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160发布日期:2019-02-22 22:0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止血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注射器,应用在战场等特殊急救领域。



背景技术:

解决失血问题仍是目前战创伤处理当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类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无法控制大量失血的病例占可挽回死亡病例中的90%。

目前战场上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存在着止血不完全、操作不简便、不能单手使用、压力不易控制和观察等缺点,另外还易造成严重的疼痛或组织损伤。使用部队现行列装的止血带后远端组织容易发生缺血性损伤,引起组织坏死,厌氧感染从而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害怕导致肢体坏死,因而不鼓励战场上使用止血带。

从以上可以看出战场上控制躯干和肢体连接处的失血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当腹股沟区或腋窝处的主要动静脉创伤破裂时,目前战场上所能采取的手段极为有限。

通常来说枪弹伤的创面是不规则的,尤其是步枪所造成的创面。若是出现腹股沟区或腋窝处的枪弹伤合并主要的动静脉破裂出血,那么现有采用的局部加压止血或使用止血带包扎止血的方式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枪弹伤、适用于伤者自行操作、能快速填充封闭伤口止血且使用时方便操作、能防止止血操作造成伤口感染的止血注射器己成为当务之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战场需要急救的场合没有合适伤者自行使用的、有效、方便操作的止血物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注射器,其具有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枪弹伤、适用于伤者自行操作、能快速填充封闭伤口止血且使用时方便操作、能防止止血操作造成伤口感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止血注射器,包括的注射器本体、活塞、止血装置和密封插件,所述注射器本体一端设有开口且具有中空筒状注射腔,所述活塞设在注射腔内并能沿该注射腔的轴线方向活动,该活塞将注射腔分割为靠近开口端的第一子腔体和背离开口端的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二子腔体内填充有高压气体;所述止血装置包括止血链,所述止血链包括多个由吸收液体会膨胀的材料制成的止血单元和设置在相邻两个止血单元之间的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线,所述各止血单元吸收伤口的液体膨胀后能相互挤压填充覆盖伤口以实现对伤口的止血;第一子腔体连通所述开口,注射器本体靠近该开口的内壁上设有向所述注射腔内延伸而出的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能防止活塞脱出注射腔;该止血装置填充在第一子腔体内,位于所述止血装置端部的一个止血单元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处;所述密封插件包括插件本体和由插件本体的一末端延伸而出的用于拉动插件本体的拉手,所述注射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一限位块与开口之间的供所述插件本体沿着垂直于注射器本体中轴线方向贯通该侧壁伸入注射腔内的插件槽,所述注射器本体的内壁在其正对该插件槽位置处设有用于卡放插件本体另一末端的卡槽,插件本体与插件槽之间和插件本体与卡槽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使得插件本体通过插件槽伸入注射腔并卡在卡槽内后能密封开口。

现战场急救用止血物多为绷带,其操作不便且止血效果不佳、副作用大,除此之外无其他有效的止血装置。因此,申请人特别设计了本申请的止血注射器。该止血注射器的使用极其方便,伤员将止血注射器的开口对准伤口后,抽出密封插件,该止血注射器的第一子腔体中填充的高压气体即推送活塞向开口方向运动,以将第二子腔体中填充的止血装置从开口处推出。通过上述步骤受了枪弹伤的伤员能自行快速将其放入伤口内。止血装置采用止血链式设计,当止血单元吸收血液或组织液膨胀后,伤口被封闭,同时再将伤口表面进行适当的封堵固定,例如绷带简单捆绑、采用医用胶布将伤口表面进行黏贴等办法,以达到止血效果。其便于携带易用、止血效果好、特别适合枪弹创口等大面积的创口止血,能避免采用传统止血带捆扎止血带来的种种弊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争取到更长的后送时间以便分级救治。

所述拉手上设有多个向注射器本体外壁方向延伸至扣置并固定连接于注射器本体外壁上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限位块加固了密封插件的封闭牢固度。

所述每个第二限位块上均设有易断口,用力按压该易断口能使第二限位块断裂。

易断口的设计能进一步降低使用难度,提高使用便捷度。

所述注射器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面呈凹凸状的握持部件。

该握持部件可有效防滑。

所述每个止血单元的外壁上间隔分布有倒钩,在所述止血装置被放到伤口处使止血链与伤口接触时,每个止血单元的倒钩能与伤口或另一止血单元的倒钩相勾连起到固定位置防脱落的作用。

倒钩的设计能快速固定止血单元,提高止血效率。

所述倒钩由止血单元外壁延伸而出。

止血单元与倒钩的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

每个止血单元的倒钩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所述每个止血单元内部设有用于将该止血单元上各倒钩连接在一起的倒钩内芯,该倒钩内芯为连接条,所述止血单元吸收液体膨胀后会将所述倒钩包裹在止血单元内部。

所述止血单元的设计能在使用时让止血装置快速定位、定位牢固且不脱出。

所述止血单元为正多边体形或异形。

多种止血单元形状的设计可根据需要选择。该多面体状为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或八面体。

所述止血链还包括可溶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于每两个位于奇数位置的止血单元之间以及每两个位于偶数位置的止血单元之间。

这种方案是专门针对作战战士中弹时子弹进入到体内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口所设计的,由于子弹进端的伤口通常是贯通伤,且其创面多为不规则状,将止血链任意堆放进创面内,若止血单元分布不均那么很容易堵塞伤口,因而在后期清创时不容易将止血链取出;而各止血单元由第二连接线连接固定成波浪状排列后,各止血单元能在不规则贯通伤的创面内均匀排列不堵塞伤口,这样大大方便了将止血链从伤口中取出。

同时,这里可溶性连接线的目的是在使用前使各止血单元能够始终保持波浪状排列,而当止血链放入到伤口后,可溶性接线被血水融化,因而在后期清创拆除止血链的时候各止血单元串联成线从而可以很方便的从伤口里抽出。

所述止血链还包括串设于第一连接线上的至少一个用于辅助止血的功能囊体,该功能囊体包括外壁和由该外壁包围而成的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内填充有气体、能对坏死组织进行染色的染料或者抗炎药物的其中任一种,所述外壁在止血单元吸收液体膨胀后能受挤压破裂。

功能囊体的设置能增加止血链的效果。所述功能囊体内部充有气体作用是调节伤口处的压迫力以及为止血单元的膨胀腾出一定的空间,防止由于止血单元膨胀过度而造成伤口四周组织撕裂。能对坏死组织进行染色的染料的作用是对伤口附近坏死组织进行染色,以便后期对伤口的坏死组织进行清创,染料通常选用亚甲蓝。抗炎药物作用是对伤口附近的组织进行抗感染处理,防止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

另外,通常每百个止血单元中止血单元的数量为50-80个、内部充气的功能囊体的数量为5-10个、内部装有能对坏死组织进行染色的染料的功能囊体的数量为5-10个、内部装有抗炎药物的的功能囊体的数量为10-20个,这里各止血单元与各功能囊体既可以随机串接也可以有规律的排列串接。

所述外壁上设置有薄壁区域。

该薄壁区域的壁厚和其他区域的功能囊体的壁厚不同从而在该薄壁区域内形成应力集中区,从而在止血单元膨胀压迫功能囊体时该薄壁区域更容易被挤破。

所述各止血单元和功能囊体依序拼合后呈子弹状。

子弹状的设计达到更方便将止血链填入伤口内的效果。

所述吸收液体会膨胀的材料为可溶材料、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高膨溶壳聚糖海绵或瑞纳水凝胶。

优选的材料膨胀速度快、填充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止血注射器使用便捷,适合单人操作且止血效果好,能快速将止血装置送入伤口,同时也能避免由于止血操作造成的伤口感染;

2)该止血注射器中的止血装置采用由棱角设有倒钩的多面体状止血单元的止血链,其不易从伤口处滑落,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枪弹伤、操作简便、能快速填充封闭伤口止血;

3)可溶材料制成的倒钩或由倒钩内芯相互连接的倒钩搭配吸收液体后膨胀并将所述倒钩包裹内部的止血单元设计使得止血装置更易从伤口中取出;

4)采用可溶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线对止血链的形状进行固定,方便将止血链快速地放入伤口;

5)功能囊体的设计近一步提升了止血效果;

6)用于推送该止血装置的注射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结构示意图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实施例2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实施例3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实施例4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实施例5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实施例6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注射器本体1、活塞2、止血装置3、密封插件4、第二限位块5、开口11、注射腔12、第一限位块13、插件槽14、卡槽15、密封圈16、握持部件17、止血链31、插件本体41、拉手42、易断口51、第一子腔体121、第二子腔体122、止血单元311、第一连接线312、第二连接线313、功能囊体314、倒钩3111、倒钩内芯3112、外壁3141、中空腔体3142、薄壁区域31411、染料31421、抗炎药物31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止血注射器包括的注射器本体1、活塞2、止血装置3和密封插件4,所述注射器本体1一端设有开口11且具有中空筒状注射腔12,所述活塞2设在注射腔12内并能沿该注射腔12的轴线方向活动,该活塞2将注射腔12分割为靠近开口11端的第一子腔体121和背离开口11端的第二子腔体122,所述第二子腔体122内填充有高压气体;所述止血装置3包括止血链31,所述止血链31包括多个由吸收液体会膨胀的材料制成的止血单元311和设置在相邻两个止血单元311之间的用于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线312,所述各止血单元311吸收伤口的液体膨胀后能相互挤压填充覆盖伤口以实现对伤口的止血;第一子腔体121连通所述开口11,注射器本体1靠近该开口11的内壁上设有向所述注射腔12内延伸而出的第一限位块13,该第一限位块13能防止活塞2脱出注射腔12;该止血装置3填充在第一子腔体121内,位于所述止血装置3端部的一个止血单元311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块13处;所述密封插件4包括插件本体41和由插件本体41的一末端延伸而出的用于拉动插件本体41的拉手42,所述注射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一限位块13与开口11之间的供所述插件本体41沿着垂直于注射器本体1中轴线方向贯通该侧壁伸入注射腔12内的插件槽14,所述注射器本体1的内壁在其正对该插件槽14位置处设有用于卡放插件本体41另一末端的卡槽15,插件本体41与插件槽14之间和插件本体41与卡槽15之间均设有密封圈16,使得插件本体41通过插件槽14伸入注射腔12并卡在卡槽15内后能密封开口11。所述拉手42上设有多个向注射器本体1外壁方向延伸至扣置并固定连接于注射器本体1外壁上的第二限位块5。

所述每个第二限位块5上均设有易断口51,用力按压该易断口51能使第二限位块5断裂。

所述注射器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面呈凹凸状的握持部件17。

所述吸收液体会膨胀的材料为可溶材料、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高膨溶壳聚糖海绵或瑞纳水凝胶。

所述止血单元为正多边体形或异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2所示,所述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外壁上间隔分布有倒钩3111,在所述止血装置3被放到伤口处使止血链31与伤口接触时,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能与伤口或另一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相勾连起到固定位置防脱落的作用。

所述倒钩3111由止血单元311外壁延伸而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3所示,所述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外壁上间隔分布有倒钩3111,在所述止血装置3被放到伤口处使止血链31与伤口接触时,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能与伤口或另一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相勾连起到固定位置防脱落的作用。

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所述每个止血单元311内部设有用于将该止血单元311上各倒钩3111连接在一起的倒钩内芯3112,该倒钩内芯3112为连接条,所述止血单元311吸收液体膨胀后会将所述倒钩3111包裹在止血单元311内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所述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外壁上间隔分布有倒钩3111,在所述止血装置3被放到伤口处使止血链31与伤口接触时,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能与伤口或另一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相勾连起到固定位置防脱落的作用。

所述止血链31还包括串设于第一连接线312上的至少一个用于辅助止血的功能囊体314,该功能囊体314包括外壁3141和由该外壁3141包围而成的中空腔体3142,该中空腔体3142内填充有气体、能对坏死组织进行染色的染料31421或者抗炎药物31422的其中任一种,所述外壁3141在止血单元311吸收液体膨胀后能受挤压破裂。

所述外壁3141上设置有薄壁区域3141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所述止血链31还包括可溶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线313,所述第二连接线313分别连接于每两个位于奇数位置的止血单元311之间以及每两个位于偶数位置的止血单元311之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6所示,所述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外壁上间隔分布有倒钩3111,在所述止血装置3被放到伤口处使止血链31与伤口接触时,每个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能与伤口或另一止血单元311的倒钩3111相勾连起到固定位置防脱落的作用。

所述止血链31还包括串设于第一连接线312上的至少一个用于辅助止血的功能囊体314,该功能囊体314包括外壁3141和由该外壁3141包围而成的中空腔体3142,该中空腔体3142内填充有气体、能对坏死组织进行染色的染料31421或者抗炎药物31422的其中任一种,所述外壁3141在止血单元311吸收液体膨胀后能受挤压破裂。

所述外壁3141上设置有薄壁区域31411。

所述各止血单元和功能囊体依序拼合后呈子弹状。

所述止血链31还包括可溶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线313,所述第二连接线313分别连接于每两个位于奇数位置的止血单元311之间以及每两个位于偶数位置的止血单元311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注射器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