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310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小叶增生是青年妇女常见多发病,临床以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及局部疼痛为特征,在女性良性肿瘤中占首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妇女怀孕率,而且有恶变可能。本病是乳房的非炎症性疾病,属中医“乳癖”、“乳核”范围,多因思虑伤脾,水湿不运,聚面成痰,或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为患所致,当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通络为治,因此,研发一种用于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是十分有前景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通络之功效,且疗效确切的用于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按照重量份计算,本发明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是由中药原料檀香25-35g、香附12-18g、紫苏叶12-18g、吴茱萸15-25g、白芷15-25g、丹参15-25g、陈皮25-35g、公丁香15-25g、金银花25-35g、蒲公英15-25g、黄檗20-30g、大黄20-30g、赤芍20-30g、夏枯草25-35g、三棱25-35g、地苦胆25-35g、皂角刺25-35g、猫爪草25-35g、鸡血藤25-35g、艾叶25-35g、鹿衔草25-35g、鸭跖草15-25g、忍冬藤20-30g、泽兰25-35g、知母15-25g、路路通12-18g、郁金12-18g、甘草25-35g制备而成。

优选为:按照重量份计算,它是由中药原料檀香30g、香附15g、紫苏叶15g、吴茱萸20g、白芷20g、丹参20g、陈皮30g、公丁香20g、金银花30g、蒲公英20g、黄檗25g、大黄25g、赤芍25g,夏枯草30g、三棱30g、地苦胆(山慈菇)30g、皂角刺30g、猫爪草30g、鸡血藤30g、艾叶30g、鹿衔草30g、鸭跖草20g、忍冬藤20g、泽兰30g、知母20g、路路通15g,郁金15g、甘草30g制备而成。

前述治疗乳廦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檀香25-35g、香附12-18g、紫苏叶12-18g、吴茱萸15-25g、白芷15-25g、丹参15-25g、陈皮25-35g、公丁香15-25g、金银花25-35g、蒲公英15-25g、黄檗20-30g、大黄20-30g、赤芍20-30g、夏枯草25-35g、三棱25-35g、地苦胆25-35g、皂角刺25-35g、猫爪草25-35g、鸡血藤25-35g、艾叶25-35g、鹿衔草25-35g、鸭跖草15-25g、忍冬藤20-30g、泽兰25-35g、知母15-25g、路路通12-18g、郁金12-18g、甘草25-35g以上诸药择净,放入锅中,每次加清水5000ml,共水煎3次,合并3次煎液,文火浓缩,调入半量蜂蜜,收膏即成,共制成膏剂200ml。

本发明在临床观察中针对乳廦取得满意效果。

本发明方中方中地苦胆、鸭跖草、忍冬藤、金银花、蒲公英、黄檗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泻火燥湿;;檀香、香附、吴茱萸理气解郁,散热止痛;紫苏叶、知母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白芷、鹿衔草、郁金、泽兰、路路通祛风除湿,破瘀通络,驱风镇痛,散结消瘀;丹参、赤芍、鸡血藤、艾叶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陈皮、公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猫爪草、夏枯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解毒祛瘀;三棱、皂角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通络之功效。

本发明的药材质量标准如下:

药材来源:全部来源黔南地区地产的苗药。

药材质量标准:

1.檀香:本品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檀香”项下规定。

2.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香附”项下规定。

3.紫苏叶:本品为perillafrutescens一年生草本植物。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紫苏叶”项下规定。

4.吴茱萸:本品为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吴茱萸”项下规定。

5.白芷:本品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白芷”项下规定。

6.丹参: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丹参”项下规定。

7.陈皮:本品为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陈皮”项下规定。

8.公丁香:本品为没有开花的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公丁香”项下规定。

9.金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金银花”项下规定。

10.蒲公英:本品为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蒲公英”项下规定。

11.黄檗:本品为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黄檗”项下规定。

12.大黄:本品为自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药用大黄rheumoffcinale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大黄”项下规定。

13.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赤芍”项下规定。

14.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夏枯草”项下规定。

15.三棱: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三棱”项下规定。

16.地苦胆(山慈菇):本品双子叶植物纲防己科常绿缠绕藤本植物。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山慈菇”项下规定。

17.皂角刺: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皂角刺”项下规定。

18.猫爪草:本品为ranunculusternatusthunb.毛莨科,毛莨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猫爪草”项下规定。

19.鸡血藤:本品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菟丝子科、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常绿木质藤本。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鸡血藤”项下规定。

20.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艾叶”项下规定。

21.鹿衔草:本品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鹿衔草”项下规定。

22.鸭跖草:本品为commelina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鸭跖草”项下规定。

23.忍冬藤: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茎枝。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忍冬藤”项下规定。

24.泽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泽兰”项下规定。

25.知母: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知母”项下规定。

26.路路通: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路路通”项下规定。

27.郁金: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rc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郁金”项下规定。

28.甘草:本品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质量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10版“甘草”项下规定。

本发明的产品名称:苗药乳癖散结膏。

性状:本发明的产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具有香气、味甜、辛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通络。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规格:每瓶200ml。

有效期:12个月。

本发明的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乳廦(乳腺小叶增生)患者。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乳廦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乳廦辨证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8-45岁的女性患者;(3)未伴有其它影响治疗和检测指标的疾病;(4)愿接受检查治疗者;(5)患者签署的同意参加本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保证完成疗程者。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除规定用药外,长期服用治疗本病的西药或其他药物未停服者;(3)合并有心、脑、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

系统等严重疾病者;(4)年龄在18岁以下或45岁以上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7)根据研究者的判断,认为不宜入选者。(7)未严格按要求参加研究,或重要资料不全者。

1.5终止研究标准(1)实验中未能坚持按医嘱用药或自行换用其他药物治疗者;(2)实验中乳廦(乳腺小叶增生)加重不能继续治疗者;(3)出现严重不良事件;(4)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分组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苗药乳廦散结膏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2.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乳癖消片内服治疗,3片/次,3次/d,治疗2个月经周期。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口服苗药乳廦散结膏,每次10ml,每日3次。治疗2个月经周期。

2.2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2.1.安全性观测

在用药前及疗程结束时各检测一次,如试验过程中出现试验指标的异常,应复查至正常。

(1)一般体格检查;

(2)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测;

2.2.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患者乳房疼痛和肿块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停药3个月没有复发和恶变;显效:患者乳房疼痛和肿块等临床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有效:患者乳房疼痛和肿块等临床症状稍微减轻,肿块缩小50%以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2.3统计分析所有资料均在计算机上由spss20.0版本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100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43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100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无更年期表现病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更年期表现4例,两组不良反应病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苗药乳廦散结膏治疗乳廦(乳腺小叶增生)的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通络之功效。临床上治疗乳廦(乳腺小叶增生)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原料:檀香30g、香附15g、紫苏叶15g、吴茱萸20g、白芷20g、丹参20g、陈皮30g、公丁香20g、金银花30g、蒲公英20g、黄檗25g、大黄25g、赤芍25g,夏枯草30g、三棱30g、地苦胆30g、皂角刺30g、猫爪草30g、鸡血藤30g、艾叶30g、鹿衔草30g、鸭跖草20g、忍冬藤20g、泽兰30g、知母20g、路路通15g,郁金15g、甘草30g。

制备方法:将檀香30g、香附15g、紫苏叶15g、吴茱萸20g、白芷20g、丹参20g、陈皮30g、公丁香20g、金银花30g、蒲公英20g、黄檗25g、大黄25g、赤芍25g,夏枯草30g、三棱30g、地苦胆30g、皂角刺30g、猫爪草30g、鸡血藤30g、艾叶30g、鹿衔草30g、鸭跖草20g、忍冬藤20g、泽兰30g、知母20g、路路通15g,郁金15g、甘草30g以上诸药择净,放入锅中,每次加清水5000ml,共水煎3次,合并3次煎液,文火浓缩,调入半量蜂蜜,收膏即成,共制成膏剂200ml。

实施例2:原料:檀香25g、香附12g、紫苏叶12g、吴茱萸18g、白芷18g、丹参18g、陈皮25g、公丁香18g、金银花25g、蒲公英18g、黄檗20g、大黄20g、赤芍20g,夏枯草35g、三棱35g、地苦胆35g、皂角刺35g、猫爪草35g、鸡血藤35g、艾叶35g、鹿衔草35g、鸭跖草25g、忍冬藤25g、泽兰25g、知母15g、路路通12g,郁金12g、甘草25g。

制备方法:将檀香25g、香附12g、紫苏叶12g、吴茱萸18g、白芷18g、丹参18g、陈皮25g、公丁香18g、金银花25g、蒲公英18g、黄檗20g、大黄20g、赤芍20g,夏枯草35g、三棱35g、地苦胆35g、皂角刺35g、猫爪草35g、鸡血藤35g、艾叶35g、鹿衔草35g、鸭跖草25g、忍冬藤25g、泽兰25g、知母15g、路路通12g,郁金12g、甘草25g以上诸药择净,放入锅中,每次加清水5000ml,共水煎3次,合并3次煎液,文火浓缩,调入半量蜂蜜,收膏即成,共制成膏剂200ml。

实施例3:

原料:檀香35g、香附20g、紫苏叶20g、吴茱萸25g、白芷25g、丹参25g、陈皮35g、公丁香25g、金银花35g、蒲公英25g、黄檗30g、大黄30g、赤芍30g,夏枯草25g、三棱25g、地苦胆25g、皂角刺25g、猫爪草25g、鸡血藤25g、艾叶25g、鹿衔草25g、鸭跖草25g、忍冬藤25g、泽兰30g、知母20g、路路通15g,郁金15g、甘草30g。

制备方法:将檀香35g、香附20g、紫苏叶20g、吴茱萸25g、白芷25g、丹参25g、陈皮35g、公丁香25g、金银花35g、蒲公英25g、黄檗30g、大黄30g、赤芍30g,夏枯草25g、三棱25g、地苦胆25g、皂角刺25g、猫爪草25g、鸡血藤25g、艾叶25g、鹿衔草25g、鸭跖草25g、忍冬藤25g、泽兰30g、知母20g、路路通15g,郁金15g、甘草30g以上诸药择净,放入锅中,每次加清水5000ml,共水煎3次,合并3次煎液,文火浓缩,调入半量蜂蜜,收膏即成,共制成膏剂200m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