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7435发布日期:2019-07-10 09:5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是对紧急情况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医院内部实施急诊的是急诊科,急诊科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承担的急救任务较多。而急诊科常见发烧病症,发烧时人体会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但是人体温度过高或者长时间发热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人体发烧时,如何实现快速有效地对人体降温非常重要。除了药物治疗外,通常还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发烧病人进行降温。在物理降温时医护人员一般直接给病人敷冰袋或用酒精反复擦拭,然而敷冰袋无法固定,转动容易掉落,需要医护人员时刻注意病人的动向,且降温效果相对慢;而反复擦拭酒精又费时费力;而现有的一些体温降温设备,降温方式比较单一,所以设计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通过将用于降温的衬垫与腋下降温的中空水袋以及冷水枕结合使用,降温效果好,且装置主体能够用于坐和躺,不使用的时候能够折叠,使用和收纳方便。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

装置主体为由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依次转动连接形成的折叠机构,装置主体底部转动设置有支撑腿机构;

第一板体的顶面下侧、第二板体的顶面和第三板体顶面均可拆卸连接有衬垫,三个衬垫内均设置有第一降温机构,第一板体顶面上侧设置有冷水枕,第一板体上位于冷水枕和衬垫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降温机构;

第一降温机构为设置于衬垫内的蛇形管,冷水枕内设置有盘管,第二降温机构包括两个水管和两个中空水袋,两个水管分别与第一板体两端连接,且端部与中空水袋连通,两个中空水袋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装置主体上还设置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体底部的水箱、设置于水箱内的制冷器和设置于水箱一侧的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箱连通,出水口通过四通接头与蛇形管、盘管和水管的一端连通,蛇形管、盘管和水管的另一端均与水箱连通;

蛇形管、水管和盘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支撑腿机构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第一支腿的横截面为l形,且转动设置于第二板体底面上靠近第一板体的端部两侧,第二支腿固定设置于第二板体底面上靠近第三板体的端部两侧,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的底面上远离第二板体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通过90度阻尼转轴连接有第三支腿。

优选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铰接,且侧面设置有用于调节角度并固定的第一角度调节机构,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铰接,且侧面设置有用于调节角度并固定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

优选的,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铰接于第二板体的两侧,第一连接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部铰接于第一板体侧面,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孔,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能够卡接在圆形通孔上的弹性按钮。

优选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相同。

优选的,衬垫和冷水枕均为橡胶材质,衬垫和冷水枕表面均可拆卸套设有保护套。

优选的,两个中空水袋为两个两端厚中间薄且能够用于腋部降温的水袋。优选的,中空水袋上与人体接触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体温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设置于第一板体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触屏面板,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能够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的蓄电池,蓄电池与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触屏面板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将用于降温的衬垫与腋下降温的中空水袋以及冷水枕结合使用,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且降温机构均与制冷机构连接,能够循环制冷;同时本发明的装置主体能够实现坐和躺的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折叠和打开方便,易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为床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为座椅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中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三板体;5、衬垫;6、冷水枕;7、水箱;8、制冷器;9、第一水泵;10、蛇形管;11、水管;12、中空水袋;13、盘管;14、流量控制阀;15、第一支腿;16、第二支腿;17、第三支腿;18、第一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顶面、底面”均是以图1中所示方位为基准描述的。

实施例1

一种急诊体外降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用于对患者进行体外降温;

装置主体1为由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和第三板体4依次转动连接并能固定形成的折叠机构,也就是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转动连接,第二板体3的另一端与第三板体4转动连接,装置主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机构,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和第三板体4和支撑腿机构结合使用,使装置主体1可以在座椅和床之间相互转换,从而使患者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为了装置主体1在座椅和床之间变换简单,且折叠收纳时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少,对支撑腿机构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关系进行了优化,也就是装置主体1底部转动设置有支撑腿机构,支撑腿机构包括第一支腿15、第二支腿16和第三支腿17,第一支腿15的横截面为l形,且转动设置于第二板体3底面上靠近第一板体2的端部两侧,也就是当将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水平连接作为床时,第一支腿15可以转动到与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都接触,即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都提供支撑作用,从而增加装置主体1为床时的稳定性;第二支腿16固定设置于第二板体3底面上靠近第三板体4的端部两侧,第一板体2和第三板体4的底面上远离第二板体3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通过90度阻尼转轴连接有第三支腿17;即在将装置主体1作为座椅使用时,将第三支腿17收入到凹槽中,此时90度阻尼转轴使第三支腿17不会随意滑出,当将装置主体1作为床使用时,将第三支腿17通过90度阻尼转轴转动到与第二支腿16平行的位置,即可当做床使用;

第一板体2的顶面下侧、第二板体3的顶面和第三板体4顶面均可拆卸连接有衬垫5,三个衬垫5内均设置有第一降温机构,衬垫5既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又可以对患者进行降温;第一板体2顶面上侧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的冷水枕6,第一板体2上位于冷水枕6和衬垫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患者的腋下进行降温的第二降温机构;

如图3所示,第一降温机构为设置于衬垫5内的蛇形管10,冷水枕6内设置有盘管13,第二降温机构包括两个水管11和两个中空水袋12,两个水管11分别与第一板体2两端连接,且端部与中空水袋12连通,两个中空水袋1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两个中空水袋12为两个两端厚中间薄且能够用于腋部降温的水袋;

装置主体1上还设置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体3底部的水箱7、设置于水箱7内的制冷器8和设置于水箱7一侧的循环水泵9,循环水泵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箱7连通,出水口通过四通接头与蛇形管10、盘管13和水管11的一端连通,蛇形管10、盘管13和水管11的另一端均与水箱7连通,也就是通过循环水泵9,衬垫5中的第一降温机构、冷水枕6中的盘水管13以及第二降温机构中的水管11都可以实现冷水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降温;因为衬垫5为三个,所述循环水泵9与蛇形管10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四通接头,通过第二四通接头与三个蛇形管10都连接,所有管道上都设置有阀门,便于控制;

衬垫5和冷水枕6均为橡胶材质,同时为了避免不同病人的交叉感染,衬垫5和冷水枕6表面均可拆卸套设有保护套,该保护套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衬垫5和冷水枕6表面包裹有毛面层,毛面层的表面粘贴有刺面层,刺面层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为保护套。

蛇形管10、水管11和盘管13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4;

为了在患者降温后能够及时停止使用该降温装置,中空水袋12上与人体接触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体温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设置于第一板体2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触屏面板,第一板体2上还设置有能够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的蓄电池,蓄电池与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触屏面板均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患者的体温,触屏面板用于将温度传感器测试到的数据显示出来,在患者温度降下来以后可以及时停止该降温装置,从而避免持续降温对患者的伤害。

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患者的使用需要选择将装置主体1作为座椅或者床体,按照相应的方式对装置主体1的支撑腿机构进行固定,然后使患者坐在第二板体3上,腿部搭在第三板体4上,头部枕在冷水枕6上,并将第二降温机构中的中空水袋12放置在腋下,启动制冷机构进行体外降温。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对实施例1中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和第三板体4转动连接的调节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如图1-图2所示,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铰接,且侧面设置有用于调节角度并固定的第一角度调节机构,第二板体3与第三板体4铰接,且侧面设置有用于调节角度并固定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

为了使角度调节更加便捷且固定效果更加好,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19,第一连接杆18铰接于第二板体3的两侧,第一连接杆18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19的另一端部铰接于第一板体2侧面,第二连接杆19上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孔,第一连接杆18上设置有能够卡接在圆形通孔上的弹性按钮;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相同。

具体实施时,需要将装置主体1作为座椅结构并对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和第三板体4进行角度调节时,首先将弹性按钮从圆形通孔中弹出,使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19处于自由状态,然后转动第一板体2或者第三板体4,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将弹性按钮卡在对应的圆形通孔中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