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435发布日期:2019-04-17 03:1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



背景技术:

腔镜手术中,为了使细长的手术操作器械通过手术入路进入腔隙,主要是由戳卡建立专用通道,细长的手术钳子、电钩、超声刀等手术器械通过戳卡进入腔隙,以进行切除病灶的手术操作。腹腔镜戳卡是腹腔镜手术中采用的工具。戳卡一端插入皮肤,另一端需要固定在皮肤表面。一方面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腹腔镜戳卡没有固定装置,在手术中极容易滑动,松动移位,甚至出现手术进行一半时候,戳卡脱出或者滑入过深的现象,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延误手术时间。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国内医院往往采用反复纠正戳卡位置的方法来维持手术进行,这样可使腹壁形成多个y形孔道,腹膜裂口增大,术中易形成皮下气肿,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手术中并不适用。另一方面现有戳卡切口缝合,一般通过医生采用缝合针,手动缝合,此类方法对缝合技术要求高,特别对于一些肥胖患者更是无法缝合。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942208u,公开了一种第一戳卡的密封与固定系统,所描述的改进戳卡能够实现戳卡固定不晃动,减少切口的意外扩张,但仍需手工缝合。也有采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66859a公开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来缝合切口,但都无法通过一个器械完成整个操作,需要拔除戳卡,采用另外一个器械缝合,插拔器械,增加了操作时间,增加了对切口的额外伤害,同时增加伤口感染风险,也增加了手术费用。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完成固定和缝合的技术要求,避免手术过程中戳卡移动严重影响手术操作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拔插器械增加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同时可以降低手术费用和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部分腹腔镜戳卡没有固定装置,在手术中极容易滑动移位,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延误手术时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戳卡留下的切口或手动缝合,但技术难度高;或需要采用另一个器械缝合,插拔器械,增加了操作时间、对切口的额外伤害及感染风险,也增加了手术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包括戳卡主体、压环、夹线板和支撑杆,所述戳卡主体包括戳卡底部、戳卡鞘管,所述戳卡鞘管内有戳卡通道,所述戳卡鞘管外壁均匀分布有卡槽,所述夹线板和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压环位于所述夹线板上方,通过卡扣嵌在所述卡槽上;所述戳卡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夹线板和所述支撑杆展平在所述卡槽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夹线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展开呈弯折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两侧侧壁设有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板顶部两侧设有滑动端,嵌在所述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板和所述支撑杆通过铰链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周向均匀分布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板上设有硅胶片。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数量为四条。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所述夹线板和所述支撑杆数量匹配所述卡槽数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为可拆卸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下连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另一端与所述夹线板顶部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可以通过压环和夹线板固定戳卡,避免因为戳卡移动影响手术操作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本发明在维持戳卡通道的同时,能够实现缝合切口的功能,减少了手术器械的数量和更换器械的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同时可以降低手术费用和操作时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第二状态结构切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鞘管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第一状态结构切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条缝线缝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条缝线缝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两条缝线拔出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戳卡拔出后缝合线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缝合完成示意图。

其中,戳卡主体20,戳卡底部21,戳卡鞘管22,戳卡通道23,卡槽24,导向槽25,夹线板26,支撑杆27,铰链267,硅胶片261,压环30,定位孔31,穿线针管40,患者腹壁组织10,第一缝线50,第二缝线51,第一缝线的第一端头501,第一缝线的第二端头502,第二缝线的第一端头511,第二缝线的第二端头512,第一手术结5012,第二手术结5112,星形缝合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包括戳卡主体20,压环30,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戳卡主体20包括戳卡底部21,戳卡鞘管22,戳卡鞘管22内有戳卡通道23,戳卡鞘管22外壁均匀分布有四条卡槽24。压环30位于夹线板26上方,通过卡扣嵌在卡槽24上,压环30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定位孔31。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通过铰链267相连,共有四条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分别位于四条卡槽24内,四条夹线板26上分别安装有硅胶片261展开时与四个定位孔31对齐。压环30下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另一端与夹线板26顶部相连,沿戳卡鞘管22上下推动压环30可以实现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的弯折展开和展平。如图1所示,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处于展开状态,即本实施例的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的第二状态,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之间有夹角。如图2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压环30位于患者腹壁组织10的上部,夹线板26位于患者腹壁组织10的下部,压环30与夹线板26共同夹紧患者腹壁组织10,从而固定了戳卡。当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处于展平状态时,如图4和图5所示,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都位于卡槽24内,即戳卡处于第一状态。

如图2所示,当戳卡处于第二状态时,夹线板26上的硅胶片261与压环30上的定位孔31一一对应。穿线针管40内穿有缝线,穿线针管40通过定位孔31,穿透患者腹壁组织10后进入夹线板26上的硅胶片261。

如图3所示,卡槽24内壁两侧设有导向槽25,夹线板26顶部两侧设有滑动端,嵌在导向槽25内。

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在穿入患者腹壁前,握住戳卡底部21抬起压环30带动推动杆拉起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确保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都展平在卡槽24内,此时戳卡处于第一状态,如图5所示,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成一直线,并处于卡槽24内,可以方便地将戳卡穿过患者腹壁组织10。使用时,握住戳卡底部21将戳卡主体20从切开的创口处插入,穿透患者腹壁组织10适当的距离后,向下推动压环30,带动推动杆推动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展开到限定位置,使戳卡处于第二状态,如图2所示,患者腹壁组织10位于压环30和展开后的夹线板26之间,起到固定戳卡主体20的作用。此时可以将手术器材通过戳卡鞘管22内的戳卡通道23探入腹腔进行手术治疗。

如图6所示,手术完毕需要缝合时,将第一缝线50置于穿线针管40内,穿线针管40通过定位孔31,穿透患者腹壁组织10后进入正对的夹线板26上的硅胶片261,第一缝线的第一端头501被硅胶片261夹持,拔出穿线针管40,第一缝线的第一端头501留在硅胶片261内。使用同样方法,将第一缝线的第二端头502穿入对角的硅胶片261内。如图7所示,使用第二缝线51,将第二缝线的第一端头511和第二缝线的第二端头512分别穿入对角的硅胶片261内,使第二缝线51与第一缝线50形成一个十字。如图8所示,四个缝线端头分别穿入对应的四个硅胶片261内后,抬起压环30,带动推动杆拉起夹线板26和支撑杆27收入卡槽24内,使戳卡处于第一状态,移除压环30。如图9所示,这时从患者腹壁组织10中拔出戳卡主体20,带出四个缝线端头,第一缝线50、第二缝线51已穿透患者腹壁组织10,分别拉紧两根缝线,并采用手术打结。如图10所示,形成第一手术结5012和第二手术结5112,此时切口缝合,留下很小的一个四角星形缝合口1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