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鼻孔止血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978发布日期:2019-05-11 00:4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鼻孔止血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后鼻孔止血气囊。



背景技术:

后鼻孔出血/鼻咽顶后活检后出血、鼻咽部出血等部位止血在耳鼻喉科一直是比较棘手的技术难题,目前常用油纱条或是止血棉进行压迫止血,由于压迫力量不能控制,使患者面部肿胀,造成很大痛苦,并且常常出现压迫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不得不进行电凝止血,但对于不适合电凝的患者,反复压迫止血,易让患者感到紧张,且不利于粘膜的恢复。那么,如何研制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尽可能减少的止血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客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后鼻孔止血气囊,可有效解决对后鼻孔止血减轻患带来痛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止血气囊和空心管,止血气囊是为后气囊和前气囊连为一体构成的亚葫芦状,后气囊充气后的体积大于前气囊的体积,空心管后端经前气囊伸入后气囊内,空心管前端伸出前气囊,伸出前气囊的空心管的外壁上有刻度尺,空心管内套装有充气管,充气管后端出口气伸入前气囊内,前端伸出空心管与充气球头相连通,充气球头上装有单向充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在止血过程中的痛苦,切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充气结构的剖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止血气囊和空心管3,止血气囊是为后气囊1和前气囊2连为一体构成的亚葫芦状,后气囊1充气后的体积大于前气囊2的体积,空心管3后端经前气囊2伸入后气囊1内,空心管3前端伸出前气囊2,伸出前气囊2的空心管3的外壁上有刻度尺6,空心管3内套装有充气管4,充气管4后端出口气7伸入前气囊2内,前端伸出空心管3与充气球头5相连通,充气球头5上装有单向充气结构8。

为保证使用效果与使用方便,所述的空心管3与前气囊2连接处为密封结构,空心管3与充气管4紧密套装在一起,构成空心管3与充气管4间的密封结构。

所述的8为气门芯结构或充气头结构。

所述的充气头结构是由圆形空心外壳8-5及其内装的阀芯构成,所述的阀芯结构是,密封片8-1置于充气球头5的内面,密封片8-1的中心部位与空心阀杆8-3垂直连接在一起,空心阀杆8-3上套装有弹簧8-2,空心阀杆8-3伸出充气球头5的端部上,有与圆形空心外壳8-5端部外连通的滑动槽8-4,构成单向阀门结构(见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施术者仅需将本实用新型的止血气囊一端送入患者鼻腔内,根据刻度尺决定送入鼻腔的长度,然后将注射器9经单向充气结构8连接在一起,便可为止血球囊充气,使后气囊与后鼻孔紧密贴合在一起,便可有效为患者止血。单向充气结构8的工作情况是,当是气门芯结构时,直接将枕头插入气门芯内,便可充气,犹如车胎的气门芯一样,只进不出,当需要放气时,松掉气门芯,拔下注射器便可;当是充气头结构时,当需要向气囊内充气时,将注射器9插入充气结构的中心孔内,用力向前推进,空心阀杆推动密封片离开充气球头内壁,便可为充气球囊进行充气,重启完毕,拔出注射器,由于弹簧的作用密封片紧贴充气球头内密,构成密封结构,气体不能排出,当需要充气球囊放气时,再推动推杆,使密封片离开充气球头内壁,便可进行放气,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可有效降低止血手术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鼻腔止血用具上的创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