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692发布日期:2019-04-24 00: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用于完全替代人体颈椎椎间盘的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多年来一度成为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金标准”。然而尽管该项手术能有效解除病变节段症状,但融合术后会导致病变节段生理活动度丧失,相邻节段运动及负荷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参见参考文献1.Carrier CS,Bono CM,Lebl DR.Evidence-based analysis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disease after ACDF:a systematic review.The spine journal.2013;13:1370-8.)。其它ACDF的并发症还包括骨不愈合、内固定物移位等。为解决以上问题,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应运而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ACDR)既保留了原有椎间高度,又有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生理活动度,减少了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从而与ACDF相比可减缓手术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速度,具有替代ACDF的潜力。

尽管ACDR在治疗颈椎间盘退变上比ACDF具有更多的优势,但近年来也发现了ACDR相关并发症,比如椎体骨折、人工间盘假体移位、关节面磨损、终板沉陷等,其中终板沉陷发生率据报道可达10%(参见参考文献2.Thaler M,Hartmann S,Gstottner M,et al.Footprint mismatch in total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Eur Spine J.2013;22:759–65)。为了避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沉陷的发生率,术中充分的椎体终板准备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市场绝大多数人工间盘假体终板表面为平面结构,术中需要切除椎体结构以适应假体终板形态,这就更多的破坏了颈椎椎体结构,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人工颈椎间盘植入人体后,多采用机械方法,使之紧密附着于上下椎体,防止近期移位。螺钉固定易保证假体早期固定的稳定性,但会限制假体进入椎体间的深度,难以实现准确的中线对齐。龙骨固定稳定性好,不易脱出,但植入时需进行额外的椎体骨切除,在某些病例中还会在邻近节段假体植入和植入物翻修术中引起椎体骨折。此外,人工间盘假体长期置入后的移位是ACDR的另一并发症,基于此,人工颈椎间盘表面喷涂特殊涂层的出现有利于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常见喷涂材料有磷酸钙、羟基磷灰石。虽然涂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但随着涂层的体内吸收,骨-假体界面松动问题随之而来,人工间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仍得不到很好的维持。

鉴于目前该技术领域的这种状况,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植入器械,还存在诸多不足,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结构合理的新型人工椎间盘假体,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颈椎的解剖和生物力学性能要求,用以完全替代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椎间盘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疾病而进行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1和下终板2;

所述上终板1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a,所述上终板1的下表面设有半球形凸起1b,所述上终板1的上表面设有穿透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a的锥形凸起Ⅰ1c,所述上终板1的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夹持凸台Ⅰ1d;

所述下终板2的下表面设有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a,所述下终板2的上表面设有椭球形凹槽2b,所述半球形凸起1b与椭球形凹槽2b匹配构成球槽关节,所述下终板2的下表面设有穿透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a的锥形凸起Ⅱ2c,所述下终板2的侧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夹持凸台Ⅱ2d。

优选的,所述锥形凸起Ⅰ1c和锥形凸起Ⅱ2c的数量均为3个。

优选的,所述锥形凸起Ⅰ1c和锥形凸起Ⅱ2c均为三棱锥。

优选的,所述夹持凸台Ⅰ1d和夹持凸台Ⅱ2d的数量均为2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孔球面穹顶结构设计,更好匹配椎体解剖形态,降低假体沉陷发生率。

2、本实用新型中终板表面多孔结构利于骨-假体假面骨长入,增加假体远期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终板表面锥形凸起可使假体固定,防止假体移位。

4、本实用新型中球槽关节能够合理地保持所在节段的活动范围和承载功能,从而达到理想的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效果。

5、本实用新型在术中可通过专用夹具夹持各终板,从而保证各终板置于合适的固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上终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下终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终板;1a、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b、半球形凸起;1c、锥形凸起Ⅰ;1d、夹持凸台Ⅰ;2、下终板;2a、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b、椭球形凹槽;2c、锥形凸起Ⅱ;2d、夹持凸台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1和下终板2;

上终板1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a,上终板1的下表面设有半球形凸起1b,上终板1的上表面设有穿透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a的锥形凸起Ⅰ1c,上终板1的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夹持凸台Ⅰ1d。

下终板2的下表面设有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a,下终板2的上表面设有椭球形凹槽2b,半球形凸起1b与椭球形凹槽2b匹配构成球槽关节,下终板2的下表面设有穿透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a的锥形凸起Ⅱ2c,下终板2的侧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夹持凸台Ⅱ2d。

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Ⅰ1a和具有多孔结构的球面穹顶Ⅱ2a能分别与相邻椎体的终板的解剖曲面相契合(与所置换椎体相应一侧接触),并通过锥形凸起Ⅰ1c和锥形凸起Ⅱ2c进行固定。锥形凸起Ⅰ1c和锥形凸起Ⅱ2c的数量均为3个,形状为三棱锥,使之固定稳定。夹持凸台Ⅰ1d和夹持凸台Ⅱ2d的数量均为2个,夹持凸台Ⅰ1d和夹持凸台Ⅱ2d上分别设有与专用夹具配合的孔;术中,可通过专用夹具夹持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凸台Ⅰ1d和夹持凸台Ⅱ2d,并将上下终板安装于合适位置,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假体的安装位置,提高了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术中能够保留上下椎体的解剖曲面,减少椎体原有结构破坏,且多孔终板结构具有促进骨长入潜能,使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具有长期稳定能力;球槽关节具有旋转、屈伸、侧弯等三维多个自由度活动,满足人体内正常椎间盘的运动功能,本实用新型在此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