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6930发布日期:2018-06-15 03:5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鼻炎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据文献资料显示:鼻炎,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1)鼻塞,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多涕,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 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5)全身表现 多数人还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2.鼻炎的种类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

(1)慢性鼻炎,长期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导致头晕脑胀,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黏脓性鼻涕常倒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

(2)急性鼻炎 ①初期 1~2天。病人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鼻腔及鼻咽部干燥、灼热感,鼻内发痒,频发喷嚏。②急性期 2~5天。原有症状加重。成人体温38度左右,小儿高达39度以上,常因高热出现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抽搐。

(3)药物性鼻炎,长期使用各种伤害鼻黏膜的鼻炎药物或激光、手术,导致鼻腔持续性鼻塞,时常流鼻血。

(4)萎缩性鼻炎,呼吸恶臭、鼻腔分泌物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抠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常误以为是感冒的初期鼻炎。

天气转凉后,有些病人早上起床后连续打喷嚏、流鼻水,温差大时鼻塞,误以为是感冒而随便吃点感冒药,导致病情日益加重。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鼻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鼻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鼻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以解决鼻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鼻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50~100g、灯芯草15~40g、桑叶50~120g、黄芩30~120g、仙鹤草60~150g、薄荷40~120g、苍耳子30~100g、桔梗50~100g、防风50~100g、生石膏150~650g、辛夷30~120g、生姜30~120g、百合150~560g、茜草60~10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58~90g、灯芯草18~35g、桑叶58~105g、黄芩36~105g、仙鹤草68~130g、薄荷50~105g、苍耳子36~90g、桔梗58~90g、防风58~90g、生石膏180~560g、辛夷38~105g、生姜36~105g、百合180~490g、茜草70~9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80g、灯芯草31g、桑叶95g、黄芩95g、仙鹤草115g、薄荷50~105g、苍耳子36~90g、桔梗58~90g、防风58~90g、生石膏180~560g、辛夷38~105g、生姜36~105g、百合180~490g、茜草70~9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淀粉外,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和淀粉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备成水丸剂(其水丸的粒度为:3.9mm~4.0mm),进而烘干,分装密封即得。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5.5g/次,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食物)。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鼻炎症状消失,病告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灯芯草,性味:淡、平,具有清心热,除烦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性病(如发烧或心火)之口渴,小便不利及尿路感染之淋浊病,小便困难,尿时涩痛等症;

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等症;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薄荷,性味:味辛、性凉,具有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等症;

苍耳子,性味: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等症;

桔梗,性味:苦辛、平,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等;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症;

生石膏,性味:味甘、辛、性大寒,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症;

辛夷,性味:辛、性温,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鼻渊、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等症;

生姜,性味: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等症;

茜草,性味: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效,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阏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鼻炎的原则,从依据鼻炎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鼻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鼻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80g、灯芯草31g、桑叶95g、黄芩95g、仙鹤草115g、薄荷50~105g、苍耳子36~90g、桔梗58~90g、防风58~90g、生石膏180~560g、辛夷38~105g、生姜36~105g、百合180~490g、茜草70~90g,辅料:淀粉适量。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90g、灯芯草35g、桑叶105g、黄芩105g、仙鹤草130g、薄荷105g、苍耳子90g、桔梗90g、防风90g、生石膏560g、辛夷105g、生姜105g、百合490g、茜草90g,辅料:淀粉适量。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苏叶100g、灯芯草40g、桑叶120g、黄芩120g、仙鹤草150g、薄荷120g、苍耳子100g、桔梗100g、防风100g、生石膏650g、辛夷120g、生姜120g、百合560g、茜草100g,辅料:淀粉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鼻炎患者共1680例,年龄为22岁以上的886例,只有794例为22岁以下。168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995例,有效的604例,无效的84例。总有效率达9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