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科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2037发布日期:2019-10-13 01:0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齿科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齿科牵引装置,尤指一种可快速方便的具有双重效果的齿科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牙齿可以算是一个人的门面,每个人在相互对话时,若是看到一副杂乱无章的牙齿,对于人们的第一印象都会有影响,而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往往都会决定许多关键,因此现代人对于牙齿的保养及整洁也都会相当的在乎。

目前最常用来调整牙齿的位置及形状的方式自然就是戴牙套,而牙套也分为许多种,较为大众习惯的方式为利用绳体做牵引,来逐步改变牙齿位置的方式,但有时牙齿会因为歪斜或是间距过大,导致光利用绳体牵引并不足够来矫正,因此就会增加一卡勾杆来调整,问题是此种方式都只能装设于原本的牙套上,于使用上来说较为不方便。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终设计出此种能快速方便的具有双重效果的齿科牵引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科牵引装置,利用座体配合杆体,来快速方便的达到同时具有移动及转动牙齿的双重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齿科牵引装置,包含:至少一座体;一贴合面,该贴合面设于该座体上;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处设于该座体背离该贴合面的一侧处,且该杆体包含有一弯折部及一延伸部,该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该座体上,而该延伸部连接于该弯折部背离该座体的一端处;一卡勾件,该卡勾件设于该延伸部背离该弯折部的一端处;及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卡掣于该卡勾件的一侧处。

进一步,该座体上设有多个穿孔。

进一步,该卡勾件包含有一卡掣部、及一开口部,该卡掣部连接于该延伸部上,而该开口部位于该卡掣部的一侧处,该弹性元件由该开口部进入并卡掣于该卡掣部上。

进一步,该卡勾件包含有一第一卡勾杆及一第二卡勾杆,该第一卡勾杆及该第二卡勾杆皆连接于该延伸部上,并往不同的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该卡勾件为一圆球的态样。

进一步,该卡勾件包含有一牵引体、一挡止体、一平面部、及一圆弧部,该牵引体的一端处连接于该延伸部上,而该牵引体的另一端处连接该挡止体,该平面部设于该挡止体邻近及该牵引体的一侧处,该圆弧部则设于该挡止体背离该平面部的一侧处。

进一步,该座体位于该贴合面的一侧处设有至少一网肋结构。

进一步,该座体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实用新型的齿科牵引装置通过贴合面将座体黏贴于牙齿上,并将弹性元件卡掣于卡勾件上,借此利用弹性元件给予的拉力,配合卡勾件、杆体、及座体传递至牙齿上,使牙齿相互靠近,并且拉动时,弹性元件的拉力还会以座体为轴心,并配合杆体的延伸部产生出力矩的拉力,借此转动牙齿,使其同时能具有转动的动力,如此就可直接利用贴合面黏合于牙齿上,以具有方便的优势,并配合座体及杆体同时具有移动及转动的双重效果。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的牙套的使用上较不方便或效果不完整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黏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套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座体1、1d

贴合面11、11d

穿孔12

网肋结构13d

杆体2、2b、2c

弯折部21

延伸部22

卡勾件3、3a、3b、3c

卡掣部31

开口部32

第一卡勾杆33b

第二卡勾杆34b

牵引体35c

挡止体36c

平面部37c

圆弧部38c

弹性元件4、4a、4b、4c。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套接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座体1、一贴合面11、一杆体2、一卡勾件3、及一弹性元件4,其中贴合面11设于座体1上,而杆体2的一端处会连接于座体1上,并位于相异贴合面11的一侧处,杆体2包含有一弯折部21及一延伸部22,弯折部21的一端连接于座体1上,而弯折部21的另一端处连接延伸部22,延伸部22背离弯折部21的一端处则连接卡勾件3,借此经由弯折部21改变杆体2延伸的角度,再经由延伸部22延伸卡勾件3及座体1之间的距离,弹性元件4则可的卡掣于卡勾件3上,弹性元件4可为弹性橡圈、或弹簧其中之一,但其并不设限;

于本实施例中,卡勾件3包含有一卡掣部31及一开口部32,卡掣部31连接于延伸部22上,而开口部32位于卡掣部31的一侧处,借此让弹性元件4能经由开口部32进入以卡掣于卡掣部31上;及

座体1上会设有多个的穿孔12,借此当座体1利用贴合面11配合黏胶贴附于牙齿上时,能让黏胶透出穿孔12的位置,使其黏贴的更加稳固,但其并不设限,若无穿孔12亦可,且座体1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其中之一,但其并不设限,若为其余种类的材质亦可。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达到快速方便的具有移动及旋转效果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移动示意图(二),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可利用黏胶配合贴合面11将座体1分别黏贴于各牙齿上,多余的黏胶即会透出穿孔12处,使座体1黏贴的更加稳固,再将弹性元件4经由开口部32套入卡掣部31上,借此使弹性元件4卡掣于卡勾件3上,此时弹性元件4的弹力,即会经由卡勾件3、杆体2、及座体1传递至牙齿上,使牙齿产生相互靠近的拉力,并且由于弹性元件4是卡掣于卡勾件3上,因此传递拉力时,会以座体1为圆心,并以延伸部22为轴,产生一种力矩的状况,借此将牙齿以座体1为圆心转动,故除了能使牙齿相互靠近以形成一种类似关门的情况外,还能给予牙齿转动的力矩,借此将牙齿转动到较为正常的状态,而使用时只要直接将座体1黏贴于牙齿上即可使用,不需配合另外的牙套,因此还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本实施例中的卡勾件3a为一圆型的态样,使卡掣弹性元件4a时能沿着卡勾件3a的圆弧边缘处套入,让使用上更加方便,并借此表示卡勾件3a的型态并不设限。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及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本实施例中的卡勾件3b包含有一第一卡勾杆33b及一第二卡勾杆34b,而第一卡勾杆33b及第二卡勾杆34b皆连接于杆体2b上,并且往相反的方向延伸,如此当用户要套接弹性元件4b时可选择套接于第一卡勾杆33b或第二卡勾杆34b上,不需将卡勾件3b转向即可相互配合套接弹性元件4b,能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并借此表示卡勾件3b的型态并不设限。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本实施例中的卡勾件3c包含有一牵引体35c、一挡止体36c、一平面部37c、及一圆弧部38c,牵引体35c连接于杆体2c上,并与杆体2c产生一预定的夹角,借此使牵引体35c往与杆体2c不同的方向延伸,挡止体36c则连接于牵引体35c上,而平面部37c形成于挡止体36c邻近牵引体35c的一侧处,而圆弧部38c则形成于挡止体36c背离牵引体35c的一侧处,故当套接弹性元件4c时,用户可直接沿圆弧部38c的位置将弹性元件4c套接于挡止体36c上,并使弹性元件4c卡合于平面部37c及牵引体35c之间,故当使用时,不但不需要调整卡勾件3c的方向,还能经由圆弧部38c的辅助使弹性元件4c更容易套接于卡勾件3c上,让使用上更加方便,并借此表示卡勾件3c的型态并不设限。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座体1d邻近贴合面11d的一侧处设有多个的网肋结构13d,可让用户经由网肋结构13d让座体1d黏合于牙齿上时更加稳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但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齿科牵引装置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

经由座体1使本实用新型能直接黏贴于牙齿上并不需要配合其他机构,以增加其方便性,并经由杆体2、卡勾件3、及弹性元件4使其同时具有移动以及旋转牙齿的双重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齿科牵引装置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