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3498发布日期:2018-11-17 00:36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据国外报道,因细菌感染患严重脓毒血症住入icu的患者病死率达18%~50%。病原菌入侵机体后,导致炎症反应,机体组织在炎症过程中受到破坏,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例如,呼吸器官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胃肠道疾病(腹泻、肠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泌尿生殖道疾病(膀胱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子宫炎),软组织、皮肤和蹄病(蹄腐烂、创伤、脓肿、关节炎)和乳房疾病(乳腺炎)等等。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应采用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和采用抗菌药物清除入侵的细菌。但在实践中鲜见兼有抗炎和抗菌两种作用的治疗药物。并且,为了临床给药方便,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分子常被改造成易溶于水的盐类分子(如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乳酸红霉素、头孢噻呋钠、盐酸四环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等)。但盐类抗菌药物注射后很快吸收、代谢,药物作用时间短,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乳化剂:将吐温-80和甘油以2:0.5~1.5的重量比(w/w)混合均匀,得乳化剂;

2)、配制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先利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头孢噻呋,再加入植物油混合,直至调整二甲基亚砜的浓度至为15~550mg/ml,得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

备注:二甲基亚砜的量只能溶解头孢噻呋即可;

3)、配制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将氟尼辛葡甲胺溶解在水中,得氟尼辛葡甲胺浓度为65~325mg/ml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

4)、以8~15%的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35~45%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和作为余量的乳化剂组成乳制剂原料;上述%为体积%;

先将乳化剂和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再加入(缓慢加入)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混合,得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为澄清透明的含头孢噻呋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纳米乳液体)。

在本发明中:乳化剂的含量约为45~60%;

氟尼辛葡甲胺为水溶性抗炎药物、头孢噻呋为水难溶的抗菌药物。

作为本发明的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茶油、椰子油、棉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或花生油。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如上述方法制备而得的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如上述方法制备而得的纳米乳制剂在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所述细菌例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发明的纳米乳制剂含有水溶性抗炎药物氟尼辛葡甲胺和水难溶的抗菌药物头孢噻呋,还含有吐温-80约29%~39%,甘油约12~22%,植物油约8~15%以及水约40~50%。

在本发明中,所有的成分均能通过常规的市购方式获得,例如,头孢噻呋和氟尼辛葡甲胺可购自武汉远成共创科技有限公司、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吐温-80、甘油可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发明的纳米乳制剂由含头孢噻呋的油相和含氟尼辛葡甲胺的水相两部分组成。用该纳米乳制剂治疗细菌感染,给药后,水相中的氟尼辛葡甲胺迅速进入体内,控制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在油相的头孢噻呋缓慢释放进入动物体内,延长抗菌药物作用时间,二者配合提高了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抗菌药物制成了纳米乳后,在体内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纳米乳(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的制备,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配制乳化剂:将吐温-80和甘油以2:1(w/w)混合均匀,得乳化剂;

2)、配制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先利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头孢噻呋(二甲基亚砜的量只能溶解头孢噻呋即可),再加入植物油混合,直至调整头孢噻呋的浓度至为300mg/ml,得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

植物油的种类具体分别如下表1所述。

3)、配制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将氟尼辛葡甲胺溶解在水中,得氟尼辛葡甲胺浓度为131.7mg/ml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

4)、以9%的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41%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和作为余量(即,50%)的乳化剂组成乳制剂原料;上述%为体积%;

即,先将50ml乳化剂和9ml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59ml混合液体;再加入(缓慢加入,加入时间约2~3分钟)41ml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混合均匀(搅拌约1~2分钟);得抗细菌感染的纳米乳制剂100ml(为澄清透明的含头孢噻呋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纳米乳液体)。

每毫升纳米乳含头孢噻呋和氟尼辛葡甲胺分别为27mg和54mg。

表1.纳米乳中所含成分比例(%)

纳米乳(纳米乳制剂)的性状检测结果:

制得的纳米乳外观为淡黄色澄明液体。亲水性染料亚甲蓝在纳米乳中扩散迅速,而疏水性染料苏丹红ⅲ在纳米乳中基本不扩散,表明乳剂为水包油型;用水稀释纳米乳5~40倍,无浑浊和分层现象;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放置室温,液体颜色显著加深,变浑浊,表明不能耐受高压灭菌;经12000rpm离心15min后,液体无分层和沉淀;在20℃时的粘滞度为371mpa·s(ndj-8s型旋转粘度计,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在25℃,测得纳米乳中油滴平均粒径为60.14nm,聚合物分散系数(pdi)0.161(nanozs型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见图1。

实验1、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纳米乳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

将雌性icr小鼠(18~22g)随机成7组,每组30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4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悬液(5×109cfu)。3h后,小鼠出现精神不振,抱团,呼吸急促,鼠毛蓬乱等症状。

2.药物

甲液:含头孢噻呋钠(sc)(分子式:c19h16n5nao7s3;分子量:545.54)和氟尼辛葡甲胺(fm)(分子式:c21h28f3n3o7;分子量:491.46)的生理盐水溶液。将140.7mg头孢噻呋钠和540mg氟尼辛葡甲胺溶解在100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过滤(0.22μm)除菌,得含头孢噻呋钠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生理盐水溶液,每毫升溶液含头孢噻呋钠1.41mg(相当于2.58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5.4mg(相当于10.99μmol)。

乙液:含头孢噻呋钠(sc)和氟尼辛葡甲胺(fm)的生理盐水溶液。将281.3mg孢噻呋钠和540mg氟尼辛葡甲胺溶解在100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过滤(0.22μm)除菌,得含头孢噻呋钠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生理盐水溶液,每毫升溶液含头孢噻呋钠2.81mg(相当于5.16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5.4mg(相当于10.99μmol)。

丙液:含头孢噻呋(分子式:c19h17n5o7s3;分子量:523.56)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纳米乳剂。配制方法参照实施例1,植物油为大豆油,每毫升含纳米乳含头孢噻呋1.35mg(相当于2.58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5.4mg(相当于10.99μmol)。

即: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将步骤4)改成以9%的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头孢噻呋浓度15mg/ml)、41%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氟尼辛葡甲胺浓度131.7mg/ml)和作为余量(即,50%)的乳化剂组成乳制剂原料;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丁液:含头孢噻呋和氟尼辛葡甲胺的纳米乳剂。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植物油为大豆油,每毫升含纳米乳含头孢噻呋2.7mg(相当于5.16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5.4mg(相当于10.99μmol)。

即: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将步骤4)改成以9%的含头孢噻呋的植物油(头孢噻呋浓度30mg/ml)、41%的氟尼辛葡甲胺水溶液(氟尼辛葡甲胺浓度131.7mg/ml)和作为余量(即,50%)的乳化剂组成乳制剂原料;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戊液:仅仅含头孢噻呋(分子式:c19h17n5o7s3;分子量:523.56)的纳米乳剂。配制方法参照实施例1,植物油为大豆油,每毫升含纳米乳含头孢噻呋38.20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0μmol。

已液:仅仅含氟尼辛葡甲胺的纳米乳剂。配制方法参照实施例1,植物油为大豆油,每毫升含纳米乳含头孢噻呋0μmol和氟尼辛葡甲胺81.39μmol。

3.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3小时,每只小鼠1次肌肉注射的头孢噻呋纳米乳(cne)+氟尼辛葡甲胺(fm),头孢噻呋钠(sc)+氟尼辛葡甲胺(fm)水剂或生理盐水(cs剂量按照cne计),各组剂量见表2。记录感染后120h内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

表2.各组小鼠药物治疗方法

3.治疗结果

如表3所述,生理盐水组存活的小鼠只有2只,存活率为6.7%;组1和组3,虽然两组药物剂量相同,组1药物为水剂,存活小鼠18只,存活率为60%;组3药物为纳米乳,存活小鼠22只,存活率为73.3%;组2和组4存活的小鼠分别是21只和26只,存活率分别为70%和86.6%。这一结果说明,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纳米乳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优于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水剂的治疗效果。

表3.存活小鼠(只)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