线灯和任意夹持部与吹嘴之间都是畅通无阻的,同时任意紫外线灯相对喷嘴的照射路径与任意夹持部间均空间避让。上述设计的好处,一方面在于不会因夹持部输送带体的带面遮光性而影响到紫外线灯对吹嘴的照射,以确保对吹嘴的最佳的灭菌效果。另一方面,紫外线灯在布置于上述角度后,也不会因夹持部的输送带体的带面阻挡而光线进入夹持部内,紫外线灯的光线主要照射吹嘴的同时,甚至也能有部分光线沿夹持部的输送带体之间照射入夹持部内,以起到同步的对夹持部的整体灭菌效果,一举多得。

3)、进一步的,作为夹持部的输送带可以设计为步进式输送结构。通过作为输送辊的直齿轮与内侧带面为齿条状的输送带体的配合,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将“齿轮齿条间彼此啮合多少齿”来对应“拔出一个吹嘴”,最终利于提升输送时的精度性。位于输送辊一侧处的棘轮棘爪结构,则依靠棘爪的弹性压力,从而提供了夹持部在运输吹嘴时的止动能力,避免单次拔出吹嘴时夹持部产生过多动作而带出更多的吹嘴,整个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可得到显著提升。

4)、外垫层的设置,有助于确保输送带体的实际使用寿命。封盖及翻板的配合,则一方面封闭外管体的顶部,以避免灰尘等外部异物落入外管体内,另一方面则依靠翻板的动作来实现新吹嘴的适时补充功能,使用起来极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结构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吹嘴组

10-外管体

20-夹持部 21-输送辊 22-输送带体 22a-外垫层

30-紫外线灯 40-封盖 50-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包括外管体10以及布置于外管体10管腔内的夹持部20以及紫外线灯30。图1中空心箭头为吹嘴的进料及出料方向。其中:

外管体10可以为直圆筒状结构,也可以为四方圆筒状等其他管形构造。考虑到实际使用时,外管体10为轴线铅垂状放置,因此在外管体10的顶部管端设置“人”字状的封盖40,并在封盖40的一侧斜面处挖出进料口,以便于新吹嘴的快速进料。进料口处再如图1所示的以翻板50盖覆,从而在不进料时,利用封盖40与翻板50来避免外部异物由上而下落入的状况。

夹持部20为步进式的输送带结构,由输送辊21及输送带体22配合构成。输送辊21为直齿轮状且同一夹持部20的两组输送辊21在铅垂方向处上下分置,从而使得相应的输送带体22呈现如图1所示的铅垂布局。与之相应的,输送带体22的内侧带面也如图1及图3所示的齿条状结构,从而与输送辊21间形成齿轮齿条啮合的步进式配合关系。实际操作时,利用两个夹持部20的夹持间隙来夹持和固定串成一串的吹嘴组a,每次位于吹嘴组a最下方的吹嘴被拔出时,整个吹嘴组a都会在夹持部20的作用下而下移若干齿,以达到精确动作目的。在输送带体22的外侧带面处布置外垫层22a,用于提升输送带体22的使用寿命。

紫外线灯30作为在线的灭菌组件,本实用新型如图1及图2所示的将其设计为两组且灯面相对布置。在紫外线灯30安装后,与夹持部20的对应关系呈现如图2所示状态,也即环绕吹嘴组a呈现了紫外线灯30-夹持部20-紫外线灯30-夹持部20的环绕布局构造。该环绕布局构造,一方面在于不会因夹持部20输送带体22的带面遮光性而影响到紫外线灯30对吹嘴的照射,以确保对吹嘴的最佳的灭菌效果。另一方面,紫外线灯30在布置于上述角度后,也不会因夹持部20的输送带体22的带面阻挡而光线进入夹持部20内,紫外线灯30的光线主要照射吹嘴的同时,甚至也能有部分光线沿夹持部20的输送带体22之间照射入夹持部20内,以起到同步的对夹持部20的整体灭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首先通过将吹嘴彼此同向插接形成如图1所示的吹嘴组a,并将吹嘴组a自上而下的沿夹持部20输送方向而放入夹持部20之间的夹持间隙内。需要取用时,沿位于图1结构最下方处的吹嘴的取用口而直接拔出最下方的吹嘴,此时在夹持部20的输送带结构的作用下,整个吹嘴组a会因上述拔出力而自然产生一定的下落动作,从而将新的吹嘴露出取用口,以待下次使用。同时,一方面可由补充口补入新吹嘴,另一方面紫外线灯30持续工作以进行吹嘴及夹持部20的在线消毒,最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操作便捷性、卫生性及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