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1850发布日期:2020-05-06 19:4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骨科骨折复位器械和用法。



背景技术:

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对陈旧骨折或新鲜复杂骨折,解剖复位一直是手术治疗中的难点。骨折移位包括成角移位、旋转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及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和分离移位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和短缩移位达到理论上能够接受的功能复位。但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已不能接受仅仅达到功能复位,需达到解剖复位。而传统的复位装置只能解决某一平面的移位,不能同时纠正多平面移位骨折;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过程繁琐,同时需要在x线机下反复透视观察复位的状况,这会增加手术时长、术中感染的风险及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因此,发明一种简便骨折复位器械,同时能避免辐射危害,方便骨科医生操作,对促进骨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其包含:基准贴(1)、复位导板(2)、定位针(5)、固定环。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手术前,使基准贴(1)贴于手术部位体表并用皮肤记号笔沿基准贴(1)边缘画上标记,通过ct扫描等手段三维重建获得手术部位含基准贴(1)的三维影像,移除基准贴(1),利用对三维影像的目标骨骼复位、逆复位处理,制作手术所需的复位导板;手术时,复位导板(2)固定于手术部位体表且局部边缘与沿基准贴(1)所画的线吻合,定位针(5)头端螺纹部分通过复位导板的导向管孔固定在目标骨骼上,通过复位导板(2)上的滑槽将定位针从导向管(3)滑移到固定管(4)中,调节定位针(5)合适的进入人体的深度,用固定环把定位针(5)固定在固定管(4)上,达到目标骨骼复位的目的。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微创骨折复位器械,其利用对三维影像的目标骨骼的虚拟复位,使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定位针(5)从导向管(3)移至固定管(4)与需复位目标骨骼从初始位置到复位产生关联(即:定位针(5)位于导向管(3)时目标骨骼是初始状态,定位针(5)位于固定管(4)时目标骨骼是复位状态。),达到需复位目标骨骼复位的目的,有利于骨骼的快速定位,从而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减少病人身体辐射,减少创口感染几率,减轻病人痛苦;其利用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了骨折复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使更多的基层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益于“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准贴,2.复位导板,3.导向管,4.固定管,5.定位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例包含:基准贴(1)、复位导板(2)、定位针(5)、固定环。

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具体实施步骤:

手术前:

基准贴(1)放置:基准贴(1)的作用是标记复位导板(2)固定位置;手术前使基准贴(1)贴于手术部位体表并用皮肤记号笔沿基准贴(1)边缘画上标记;基准贴(1)必要可以通过ct扫描下显影的;基准贴(1)的形态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三角形,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以是其它形态;基准贴(1)的使用数量视需使用的复位导板(2)而定,单个复位导板(2)可以是依托复位导板(2)与体表形态的匹配再加一个基准贴(1)边缘画线定位,也可以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贴(1)边缘画线;

通过ct扫描等手段三维重建获得手术部位含基准贴(1)的三维影像;

移除基准贴(1);

在三维影像上设计复位导板(2),复位导板(2)由基板、导向管(3)、固定管(4)、滑槽四部分组成,导向管(3)、固定管(4)、滑槽位于基板上,导向管孔、固定管孔、滑槽穿透基板,导向管(3)、固定管(4)、滑槽三者为一一对应关系,导向管(3)与固定管(4)连接在滑槽的两端,复位导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复位导板(2)的制作方法:

1.在三维影像上,以人体体表影像及基准贴(1)的影像为基准设计复位导板的基板,基板的作用为确定复位导板在人体上的摆放位置和支撑导向管(3)、固定管(4)、滑槽,具体操作可以是膨胀人体体表加基准贴(1)影像基板的厚度减去膨胀前影像,再修剪出预留导向管(3)、固定管(4)和滑槽位置的相对稳固的形态;

2.在三维影像上,选择合适的定位针(5)进入组织的路径,且将该路径固定于目标骨骼影像上,选择路径时需尽量避免大的神经、血管及充分考虑定位针进入人体骨骼后的稳定性;

3.以(2.)中进入组织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路径为导向管(3)的中轴线设计复位导板的导向管(3),这样可以使导向管(3)的中轴线位于目标骨骼三维成像后设定的定位针(5)路径直线上;导向管(3)的作用是对预进入体内的定位针(5)导向;导向管(3)为直形的开口圆管,导向管(3)的横截面为“u”形,“u”形的开口位于滑槽的长轴线上且与滑槽相通;导向管(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沿(2.)中进入组织的路径测量目标骨骼到体表的距离,估算预使用的定位针(5)进入人体部分的长度

5.对目标骨骼连带着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路径在三维影像上进行虚拟复位;

6.在复位后的三维影像上,以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路径为固定管(4)的中轴线设计固定管(4),这样可以使在复位导板(2)固定于骨折部位体表且边缘与沿基准贴(1)边缘所画的线吻合时,固定管(4)的中轴线位于目标骨骼三维成像虚拟复位后设定的定位针(5)路径直线上,固定管(4)的作用是固定定位针(5)使目标骨骼保持在复位状态,固定管(4)为直形的开口圆管,固定管(4)的横截面为“u”形,“u”形的开口对着滑槽侧面且与滑槽相通;固定管(4)的数量与导向管(3)相对应;

7.在复位后的三维影像上,沿固定在目标骨骼上的路径再次测量目标骨骼到体表的距离,与(4.)中测得的距离相减获得定位针(5)进入人体部分的长度调节值;

8.在导向管(3)与固定管(4)之间开设滑槽,滑槽一端直对导向管(3)的“u”形开口,另一端置于固定管(4)的“u”形开口前,滑槽的作用是为定位针(5)从导向管(3)滑移到固定管(4)提供通道;

9.按需要复位的碎骨片数量,重复(2.)~(8.)的操作;

10.按三维影像上设计的虚拟的复位导板生成stl文件,并加工成实体复位导板,复位导板(2)的制造方式可以是3d打印,也可以是其它方式,复位导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手术时:

复位导板(2)固定于手术部位体表且局部边缘与沿基准贴(1)边缘所画的线吻合,使用头端带有螺纹、体部沿长轴方向带有内凹刻度的定位针,定位针(5)头端螺纹部分通过复位导板的导向管孔固定在目标骨骼上,通过复位导板(2)上的滑槽将定位针(5)从导向管(3)滑移到固定管(4)中,根据复位导板制作过程中获得的定位针(5)进入人体部分的长度调节值,按定位针(5)针体上的刻度调节合适的进入人体的深度,并使用内径与固定管(4)外径相匹配、侧面带有一个对着圆心方向的横向紧定螺栓的固定环把定位针(5)固定在固定管(4)上;按需要复位的碎骨片数量重复上述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