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9595发布日期:2018-10-19 19:3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虚火牙痛是指虚火上炎引起牙齿疼痛的一类病证。素体阴虚,虚火上炎,致齿牙浮动、牙齿隐痛,治宜滋阴清火。其症状表现为: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远远超过蛀牙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此外,从经络学角度来看,因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中医认为,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中医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一说。由于涌泉是肾经的井穴,引心火下行,以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但目前,国内治疗阴虚牙痛的药物较多,主要以西药为主,存在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治疗阴虚牙痛使用药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9-15重量份数的吴茱萸,9-15重量份数的地龙。

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磨成极细末,过l20目筛备用;

(2)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放入药器中,倒适量白醋和面粉,用小木棍搅拌成糊状备用,不能太干或太稀;

(3)最后将其制备成外用软膏,取适量的外用软膏平摊于纱布上,然后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每次1贴;每个疗程6个小时。

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其治疗思路是滋阴清热、清热解毒、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在原料配方上遵循药性经属,偏重滋阴补虚,兼顾整体平衡。

药物中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入肝、肾、脾、胃经;有疏肝清热止痛、温脾利湿止呕的功效。地龙,性味:性寒,味咸,入肝、胃、肺、膀胱经;有清热利尿、泻肺平喘、息风止痉、通经活络的功效。白醋,性温,入肝、胃经;有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

上述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将药物制备成外用软膏平摊于纱布上,然后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滋阴补虚、清热止痛的功效,以达到治愈阴虚牙痛之目的。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本原料配方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治愈率高、见效快,治疗彻底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9-15重量份数的吴茱萸,9-15重量份数的地龙。

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磨成极细末,过l20目筛备用;

(2)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放入药器中,倒适量白醋和面粉,用小木棍搅拌成糊状备用,不能太干或太稀;

(3)最后将其制备成外用软膏,取适量的外用软膏平摊于纱布上,然后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每次1贴;每个疗程6个小时。

实施例2: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10重量份数的吴茱萸,10重量份数的地龙。

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磨成极细末,过l20目筛备用;

(2)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放入药器中,倒适量白醋和面粉,用小木棍搅拌成糊状备用,不能太干或太稀;

(3)最后将其制备成外用软膏,取适量的外用软膏平摊于纱布上,然后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每次1贴;每个疗程6个小时。

临床治疗效果:实验过程:2017年至2018年,采用本发明治疗阴虚牙痛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其中18-50岁患者22例,占73%。患病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2周,其中18例患病时间在1天至2天之间。按上述技术方案治疗,6小时为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即停止。

诊断标准: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所治疗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为: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远远超过蛀牙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该疾病症状是否消失,具体分为以下三级:痊愈——患者用药后,疾病诸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用药后,疾病诸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用药后,疾病诸症状毫无消失。

治疗结果: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阴虚牙痛患者30例,用药1个疗程痊愈9例,用药2个疗程痊愈10例,用药3-6个疗程痊愈7例,用药2个疗程后好转4例。一疗程内治愈率为30%,6个疗程内治愈率为86%,有效率为100%。其中患病时间在3天至1周之间的4例患者,在用药6个疗程后全部痊愈;患病时间在1周以上的5例患者,用药8个疗程后只有3例痊愈,另2例症状明显减轻。由此分析,本发明药物对病程较短患者治疗效果好于病程较长患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阴虚牙痛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治疗阴虚牙痛的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吴茱萸9‑15份、地龙9‑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方具有滋阴清热、清热解毒、疏经通络、行气止痛的作用。本原料配方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治愈率高、见效快,治疗彻底无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柯泔羽;柯俊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柯泔羽;柯俊丞
技术研发日:2018.08.05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