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鞘组及利用其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6646发布日期:2018-09-29 01:16阅读:11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鞘组以及利用该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类诊疗手术中对微创型血管鞘的需求日益迫切。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鞘、扩张器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到目前为止,这种微创型血管鞘通常通过seldinger技术插入。seldinger技术使用较细穿刺针经皮穿刺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将周围皮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通过导丝置入带扩张器的导管鞘,一旦导管鞘在血管内就位,就取出导丝、扩张器,保留导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

国内传统的seldinger技术通常是采用20g、18g穿刺针,6-12f可撕裂鞘,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穿刺部位的皮肤组织切开,会造成较大的创伤。

专利号为201220317370.4、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4月2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撕开型血管鞘,其属于一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辅助医疗器械,包括一个可撕开鞘管和一个扩张管,可撕开鞘管和扩张管能装配在一起并能可靠锁定。所述的可撕开鞘管由可撕开管和可撕开鞘管座组成,所述的扩张管由管体和扩张管座组成;可撕开鞘管上具有一对相对称的便于撕开的撕开缝并且管体远离外鞘座的端部逐渐变细,形成锥度,且头部呈现圆弧状。可撕开鞘管座上有两个翼状手柄,并且鞘管座上设有与可撕开鞘管撕开缝相对应的撕裂槽,可撕开鞘管座上还设有一对凸起,该凸起可以与扩张管座上的凹槽相配合从而保证可撕开鞘管和扩张管装配在一起并能可靠锁定。外鞘管使用完之后,捏住翼状手柄就可向外撕开鞘管,使得导管等器械进出血管容易。

上述血管鞘的规格大多为5f以上,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微创型血管鞘的厂家,因此,医生通常会使用此类大规格鞘管进行手术,相对应的就需要用大号的穿刺针进行穿刺,会造成较大的创伤,加上女性跟儿童血管较细,中老年人血管较为脆弱,较容易发生痉挛,一旦痉挛就会影响到后续手术的正常进行,所以在此类人群中应用大规格血管鞘的风险较大。

专利号为4650472、公开日为1987年3月17日的美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小规格穿刺针经皮将导管插入血管的装置和方法。首先用22g针穿刺血管建立初始通路,将导丝引入血管中,然后撤出针,将导管鞘和扩张器通过导丝,穿过皮肤置入血管。扩张器设置有锥形尖端,其延伸穿过导管鞘的远端开口,从而在直径较小的导丝和直径相对较大的导管鞘之间提供过渡,在穿入期间造成最小的创伤。一旦导管鞘就位,就撤回扩张器和导丝。

22g穿刺针的外径约0.7mm,要想与4f导管鞘、扩张器之间光滑过渡,且能顺利通过,必须选择0.018英寸(0.46mm)的导丝,因此22g穿刺针必须为超薄壁内径约0.52mm,算上各自0.02mm左右的加工误差,很有可能造成导丝通过困难。

与4f导管鞘搭配的扩张器的内径约为0.65mm,要想使扩张器能顺利进入血管,尖端外径必须小于0.7mm,这造成了扩张器尖端的壁厚仅为0.02mm左右,尺寸有点不切实际,不仅无法加工,而且就算可以加工出来,也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破裂,造成血肿、血栓等严重的不良事件。

上述专利过分追求微创化,而使其他组件的实用性与可实现性降低,综合来看选取21g的穿刺针更具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管鞘组及利用其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用于经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中辅助导入最大直径为0.97㎜的导丝,为导管置入人体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通道。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包括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和导丝,

所述穿刺针包括固定连接的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内设有座腔,所述座腔与所述针管连通,

所述导管鞘包括鞘座,所述鞘座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鞘座的头端固定连接有鞘管,所述鞘座内设有与所述鞘管连通的导管鞘座腔,所述导管鞘座腔为内鲁尔接头,

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座,所述扩张器座上沿外圆周方向设有卡圈,所述扩张器座上固定连接有扩张管,所述扩张器座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扩张器座的头端为外鲁尔接头,所述扩张管从所述外鲁尔接头中穿出,所述外鲁尔接头用于与所述内鲁尔接头连接,所述卡圈内设有用于与所述鞘座尾端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扩张器座内设有扩张器座腔,所述扩张器座腔与所述扩张管连通,所述扩张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的内径,

所述导丝包括芯丝和绕丝,所述绕丝缠绕在所述芯丝的一端,所述导丝的外径小于所述针管的内径,所述导丝的外径也小于所述扩张管的内径。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还包括助套器,所述助套器包括指环和助套筒,所述助套筒设在所述指环的外圆周上,所述指环和所述助套筒同轴布置,所述助套筒的内径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所述助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沿助套筒轴向的缝隙。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所述穿刺针的针管外径不大于1.3㎜,所述针座上设有凸台,所述针座的头端设有阶梯状凸台,所述阶梯状凸台用来固定连接所述针管,所述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所述导管鞘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所述扩张器座的头端为6%标准外鲁尔接头,所述鞘座上设有凸台。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所述扩张器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所述卡圈的外周设有凹槽。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所述芯丝一端的直径从芯丝中部到端头逐渐变小,所述绕丝缠绕在所述芯丝的直径逐渐变小一端。

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经皮穿刺将所述穿刺针插入血管;

(b)将所述导丝沿所述穿刺针内壁置入所述血管;

(c)撤出所述穿刺针,将所述导丝留在所述血管内;

(d)将所述导管鞘与所述扩张器连接,之后将连接在一起的导管鞘与扩张器沿所述导丝置入所述血管中;

(e)撤出所述扩张器与导丝,将所述导管鞘留置在所述血管内;

(f)将最大直径为0.97㎜的另一导丝沿所述导管鞘置入所述血管;

(g)撤出所述导管鞘,将另一导丝留在所述血管内;

(h)所述血管的介入通路建立完成。

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助套器的指环套在左手中指关节上,所述助套筒位于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用食指与拇指捏住导管鞘和扩张器的管材段轻轻插入助套筒的一端内,固定牢靠后,右手捏住所述导丝从助套筒的另一端插入,待所述导丝完全进入管材段后,将所述助套器沿着所述导丝向前移动少许,从所述助套器中撤出所述导管鞘和扩张器管材段,此时收回中指即可使导丝从助套筒的缝隙中撤出,然后将连接在一起的导管鞘与扩张器沿所述导丝置入所述血管中。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包括穿刺针和导管鞘,

所述穿刺针包括固定连接的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内设有座腔,所述座腔与所述针管连通,所述针座上设有外鲁尔接头,所述针管从所述外鲁尔接头中穿出,

所述导管鞘包括鞘座,所述鞘座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鞘座的头端固定连接有鞘管,所述鞘座内设有与所述鞘管连通的导管鞘座腔,所述导管鞘座腔为内鲁尔接头,所述内鲁尔接头用来与所述外鲁尔接头连接,所述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针管的外径。

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针管穿插在所述鞘管中,通过所述内鲁尔接头和外鲁尔接头将穿刺针和导管鞘连接;

(b)将连接在一起的穿刺针和导管鞘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建立通路后,撤出穿刺针,将导管鞘留在预定位置;

(c)将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导丝通过所述导管鞘导入体内,血管的介入通路建立完成。

本发明包括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和导丝,使用时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置入导丝,撤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将导管鞘与扩张器沿导丝置入血管中,建立通路后,将导管鞘留在预定位置移除其他组件,这时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另一导丝均可通过该导管鞘导入体内,从而避免了该手术传统使用的穿刺针造成更大的创伤,实现微创化。

本发明包括穿刺针和导管鞘,使用时穿刺针与导管鞘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建立通路后,撤出穿刺针,将导管鞘留在预定位置,这时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另一导丝均可通过该导管鞘导入体内,仅需两步操作即可建立血管通路,简化了操作,避免错误和节省时间,降低了医生进行手术的难度和病患所承担的费用以及病患管腔组织受损的几率,实现微创化。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针尖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针尖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针尖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管鞘与扩张器连接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管鞘与扩张器又一连接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管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扩张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丝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仰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右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使用状态图;

图17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助套器使用结束后的状态图;

图18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刺入血管状态图;

图19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丝沿穿刺针置于血管状态图;

图20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撤出血管状态图;

图21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导管鞘和扩张器沿着导丝置入血管状态图;

图22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一的扩张器撤出血管状态图;

图23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二的穿刺针和导管鞘的连接状态图;

图24为图23中穿刺针针尖与导管鞘尖端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二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的穿刺针针尖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二的导管鞘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的导管鞘尖端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二的穿刺针和导管鞘刺入血管状态图;

图30为本发明中血管鞘组实施例二的穿刺针撤出血管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包括穿刺针1、导管鞘9、扩张器5和导丝12。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3所示,所述穿刺针1包括固定连接的针座2和针管4,所述针座2内设有座腔,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所述座腔与所述针管4连通。针座2采用医用级abs或q胶注塑成型,针座2上有若干凸台2-1方便手指夹持,针座2的头端有阶梯状凸台2-2,所述阶梯状凸台2-2用来固定连接所述针管4,即方便固定针管保护套。针管4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0.82±0.02㎜,壁厚为0.1~0.2㎜,有效长度为30~80㎜,优选40、70㎜两种尺寸。如图4-6所示,针尖4-1长度l:1.9~2.1㎜,第一斜面角α:18~20°。因针尖4-1长度很小,在穿刺时可采用10~90°角度进针,操作要求低(注:普通穿刺针因针尖较长,因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血管尺寸的差异,部分患者血管较细,所以可能会刺破血管,产生血肿),有经验的医生甚至可以采取垂直穿刺的方式将针尖刺入血管(造成的创伤及疼痛最小,但可能会对后续导丝的引入带来不便),在避免刺透血管的同时,缩短了进针距离,降低了操作难度,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皮肤组织的创伤。针管4与针座2的连接处3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也可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

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其中所述穿刺针1的针管4外径不大于1.3㎜,优选为21g穿刺针。

如图9所示,并结合图7、8所示,所述导管鞘9包括鞘座10,所述鞘座10的尾端设有外螺纹10-1,用来与下述的扩张器5连接。所述鞘座10的头端固定连接有鞘管11,所述鞘管11内径不小于0.89㎜,所述鞘座10内设有与所述鞘管11连通的导管鞘座腔,所述导管鞘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该6%标准内鲁尔接头连接有一个直径不小于所述鞘管11外径的通孔,所述鞘管11穿插于该通孔中并与鞘座10固定连接。鞘座10材质为医用级pe,鞘座10中部设有若干凸台10-2方便手指夹持。鞘管11管干采用fep(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刚性、弹性和生物相容性,没有涂层因而也就没有脱落的风险,有效长度100㎜,外径1.2~1.4㎜,壁厚0.1~0.2㎜,壁薄腔大,软硬适度,减少了对血管的损伤。所述鞘管尖端部分具有朝向端头逐渐减小的锥形收口,鞘管11尖端11-2壁厚0.06~0.1㎜,外径小于1.1㎜,过渡段11-1长度3~5㎜,可与扩张管8配合紧密,便于穿插。鞘座10与鞘管11可采用一体注塑的方式连接(鞘管连接段需等离子处理),也可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鞘选用4f导管鞘。

如图10所示,并结合图7、8所示,所述扩张器5包括扩张器座6,所述扩张器座6上沿外圆周方向设有卡圈7,所述卡圈7可以连接固定在所述扩张器座6上,也可一体成型于扩张器座6上。所述扩张器座6上固定连接有扩张管8,所述扩张器座6的尾端设有外螺纹6-1,所述扩张器座6的头端为6%标准外鲁尔接头,所述扩张管8从所述扩张器座6头端的6%标准外鲁尔接头中穿出,所述扩张器座6头端的6%标准外鲁尔接头用于与所述导管鞘9座腔6%标准内鲁尔接头连接。所述卡圈7内设有用于与所述鞘座10尾端外螺纹10-1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扩张器座6内设有扩张器座腔,所述扩张器座腔与所述扩张管8连通,所述扩张管8的外径小于所述鞘管11的内径。扩张器座6材质为医用级pe,扩张器座腔为6%标准内鲁尔接头,该6%标准内鲁尔接头连接有一个直径不小于所述扩张管8外径的通孔,所述扩张管8穿插于该通孔中并与扩张器座6固定连接。卡圈7的外周设有若干凹槽方便操作;扩张管8管干采用fep(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造,有效长度120㎜,外径0.8~1.0㎜,壁厚0.1~0.2㎜。所述扩张管尖端部分具有朝向端头逐渐减小的锥形收口,且锥形收口应与导丝之间平滑过渡。扩张管8尖端8-2外径小于0.46㎜,内径大于0.45㎜,过渡段8-1长度1~3㎜,与导丝适配性良好,便于穿插。扩张器座6与扩张管8可采用一体注塑的方式连接(扩张管连接段需等离子处理),也可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

将导管鞘9与扩张器5连接好时,扩张管8穿插在鞘管11内,扩张管尖端露出鞘管尖端锥形收口1~3㎜,两管交界处呈平滑过渡。鞘管11与扩张管8一起进入动脉或静脉。待导管鞘9位置固定后,需先将导管鞘9和扩张器5分离,然后撤出扩张器5。现很多导管鞘9与扩张器5之间的连接采用卡扣式结构,在分离时需向导管鞘9与扩张器5施加一轴向分离力,此时鞘管11与扩张管8均处于人体血管当中,在分离的瞬间鞘管11极易发生抖动而触及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发生痉挛或损伤。对于初行seldinger技术的术者来说,该情况发生的概率更高,这显著增加了手术的时间以及术者的痛苦。上述卡圈7可将扩张器座6与鞘座10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密连接,分离时只需将扩张器座6相对鞘座10旋转0.5圈,使得扩张器座6产生相对于鞘座10的轴向移动,进而迫使扩张器座6和鞘座10分离,简单方便,从而避免了上述分离方式中的鞘管11发生抖动而触及血管壁。

尖端8-2、11-2及过渡段8-1、11-1的尺寸结构设计使得导管鞘与扩张器、扩张器与导丝之间平滑过渡,有利于插入血管。

如图11所示,所述导丝12包括芯丝13和绕丝14,所述绕丝14缠绕在所述芯丝13的一端,所述导丝12的外径小于所述针管4的内径,所述导丝12的外径也小于所述扩张管8的内径。

所述芯丝13一端的直径从芯丝中部到端头逐渐变小,所述绕丝14缠绕在所述芯丝13的直径逐渐变小一端。芯丝13材质为镍钛合金,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与头端形状记忆能力,整体长度440㎜,尾段直径0.45㎜,长度330㎜,中间段自靠近绕丝段开始逐渐变细为0.27mm,长度110mm,绕丝段至头端14-3逐渐过渡为0.08mm,芯丝13变径设计降低了导丝12整体的柔软度,减小了对血管的损伤。

绕丝14材质为304不锈钢,绕丝14以螺旋不锈钢线圈的形式紧密缠绕在芯丝13上,绕丝段14-2长度90㎜,头端14-3与芯丝13头端焊接后趋于球状,尾端14-1也与芯丝13焊为一体,焊后趋于圆锥状。

所述导丝12外径比所述穿刺针1内径要小,优选小于0.46㎜,同时能自由穿过扩张器5的管腔,且与扩张器5锥形收口交界处呈平滑过渡。所述导丝12具有实心芯轴和柔性尖端,所述柔性尖端包含朝向远端直径逐渐变细的芯丝,以及芯丝外周螺旋缠绕的绕丝。

在本实施例中,导丝12选用0.018英寸导丝。

4f导管鞘的鞘管尺寸很小,即便导丝12相对静止时也难以顺利插入,况且此时穿入血管中的导丝会随着人体的因疼痛而产生的肌肉/血管抽搐/身体晃动、呼吸、脉搏等来回抖动,极有可能在装配过程中对导管鞘、扩张器的尖端部分造成损坏,介于以上原因,引入助套器15。

如图12所示,并结合图13-15所示,所述助套器15包括指环16和助套筒17,所述助套筒17设在所述指环16的外圆周上,所述指环16和所述助套筒17同轴布置,所述助套筒17的内径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助套筒17内形成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锥形筒17-1,助套筒17的一端用于卡紧导管鞘9、扩张器5,另一端用于引入导丝12。所述助套筒17的筒壁上开设有沿助套筒17轴向的缝隙17-2,方便导丝撤出。指环16呈圆环形,可在一侧开口16-1,方便适配不同粗细的手指,操作时将指环16卡在中指上,起固定的作用。该助套器15操作便捷,能极大程度上节省医生置管的时间,避免导管鞘、扩张器的尖端损坏所带来的风险。

下面对助套器15的具体操作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将助套器15的指环16套在左手中指关节上,助套筒17位于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用食指与拇指捏住导管鞘9、扩张器5管材段轻轻插入助套筒17内,固定牢靠后,右手捏住导丝12从助套筒17另一端插入。

如图17,待导丝12完全进入管材段后,将助套器15沿着导丝12向前移动少许,撤出导管鞘9、扩张器5管材段,此时收回中指即可使导丝12从助套器15中撤出,然后即可进行下步操作。

如图18所示,并结合图19-22所示,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经皮穿刺将所述穿刺针1插入血管;

(b)将所述导丝12沿所述穿刺针1内壁置入所述血管;

(c)撤出所述穿刺针1,将所述导丝12留在所述血管内;

(d)将所述导管鞘9与所述扩张器5连接,之后将连接在一起的导管鞘9与扩张器5沿所述导丝12置入所述血管中;

(e)撤出所述扩张器5与导丝12,将所述导管鞘9留置在所述血管内;

(f)将最大直径为0.97㎜的另一导丝沿所述导管鞘9置入所述血管;

(g)撤出所述导管鞘9,将另一导丝留在所述血管内;

(h)所述血管的介入通路建立完成。

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助套器15的指环16套在左手中指关节上,所述助套筒17位于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用食指与拇指捏住导管鞘9和扩张器5的管材段轻轻插入助套筒17的一端内,固定牢靠后,右手捏住所述导丝12从助套筒17的另一端插入,待所述导丝12完全进入管材段后,将所述助套器15沿着所述导丝12向前移动少许,从所述助套器15中撤出所述导管鞘9和扩张器5管材段,此时收回中指即可使导丝从助套筒17的缝隙17-2中撤出,然后将连接在一起的导管鞘9与扩张器5沿所述导丝12置入所述血管中。

本实施例中的血管鞘组包括21g穿刺针、0.018英寸导丝、助套器、4f导管鞘和扩张器,使用时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置入0.018英寸导丝,撤出穿刺针,将0.018英寸导丝留在血管内,借助助套器将4f导管鞘与扩张器沿0.018英寸导丝置入血管中,建立通路后,将导管鞘留在预定位置移除其他组件,这时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0.035英寸或0.038英寸导丝均可通过该导管鞘导入体内,从而避免了该手术传统使用的18g穿刺针造成更大的创伤,实现微创化。

实施例二

如图23所示,本发明中的血管鞘组,包括穿刺针a和导管鞘b,针管及导管鞘管干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尺寸相同。

如图25所示,所述穿刺针a包括固定连接的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内设有座腔,所述座腔与所述针管连通,所述针座上设有外鲁尔接头,所述针管从所述外鲁尔接头中穿出。

如图27所示,所述导管鞘b包括鞘座,所述鞘座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鞘座的头端固定连接有鞘管,所述鞘座内设有与所述鞘管连通的导管鞘座腔,所述导管鞘座腔为内鲁尔接头,所述内鲁尔接头用来与所述外鲁尔接头连接,所述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针管的外径。

如图28所示,导管鞘尖端b-1收口做成两段式,前段n角度45°,后段m角度8°,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穿刺效果;如图26所示,针尖a-1从针管管干至m点尺寸逐渐增大为1.0㎜,过m点后至n点处逐渐降低为0.82㎜,呈一个锥形;如图24所示,导管鞘尖端套在过渡段mn处,此处导管鞘尖端内径比穿刺针尖端外径小0.01㎜;针尖要倒0.02㎜的两条棱o,在进一步减小穿刺力的同时,防止撤针时导管鞘尖端分叉;针尖尺寸l1为2.1㎜~2.5㎜,l2大于3㎜。穿刺针a跟导管鞘b采用6%内外鲁尔接头连接,使用时方便拆卸。

如图29所示,并结合图30所示,本发明中的利用上述血管鞘组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针管穿插在所述鞘管中,通过所述内鲁尔接头和外鲁尔接头将穿刺针a和导管鞘b连接;

(b)将连接在一起的穿刺针a和导管鞘b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建立通路后,撤出穿刺针a,将导管鞘b留在预定位置;

(c)将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导丝通过所述导管鞘b导入体内,血管的介入通路建立完成。

本实施例中的血管鞘组包括21g穿刺针和4f导管鞘,使用时21g穿刺针与4f导管鞘经皮穿刺至血管腔道,建立通路后,撤出穿刺针,将导管鞘留在预定位置,这时常规介入诊断或治疗所需的0.035inch或0.038inch导丝均可通过该导管鞘导入体内,该技术方案仅需两步操作即可建立血管通路,简化了操作,避免错误和节省时间,降低了医生进行手术的难度和病患所承担的费用以及病患管腔组织受损的几率,实现微创化。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