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钉外套筒微调置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690发布日期:2019-05-21 21:2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经皮椎弓根钉外套筒微调置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经皮椎弓根钉外套筒微调置入器。



背景技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脊柱微创通道手术是脊柱骨折后维持脊柱稳定不可或缺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进行置钉前,需要使用穿刺针进行椎弓根穿刺定位,以确定最佳置钉位置。由于C型臂的射线对人体伤害大,不能在C型臂照射下进行椎弓根的穿刺定位,固椎弓根定位并非不能一锤定音,常常需要调整穿刺部位。

目前,在进行穿刺定位过程中,手术人员都是直接使用穿刺针在 C型臂照射后确定大概位置后盲目穿刺,将穿刺针立于椎弓根上,再用C型臂照射后向最佳穿刺点逐渐进行调整,尤其是手术经验不足的年轻医师,由于缺乏经验,在调整时经常不能良好掌控调整的相对角度和相对距离,而导致多次调整都无法到达最佳穿刺位置,这需要不断地使用C型臂进行透视,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射线剂量;且多次穿刺对椎弓根的损伤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皮椎弓根外套筒微调置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柱体和固定钉,所述柱体呈圆柱体形状,所述柱体内沿轴向设有腰形的孔道,所述孔道连通柱体前端和后端,所述孔道上侧沿轴向活动设置有第一圆筒,所述孔道的下侧沿轴向固设第二圆筒,所述固定钉的尖端从第二圆筒的后端穿入后从孔道的前端穿出,所述固定钉与第二圆筒的内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圆筒可在孔道内上下移动,所述柱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的距离的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柱体的后端在孔道的一直边的边缘设有距离刻度,距离刻度的起点对准第二筒体的轴心,所述距离刻度的终点对准第一筒体的轴心,所述第二筒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以第二筒体的轴心为圆心的角度刻度,所述角度刻度的一端与第二筒体的内壁相接,所述固定钉的表面沿轴向设有标记线。

使用原理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皮椎弓根钉外套筒微调置入器进行椎弓根穿刺定位时,首先将固定钉的尖端穿从第二圆筒的后端穿入后从孔道的前端穿出,然后使用C型臂透视患者需要手术的位置,确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椎弓根位置,然后移开C型臂,在需要进行手术的椎弓根上的皮肤上进行切口。然后将固定钉钉入椎弓根上,使固定钉固定在椎弓根的表层骨质上,然后将柱体向固定钉的钉入端滑动,使柱体的前端穿入患者皮肤上的切口内,此时,固定钉能将柱体立在患者的椎弓根上,然后手术人员将手移开,使用C型臂对手术位置进行透视,在C型臂的显示屏上观察最佳穿刺点相对于固定钉在椎弓根上的钉入点的方位,然后移开C型臂,以固定钉为轴心转动柱体,根据固定钉上的标记线和第二圆筒上的角度刻度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便能观察到转动的角度,以将设于柱体内的第一圆筒的轴心线位置转动到靠近最佳穿刺位置的方向。然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调节第一圆筒相对于第二圆筒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刻度便可以观察到第一圆筒相对于第二圆筒的轴心的具体距离,以将第二圆筒调整到靠近最佳穿刺点的位置。然后将穿刺针插入第一圆筒,使穿刺针的针尖抵在椎弓根上,再使用C臂进行透视,观察穿刺针针尖(即第一圆筒的轴心所对的位置)相对与最佳穿刺点的方位,然后移开C型臂,根据距离刻度和角度刻度对第二圆筒的位置进行微调,便可以将第一圆筒的轴心对准最佳穿刺点,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第二圆筒穿入便可以穿入最佳穿刺点。而不会盲目地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来寻找最佳穿刺位置,方便将穿刺针穿入最佳穿刺点的位置,避免了多次C型臂照射和穿刺都不能穿到最佳穿刺点,减少了使用C型臂照射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射线剂量,减少了穿刺针在椎弓根上的穿刺次数,减少了椎弓根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板、调节螺栓和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在柱体上方,所述柱体上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连通孔道和柱体的外表面的通孔,两根所述连接杆分设于两个通孔内,针对每根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后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的筒壁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柱体在两个通孔连线的中部位置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板在与凹槽相对的位置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栓的旋入端穿过螺孔后抵接在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在远离柱体那一端设有旋钮。

进一步,所述固定钉由显影材料制成,所述柱体、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由非显影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柱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后端与柱体的后端平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方便将穿刺针穿入最佳穿刺点的位置,避免了多次C型臂照射和穿刺都不能穿到最佳穿刺点,减少了使用C型臂照射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射线剂量,减少了穿刺针在椎弓根上的穿刺次数,减少了椎弓根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柱体;2、固定钉;3、孔道;4、第一圆筒;5、第二圆筒;6、距离刻度;7、角度刻度;8、标记线;9、连接板;10、调节螺栓;11、连接杆;12、通孔;13、凹槽;14、螺孔;15、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柱体1和固定钉2,柱体1呈圆柱体形状,柱体1内沿轴向设有腰形的孔道3,孔道3连通柱体1前端和后端,孔道3上侧沿轴向活动设置有第一圆筒4,孔道3的下侧沿轴向固设第二圆筒5,固定钉2的尖端从第二圆筒5的后端穿入后从孔道3的前端穿出,固定钉2与第二圆筒5的内腔间隙配合,第一圆筒 4可在孔道3内上下移动,柱体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圆筒4 与第二圆筒5之间的距离的位置调节装置,柱体1的后端在孔道3的一直边的边缘设有距离刻度6,距离刻度6的起点对准第二筒体5的轴心,距离刻度6的终点对准第一筒体4的轴心,第二筒体5的后端面上设有以第二筒体5的轴心为圆心的角度刻度7,角度刻度7的一端与第二筒体5的内壁相接,固定钉2的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标记线 8。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皮椎弓根钉外套筒微调置入器进行椎弓根穿刺定位时,首先将固定钉2的尖端穿从第二圆筒4的后端穿入后从孔道3的前端穿出,然后使用C型臂透视患者需要手术的位置,确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椎弓根位置,然后移开C型臂,在需要进行手术的椎弓根上的皮肤上进行切口。然后将固定钉2钉入椎弓根上,使固定钉2固定在椎弓根的表层骨质上,然后将柱体1向固定钉2的钉入端滑动,使柱体1的前端穿入患者皮肤上的切口内,此时,固定钉2能将柱体1立在患者的椎弓根上,然后手术人员将手移开,使用C型臂对手术位置进行透视,在C型臂的显示屏上观察最佳穿刺点相对于固定钉2在椎弓根上的钉入点的方位,然后移开C型臂,以固定钉2为轴心转动柱体1,根据固定钉2上的标记线8和第二圆筒 5上的角度刻度7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便能观察到转动的角度,以将设于柱体1内的第一圆筒4的轴心线位置转动到靠近最佳穿刺位置的方向。然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调节第一圆筒4相对于第二圆筒5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刻度6便可以观察到第一圆筒4相对于第二圆筒5 的轴心的具体距离,以将第二圆筒5调整到靠近最佳穿刺点的位置。然后将穿刺针插入第一圆筒4,使穿刺针的针尖抵在椎弓根上,再使用C臂进行透视,观察穿刺针针尖(即第一圆筒的轴心所对的位置) 相对与最佳穿刺点的方位,然后移开C型臂,根据距离刻度和角度刻度对第二圆筒5的位置进行微调,便可以将第一圆筒4的轴心对准最佳穿刺点,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第二圆筒5穿入便可以穿入最佳穿刺点。而不会盲目地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来寻找最佳穿刺位置,方便将穿刺针穿入最佳穿刺点的位置,避免了多次C型臂照射和穿刺都不能穿到最佳穿刺点,减少了使用C型臂照射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射线剂量,减少了穿刺针在椎弓根上的穿刺次数,减少了椎弓根的损伤。

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板9、调节螺栓10和两根连接杆11,连接板9水平设置在柱体1上方,柱体1上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连通孔道3和柱体1的外表面的通孔12,两根连接杆11分设于两个通孔 12内,针对每根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一端穿过通孔12后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4的筒壁上,连接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9上,柱体1在两个通孔12连线的中部位置设有凹槽13,连接板9在与凹槽13相对的位置设有螺孔14,调节螺栓10的旋入端穿过螺孔14后抵接在凹槽13内。使用时,只需要将调节螺栓10抵在凹槽13内,然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栓10,即可以带动连接板9做靠近或者柱体1的运动,连接板9带动两根连接杆11向孔道3内或者向孔道3外运动,连接杆11带动第一圆筒4沿孔道3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圆筒5,即可以调节第一圆筒4相对于第二圆筒5之间的距离,且通过调节螺栓10与螺孔14的配合,在调节过程十分稳定,方便控制调整距离。

调节螺栓10在远离柱体1那一端设有旋钮15。方便通过旋钮15 转动调节螺栓10。

固定钉2由显影材料制成,所述柱体1、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 5由非显影材料制成。使柱体1、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不会遮挡固定钉2和椎弓根的显影。

第一圆筒4、第二圆筒4和柱体1的长度相同,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的后端与柱体1的后端平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