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759发布日期:2018-09-25 16:0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护膝支具。



背景技术:

当人体的膝关节受伤或病变后,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以减少对膝关节的损害;石膏固定的方式不能进行角度调节,病人需要长期保持一定的体位姿势,不利于病人腿部的适当活动,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实用性差。因此,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结构复杂,调节角度有限;并且,在病人腿部活动的过程中,护膝支具会脱离病人腿部,即护膝支具与病人腿部不能很好的贴合,影响护膝支具对病人膝关节的牵引及拉伸,影响了护膝支具的治疗效果。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角度大且提高护膝支具与病人腿部的贴合程度、提高治疗效果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护膝支具,包括上支撑板、第一活动件、连接板、下支撑板及盖板;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两个边缘向远离所述上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两个间隔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间隔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两个连接部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两个连接部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连接板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下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所述下支撑板的设置有第二锯齿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下支撑板通过第一锯齿及第二锯齿的啮合相对于所述连接板旋转;所述盖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盖板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连接板的设置有第一锯齿的一端及所述下支撑板的设置有第二锯齿的一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活动件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凹槽;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上表面,所述第一活动件的靠近所述夹持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靠近所述夹持部的侧面凸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条;当第二活动件转动时,所述凸条咬合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动件的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持槽,所述连接板的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卡持端卡持于所述卡持槽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绑带及下绑带,所述上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上绑带上且所述上绑带用于将所述上支撑板固定于病人的大腿上,所述下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下绑带上且所述下绑带用于将所述下支撑板固定于病人的小腿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为钢板或塑料板。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撑板相对连接板的旋转角度为0~90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结构简单且调节角度大,同时,提高了护膝支具与病人腿部的贴合程度,并避免连接板旋转过度而对病人的腿部造成压力过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第一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的第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护膝支具100,包括上支撑板10、第一活动件20、连接板30、下支撑板40及盖板50;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活动件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10上,所述第一活动件20的两个边缘向远离所述上支撑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两个间隔的夹持部21,两个夹持部21之间连接有转轴22;所述连接板3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间隔的连接部31,两个连接部31位于两个夹持部21之间,两个连接部31套设于所述转轴22上且两个连接部31绕所述转轴22转动;所述连接板30的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锯齿32,所述下支撑板4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32啮合的第二锯齿41,所述下支撑板40的设置有第二锯齿41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板30,所述下支撑板40通过第一锯齿32及第二锯齿41的啮合相对于所述连接板30旋转;所述盖板50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0,所述盖板5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板40,所述盖板50覆盖所述连接板30的设置有第一锯齿32的一端及所述下支撑板40的设置有第二锯齿41的一端。具体的,所述盖板50通过可旋转的轴分别与连接板30及下支撑板4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0的设置有第一锯齿32的一端为圆弧形,所述第一锯齿32均匀的分布于圆弧形的一侧;所述下支撑板40的设置有第二锯齿41的一端为圆弧形,所述第二锯齿41均匀的分布于圆弧形的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4,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100,还包括第二活动件60,所述第二活动件60套设于所述转轴22上且位于两个连接部31之间;所述第二活动件6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凹槽61;所述第一活动件20具有上表面201,所述第一活动件20的靠近所述夹持部2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23,所述凸起23的靠近所述夹持部21的侧面231凸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61配合的凸条232;当第二活动件60转动时,所述凸条232咬合于所述凹槽61内。具体的,所述第二活动件60大致为圆柱形,所述凹槽61的长边所在的方向与第二活动件60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平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231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凸条232由所述侧面231向靠近所述转轴22的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活动件60的靠近所述连接板30的一侧开设有卡持槽62,所述连接板30的位于两个连接部31之间的卡持端311卡持于所述卡持槽62内,第二活动件60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接板30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100,还包括上绑带101及下绑带102,所述上支撑板10固定于所述上绑带101上且所述上绑带101用于将所述上支撑板10固定于病人的大腿上,所述下支撑板40固定于所述下绑带102上且所述下绑带102用于将所述下支撑板40固定于病人的小腿上。具体的,所述上支撑板10及下支撑板40为钢板或塑料板,均具有较强的强度;所述上绑带101及下绑带102为具有弹性的尼龙绑带,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100,使用时,通过上绑带101将上支撑板10固定于病人的大腿上,通过下绑带102将下支撑板40固定于病人的小腿上,第一活动件20、第二活动件60、连接板30及下支撑板40的一端位于病人膝关节附近的位置。当病人的小腿相对大腿运动时,下支撑板40通过第一锯齿32及第二锯齿41的啮合相对于所述连接板30在平行于病人腿部的平面内旋转,下支撑板40相对连接板30的旋转角度为0~90度,以配合病人腿部的运动,利于病人的恢复;并且,同时,连接板30通过两个连接部31套设于第一活动件20的转轴22上,连接板30能够在垂直于病人腿部的平面内旋转,即避免了连接板30脱离病人的腿部,连接板30与病人的腿部能够很好的贴合,能够提高护膝支具对病人膝关节的牵引及拉伸。进一步的,通过第二活动件60的凹槽61与第一活动件20的凸条232的配合及第二活动件60的卡持槽连接板30的配合,当连接板30转动时,第二活动件60在连接板30及第一活动件20之间转动,第二活动件60能够缓冲连接板30的旋转角度,避免连接板30旋转过度而对病人的腿部造成压力过大,影响护膝支具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的护膝支具100,结构简单且调节角度大,同时,提高了护膝支具与病人腿部的贴合程度,并避免连接板30旋转过度而对病人的腿部造成压力过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