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164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与外阴不洁、内环境失调、抗生素的滥用有一定的联系并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率已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因身体的虚弱或阴道内菌群失调(如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阴道冲洗过频,诱发的双重感染)、月经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引起的阴道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临床主要症状: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内分泌物黏稠,呈白色豆渣状或凝乳状,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痛,分泌物涂片检查见芽胞和假菌丝,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口服消炎的西药(如硝呋太尔胶囊)及配合杀菌洗液的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女性生殖道的特殊解剖特点,易导致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但目前临床上尚未出现有效药物,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对于西药,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小作用的优势,中医采用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霉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带下”等范畴,多由肝脾功能失调所致。因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下注,结于阴器,所以发为带下增多,黄白相兼,阴中作,甚至奇痒难忍。另因外阴不洁、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流注所致。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多伴有带下色黄、量多。湿热多为霉菌性阴道炎内因,毒邪为其外因,由其二者共同相互作用而使得患者病情缠绵,久治难愈。日久则湿热之邪必然伤阴,从而出现阴伤。肝肾不足,精血虚少是本病发生的内因血虚风燥,脉络瘀阻,是本病的病理转机,补泄兼施,内外同治为治疗原则。清热祛湿、杀菌止痒、滋养肝肾、养血活血,为本病的治疗方法。以外治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阴道炎的病机主要是湿热,脾、肾两虚所致,方中选择白藓皮清热燥湿;白牛膝能解毒消肿;又配以半枝莲、地肤子、败酱草、木槿皮四药合用清热解毒兼能利湿;胡黄连可清湿热,天葵子、白花蛇舌草、马兰根三药相须为用,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再选用红藤、泽兰,加强方药活血之功,辅以木芙蓉叶、叶下珠、天仙藤、紫草可活血行气、解毒消肿;方药配以补骨脂、黄精能补肾健脾,兼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女贞叶解毒散瘀;再配鱼腥草、枳壳加强方药清热解毒,、最后加入榧子起杀虫止痒之功。诸药合用,使全方起到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温肾健脾、杀虫止痒的作用。用于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赤白带下,阴痒阴肿,霉菌引起的阴道炎、外阴炎等。

本发明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是由如下原料药组成:白藓皮、白牛膝、半枝莲、地肤子、败酱草、木槿皮、胡黄连、天葵子、白花蛇舌草、马兰根、红藤、泽兰、木芙蓉叶、叶下珠、天仙藤、紫草、补骨脂、黄精、女贞叶、鱼腥草、枳壳、榧子。

本发明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白藓皮140~160份、白牛膝140~160份、半枝莲90~110份、地肤子90~110份、败酱草90~110份、木槿皮110~130份、胡黄连140~160份、天葵子90~110份、白花蛇舌草90~110份、马兰根80~100份、红藤80~100份、泽兰70~90份、木芙蓉叶70~90份、叶下珠50~70份、天仙藤50~70份、紫草50~70份、补骨脂50~70份、黄精80~100份、女贞叶70~90份、鱼腥草50~70份、枳壳40~60份、榧子40~60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制剂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白藓皮150份、白牛膝150份、半枝莲100份、地肤子100份、败酱草100份、木槿皮120份、胡黄连150份、天葵子100份、白花蛇舌草100份、马兰根90份、红藤90份、泽兰80份、木芙蓉叶80份、叶下珠60份、天仙藤60份、紫草60份、补骨脂60份、黄精90份、女贞叶80份、鱼腥草60份、枳壳50份、榧子50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制剂是由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白藓皮140份、白牛膝160份、半枝莲110份、地肤子90份、败酱草90份、木槿皮130份、胡黄连160份、天葵子110份、白花蛇舌草110份、马兰根100份、红藤80份、泽兰90份、木芙蓉叶90份、叶下珠50份、天仙藤70份、紫草50份、补骨脂70份、黄精100份、女贞叶70份、鱼腥草70份、枳壳60份、榧子60份。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制剂是由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白藓皮160份、白牛膝140份、半枝莲90份、地肤子110份、败酱草110份、木槿皮110份、胡黄连140份、天葵子90份、白花蛇舌草90份、马兰根80份、红藤100份、泽兰70份、木芙蓉叶70份、叶下珠70份、天仙藤50份、紫草70份、补骨脂50份、黄精80份、女贞叶90份、鱼腥草50份、枳壳40份、榧子40份。

本发明的中药活性组分可以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各种辅料,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外用制剂,如洗剂、凝胶剂、栓剂等剂型。

所述中药制剂剂型为优选为洗剂。

本发明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工艺步骤组成:

取白藓皮、白牛膝、半枝莲、地肤子、败酱草、木槿皮、胡黄连、天葵子、白花蛇舌草、马兰根、红藤、泽兰、木芙蓉叶、叶下珠、天仙藤、紫草、补骨脂、黄精、女贞叶、鱼腥草、枳壳、榧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8~12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2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7~9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8~16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2000~4000rpm,离心时间10~20min,取上清液,分装,灭菌,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工艺步骤组成:

取白藓皮、白牛膝、半枝莲、地肤子、败酱草、木槿皮、胡黄连、天葵子、白花蛇舌草、马兰根、红藤、泽兰、木芙蓉叶、叶下珠、天仙藤、紫草、补骨脂、黄精、女贞叶、鱼腥草、枳壳、榧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3000rpm,离心时间15min,取上清液,分装,灭菌,即得。

方中各方药来源,性味及功效作用如下:

白藓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牛膝,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Brachystemma calycinu D.Don的根。性味,甘,苦,性平。功效,活血化瘀,通淋泄浊,解毒消肿。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on的干燥全草。性味,辛、苦,寒。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寒。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ex Link.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木槿皮,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性味,甘,微温。功效,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功效,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

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性味,甘、淡,凉。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马兰根,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Bip的全草及根。性味,辛、苦,寒。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

红藤,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的藤茎。性味:味苦,平。功能: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温。功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

木芙蓉叶,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性味,辛,平。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叶下珠,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甘,凉。功效,清热利尿,明目,消积。

天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温。功效,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性味,甘、咸,寒。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温。功效,温肾助阳,纳气,止泻。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平。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女贞叶,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叶片,全年可采。性味,苦,性凉。功效,清热明目,解毒散瘀;消肿止咳。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枳壳,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榧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平。功效,杀虫消积,润燥通便。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中的各原料药组分及其配比,是经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摸索出来的。其各药材配伍,使得全方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温肾健脾、杀虫止痒之功效。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佳,同时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经临床试验验证,本发明的中制剂可以改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为91.4%,且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妇炎洁)。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1%和1.2%。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点。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药理学实验

1.试验材料

1.1药物与试剂

本发明中药制剂1组的制备

取白藓皮150g、白牛膝150g、半枝莲100g、地肤子100g、败酱草100g、木槿皮120g、胡黄连150g、天葵子100g、白花蛇舌草100g、马兰根90g、红藤90g、泽兰80g、木芙蓉叶80g、叶下珠60g、天仙藤60g、紫草60g、补骨脂60g、黄精90g、女贞叶80g、鱼腥草60g、枳壳50g、榧子5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3000rpm,离心时间15min,取上清液,即得。

本发明中药制剂2组的制备

取白藓皮140g、白牛膝160g、半枝莲110g、地肤子90g、败酱草90g、木槿皮130g、胡黄连160g、天葵子110g、白花蛇舌草110g、马兰根100g、红藤80g、泽兰90g、木芙蓉叶90g、叶下珠50g、天仙藤70g、紫草50g、补骨脂70g、黄精100g、女贞叶70g、鱼腥草70g、枳壳60g、榧子6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9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6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4000rpm,离心时间10min,取上清液,即得。

本发明中药制剂3组的制备

取白藓皮160g、白牛膝140g、半枝莲90g、地肤子110g、败酱草110g、木槿皮110g、胡黄连140g、天葵子90g、白花蛇舌草90g、马兰根80g、红藤100g、泽兰70g、木芙蓉叶70g、叶下珠70g、天仙藤50g、紫草70g、补骨脂50g、黄精80g、女贞叶90g、鱼腥草50g、枳壳40g、榧子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2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7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2000rpm,离心时间20min,取上清液,即得。

1.2动物及菌株

封闭群,远交系昆明种小鼠,清洁级,雌雄兼用,体重20~25g;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3药品与试剂

妇炎洁洗液(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二甲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

2.1体外抑菌实验:

取11支灭菌试管,每管加人培养基4.0ml,于第l管中加入药液4.0ml,混合后吸取4.0ml,加入第2管中,同法稀释至第10管。从第10管吸出4.0mL于一灭菌空试管中作为空白对照(不加菌液),第11管为阳性生长对照管。1~10管的药液浓度为50,25,12.5,6.25,3.12,1.56,0.78,0.39,0.19,0.10%(mL/mL)。加人菌液:取10-5稀释级的菌液位0.2mL于各抑菌试管及阳性试管中。培养:取上述各试管,白色念珠菌于26℃培养24h,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孢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于36℃培养24h。

表1最低抑菌(MIC)测定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本发明中药制剂1组、2组、3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孢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这也表明,本发明制剂对白色念珠菌所致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

取昆明种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为(20±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组别分别为:1组为生理盐水空白组、对照组(妇炎洁洗液)、本发明中药洗液1组、2组、3组、各组均采用涂抹给药,将药物均匀涂抹于左耳正反两面,一天给药3次,每次间隔30min,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30min,用温水擦拭去药物后,在受试动物左耳两面涂抹100%致炎剂二甲苯,0.1ml/只,右耳不做任何处理,注射后立即涂上述药物,30min后再重复涂药一次。lh后将小鼠断颈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6mm打孔器分别取左右耳相同部位耳片,用天平称重。以每鼠的左耳片与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度。

表2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结果可知,与空白组比较,本发明中药中药制剂1组、2组、3组和对照组(妇炎洁洗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5)。这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本实验结果,为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取白藓皮150g、白牛膝150g、半枝莲100g、地肤子100g、败酱草100g、木槿皮120g、胡黄连150g、天葵子100g、白花蛇舌草100g、马兰根90g、红藤90g、泽兰80g、木芙蓉叶80g、叶下珠60g、天仙藤60g、紫草60g、补骨脂60g、黄精90g、女贞叶80g、鱼腥草60g、枳壳50g、榧子5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3000rpm,离心时间15min,取上清液,加入山梨酸,调节pH值至4.0~5.5,加入水制成中药洗液,搅匀,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

取白藓皮140g、白牛膝160g、半枝莲110g、地肤子90g、败酱草90g、木槿皮130g、胡黄连160g、天葵子110g、白花蛇舌草110g、马兰根100g、红藤80g、泽兰90g、木芙蓉叶90g、叶下珠50g、天仙藤70g、紫草50g、补骨脂70g、黄精100g、女贞叶70g、鱼腥草70g、枳壳60g、榧子6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9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6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4000rpm,离心时间10min,取上清液,加入甘油、聚乙二醇-400,制成凝胶剂,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3

取白藓皮160g、白牛膝140g、半枝莲90g、地肤子110g、败酱草110g、木槿皮110g、胡黄连140g、天葵子90g、白花蛇舌草90g、马兰根80g、红藤100g、泽兰70g、木芙蓉叶70g、叶下珠70g、天仙藤50g、紫草70g、补骨脂50g、黄精80g、女贞叶90g、鱼腥草50g、枳壳40g、榧子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2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7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0.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滤过,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2000rpm,离心时间20min,取上清液,硬脂酸镁、卡波姆,制成中药栓剂,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4

取白藓皮155g、白牛膝145g、半枝莲95g、地肤子105g、败酱草105g、木槿皮115g、胡黄连135g、天葵子95g、白花蛇舌草95g、马兰根85g、红藤95g、泽兰75g、木芙蓉叶75g、叶下珠65g、天仙藤55g、紫草65g、补骨脂55g、黄精85g、女贞叶85g、鱼腥草55g、枳壳45g、榧子4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滤过,分装,离心处理,离心的速率2500rpm,离心时间10min,取上清液,加入山梨酸,调节pH值至4.0~5.5,加入水制成中药洗液,搅匀,分装,灭菌,即得。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成品制剂的疗效,我们将上述具体实施例1中制备的中药洗液,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临床观察及疗效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均为已婚妇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阴道炎患者181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3例、年龄在24~56岁,平均年龄(38.2±1.8)岁;病程5d~5年,平均病程2.1±0.5)年,对照组88例,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39.1±2.1)岁;病程3d~5年,平均病程(2.4±0.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诊断标准

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烧灼感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尿频、尿急、性交疼痛,妇科检查,可见外阴阴道黏膜水肿、潮红,分泌物为典型的豆腐渣或者凝乳状。实验室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放置在有0.9%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镜检看见芽孢或菌丝者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史,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孕期和哺乳期,伴有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

2.3治疗方法

2.3.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妇炎洁洗液(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冲洗后阴道,避开经期,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3.2治疗组

治疗组的患者,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中药洗液10ml冲洗阴道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一日2次。治疗期间,严禁房事。治疗期间,每天更换内裤,并将用过的内裤、毛巾进行消毒,禁食辛辣刺激食品。禁行房事,禁止盆浴、游泳。如遇经期仅以温开水淋洗外阴,禁行阴道冲洗,月经干净2d后可继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真菌镜检阴性,外阴清洁度I度;有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假丝酵母菌、真菌镜检阴性,外阴清洁度II度;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假丝酵母菌、真菌镜检阳性。

2.5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A1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试验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的结果可知,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而对照组仅为7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在两组药物治疗临床观察中,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外阴过敏性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1.1%,而对照组(妇炎洁)的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有2例,1例出现腹痛,3例出现外阴过敏性皮炎,共计6例,发生率6.8%,停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未现不可逆性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14.5%,治疗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1.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这也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