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应室专用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254发布日期:2018-11-02 21:2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应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供应室专用运输车。



背景技术:

供应室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从供应室到使用科室,通常会采用运输车来进行医疗器械的运输,但是一些医疗器械的重量较大或者不好搬运,不利于医疗器械在运输车上进行装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供应室专用运输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供应室专用运输车,包括车箱、扶手和通过滚轮架设置在车箱下侧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箱包括底板和围成方形空间的四个侧板,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板和后侧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前侧板的上端与左右两个侧板铰接,所述的底板的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的长度方向沿底板的前后方向,所述的底板的上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的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底板的上侧,底板的下侧设置有丝杠,所述的丝杠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的丝杠上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通过连接座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座包括固定座和移动座,所述的移动座滑动套设在固定座内,所述的移动座内设置有齿条,所述的固定座内设置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底板的下侧设置有方杆,所述的方杆的两端转动设置在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的齿轮滑动套在方杆上。

根据所述的供应室专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侧板与左右两个侧板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钩状,所述的支撑杆的远离钩头的一端铰接在前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两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挂孔。

根据所述的供应室专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根据所述的供应室专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杠和方杆均连接有摇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运输医疗器械时,将医疗器械由小车转移到工作面上时,通过转动丝杠的摇杆使丝杠转动,丝杠转动通过滑块带动移动板向前移动,直至移动板上装载医疗器械的部分移动至工作面上,医护人员再将医疗器械转移到工作面上,当需要调节移动板的高度时,还可以通过转动方杆,方杆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移动座在固定座内向上移动,提升移动板的高度,以表面医护人员更方便的移动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方便的进行医疗器械的转动,更加省力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处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扶手;2:车箱;3:滚轮架;4:滚轮;5:移动板;6:底板;7:方杆;8:丝杠;9:滑块;10:连接座;11:移动座;12:齿条;13:齿轮;14、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畅通式加强拼接格栅,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包括车箱2、扶手1和通过滚轮架3设置在车箱2下侧的滚轮4,所述的车箱2包括底板6和围成方形空间的四个侧板,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板和后侧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6上,所述前侧板的上端与左右两个侧板铰接,所述的底板6的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的长度方向沿底板6的前后方向,定义运输车的行进方向为前,所述的底板6的上侧设置有移动板5,所述的移动板5滑动连接在底板6的上侧,底板6的下侧设置有丝杠8,所述的丝杠8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底板6的前后两侧,所述的丝杠8上设置有滑块9,所述的滑块9通过连接座10与移动板5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座10包括固定座14和移动座11,所述的移动座11滑动套设在固定座14内,所述的移动座11内设置有齿条12,所述的固定座14内设置有齿轮13,所述的齿轮13与齿条12啮合连接,底板6的下侧设置有方杆7,所述的方杆7的两端转动设置在底板6的前后两侧,所述的齿轮13滑动套在方杆7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侧板与左右两个侧板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钩状,所述的支撑杆的远离钩头的一端铰接在前侧板上,所述的左右两侧板上设置有多个挂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滚轮4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丝杠8和方杆7均连接有摇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运输医疗器械时,将医疗器械由小车转移到工作面上时,通过转动丝杠的摇杆使丝杠转动,丝杠转动通过滑块带动移动板向前移动,直至移动板上装载医疗器械的部分移动至工作面上,医护人员再将医疗器械转移到工作面上,当需要调节移动板的高度时,还可以通过转动方杆,方杆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移动座在固定座内向上移动,提升移动板的高度,以表面医护人员更方便的移动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方便的进行医疗器械的转动,更加省力高效。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