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095发布日期:2019-09-11 22:0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



背景技术:

脊柱病就是脊柱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剌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

常见病种为颈椎病、腰椎病。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现有技术中的临床上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时,如图1所示,在脊柱19处,剖开患者皮肤,使脊柱19露出,然后需要另一医生或护士辅助将刀口撑开一定的口,便于医生进行手术,而由于脊柱手术时间为数小时,手术时间长,对撑开的刀口需要以一个姿势保持较长时间,极易产生疲劳感,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触碰、晃动的情况,都可使撑开的刀口缩小,而影响医生手术或手术实现,而加剧手术失败的风险。

在刀口变小后再撑大,则可能引起患者脊柱处血液激增,也影响手术,而且由于手术时容易产生的组织积液,如采用其他负压器吸引一是影响手术效率、进程,二是由于积液是慢慢产生,所以不到一定量时不能实时吸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手术时只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器具,可对脊柱处的刀口长时间保持撑开的状态,不发生松动,撑开后手术视野很好,无需配备专人操作,手术医生一人操作,即可以在撑开刀口的脊柱后对其进行手术,同时能够实时有效的吸取刀口内的积液,简化了操作,提升了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输送管以及螺纹推杆,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铰接有支臂,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铰接有推拉杆,在第一支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条形通槽的前端,所述支臂的前端安装有与其垂直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装有撑开杆,在撑开杆的前端安装有撑开臂,所述调节杆、撑开杆以及撑开臂均为空心的杆,所述撑开臂底部上开设有通孔,且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组均匀间隔的环状体,所述输送管的自由端外露,另一端贯穿支臂的前端,且从调节杆内伸入到撑开臂内的底部通孔处,所述螺纹推杆穿过第一支板的中部预设的螺纹孔后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撑开臂由金属丝弯折成开口朝外的“匚”或“u”字形空心管体。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自由端拆卸连接有负压引流设备或注射设备。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活动插设在第一杆体内,并通过锁紧螺母贯穿第一杆体对第二杆体锁止调节,所述撑开杆套装在第二杆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杆体安装在支臂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板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螺纹推杆的一端插装在轴承内,另一端安装有具有防滑纹的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板上还铰接具有扭簧的防松动支架,该防松动支架的端部具有与螺纹推杆表面螺纹相锁止的倒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临床使用时,首先将两个撑开臂的由金属丝弯折成开口朝外的“匚”或“u”字形空心管体放在脊柱刀口内,且分别位于脊柱两边,即一个再a区域,一个在b区域,然后对手柄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推杆转动,由于螺纹推杆与第一支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故螺纹推杆、第二支板向前运动,此时,通过两个推拉杆将两个支臂缓缓地撑开,从而使两个撑开臂向两侧撑开,直至脊柱处的刀口完全被撑开,这时,医生即可对露出的脊柱进行手术。

本机构在上述临床使用时,由于存在螺纹推杆在其他外力因素,如医生或护士误操作或碰到的影响下反向回旋,所以采用在防松动支架的端部具有倒齿,在完成两个撑开部打开后,在完成两个撑开臂打开后,在防松动支架上扭簧的作用下,倒齿与螺纹推杆表面螺纹相互锁止进行固定,避免螺纹推杆发生反向滑动的情况。

由于每个患者身体素质情况不同,脊柱在皮肤有深有浅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杆体在第一杆体上下调节,使撑开杆带动撑开臂到达刀口底部最佳位置,然后通过锁紧螺母进行固定,当然由于不同患者脊柱处的刀口开口也存在不相同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第二杆体在第一杆体转动,调节两个撑开臂与两个支臂之间的夹角,以便适应不同的刀口,使刀口更容易被完全撑开,暴露在医生视野内,便于手术,且降低患者疼痛或不适感。

在脊柱处手术时,由于脊柱处的组织液(主要是血液)容易慢慢产生一定积液,而且由于以脊柱为“分水岭”情况,组织液分布在a、b区域,而且处于撑开臂底部最多,所以此时通过撑开臂上的通孔可以使组织液进入到撑开臂内,然后通过输送管的自由端连接的负压引流的泵体将积液实时排出,避免影响医生视野,进而方便手术,此过程排液不额外使用设备进行吸液,采用输送管位于撑开臂内的集二者功能一体化,二者工作互不干扰,排液一气呵成,最彻底、效率高;当然在手术完成后也可以通过输送管加入治疗的药液注入手术后的刀口内,然后取下本撑开机构,缝合即可。

本发明,在上述使用时,由于采用了在撑开臂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组(具体数量视情况设定)均匀间隔的环状体,环状体作用一是可以避免在刀口撑开的过程中撑开臂滑脱,二是使撑开臂底部的通孔不完全与刀口内的皮肤接触,避免被堵,三是由于其外侧为光环的圆弧面,所以可以在撑开臂撑开状态使,对刀口底部“勾住”的情况下,而不损伤皮肤,极大降低了患者疼痛、不适感。

在拆卸本机构时,先将防松动支架端部倒齿从螺纹推杆表面拉开,再将上述步骤反向进行即可。

本发明的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由于具有两个撑开臂和控制撑开臂开片张开的机构,即通过两个推拉杆对两个支臂的推动,带动两个撑开臂张开,因此能够缓慢并柔和的将刀口撑开,使脊柱露出来,对脊柱手术即可,此过程中,只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器具,可对脊柱处的刀口长时间保持撑开的状态,不发生松动,撑开后手术视野很好,无需配备专人操作,手术医生一人操作,即可以在撑开刀口的脊柱后对其进行手术,同时能够实时有效的吸取刀口内的积液,简化了操作,提升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剖开皮肤露出脊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支臂、4条形通槽、5推拉杆、6调节杆、7撑开杆、8撑开臂、9通孔、10环状体、11输送管、12螺纹推杆、13轴承、14手柄、15防松动支架、16锁紧螺母、17第一杆体、18第二杆体、19脊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包括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输送管11以及螺纹推杆12,所述第一支板1的两端铰接有支臂3,所述第二支板2的两端铰接有推拉杆5,在第一支板1上开设有条形通槽4,所述推拉杆5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条形通槽4的前端,所述支臂3的前端安装有与其垂直的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上套装有撑开杆7,在撑开杆7的前端安装有撑开臂8,所述调节杆6、撑开杆7以及撑开臂8均为空心的杆,撑开臂8与撑开杆7、撑开杆7与调节杆6(具体是与第一杆体17、第二杆体18)具有一个通道,以便输送管11安装,且输送管11端部与撑开臂8连接处密封,所述撑开臂8底部上开设有通孔9,且底部还设置有若干组均匀间隔的环状体10,所述输送管11的自由端外露,另一端贯穿支臂3的前端,且从调节杆6内伸入到撑开臂8内的底部通孔9处,所述螺纹推杆12穿过第一支板1的中部预设的螺纹孔后与第二支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板2上安装有轴承13,所述螺纹推杆12的一端插装在轴承13内,另一端安装有具有防滑纹的手柄14,采用手柄14可以通过推拉杆5对支臂3进行撑开与收合。

所述撑开臂8由金属丝弯折成开口朝外的“匚”或“u”字形空心管体。

所述输送管11的自由端拆卸连接有负压引流设备或注射设备,负压引流设备如微型泵或类似于吸耳球的吸取装置,注射设备如医用注射泵或者注射器等。

所述调节杆6包括第一杆体17以及第二杆体18,所述第二杆体18活动插设在第一杆体17内,并通过锁紧螺母16贯穿第一杆体17对第二杆体18锁止调节,所述撑开杆7套装在第二杆体18的底部,所述第一杆体17安装在支臂3的前端。

所述第一支板1上还铰接具有扭簧的防松动支架15,该防松动支架15的端部具有与螺纹推杆12表面螺纹相锁止的倒齿。本发明中以靠近撑开臂8为前端。

本发明在临床使用时,首先将两个撑开臂8的由金属丝弯折成开口朝外的“匚”或“u”字形空心管体放在脊柱19刀口内,且分别位于脊柱19两边,即一个再a区域,一个在b区域,然后对手柄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推杆12转动,由于螺纹推杆12与第一支板1之间为螺纹连接,故螺纹推杆12、第二支板2向前运动,此时,通过两个推拉杆5将两个支臂3缓缓地撑开,从而使两个撑开臂8向两侧撑开,直至脊柱19处的刀口完全被撑开,这时,医生即可对露出的脊柱19进行手术。

本机构在上述临床使用时,由于存在螺纹推杆12在其他外力因素,如医生或护士误操作或碰到的影响下反向回旋,所以采用在防松动支架15的端部具有倒齿,在完成两个撑开部8打开后,在完成两个撑开臂8打开后,在防松动支架15上扭簧的作用下,倒齿与螺纹推杆12表面螺纹相互锁止进行固定,避免螺纹推杆12发生反向滑动的情况。

由于每个患者身体素质情况不同,脊柱19在皮肤有深有浅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杆体18在第一杆体17上下调节,使撑开杆7带动撑开臂8到达刀口底部最佳位置,然后通过锁紧螺母16进行固定,当然由于不同患者脊柱19处的刀口开口也存在不相同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第二杆体18在第一杆体17转动,调节两个撑开臂8与两个支臂3之间的夹角,以便适应不同的刀口,使刀口更容易被完全撑开,暴露在医生视野内,便于手术,且降低患者疼痛或不适感。

在脊柱19处手术时,由于脊柱19处的组织液(主要是血液)容易慢慢产生一定积液,而且由于以脊柱19为“分水岭”情况,组织液分布在a、b区域,而且处于撑开臂8底部最多,所以此时通过撑开臂8上的通孔9可以使组织液进入到撑开臂8内,然后通过输送管11的自由端连接的负压引流的泵体将积液实时排出,避免影响医生视野,进而方便手术,此过程排液不额外使用设备进行吸液,采用输送管11位于撑开臂8内的集二者功能一体化,二者工作互不干扰,排液一气呵成,最彻底、效率高;当然在手术完成后也可以通过输送管11加入治疗的药液注入手术后的刀口内,然后取下本撑开机构,缝合即可。

本发明,在上述使用时,由于采用了在撑开臂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组(具体数量视情况设定)均匀间隔的环状体10,环状体10作用一是可以避免在刀口撑开的过程中撑开臂8滑脱,二是使撑开臂8底部的通孔9不完全与刀口内的皮肤接触,避免被堵,三是由于其外侧为光环的圆弧面,所以可以在撑开臂8撑开状态使,对刀口底部“勾住”的情况下,而不损伤皮肤,极大降低了患者疼痛、不适感。

在拆卸本机构时,先将防松动支架15端部倒齿从螺纹推杆12表面拉开,再将上述步骤反向进行即可。

本发明的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组织的撑开机构,由于具有两个撑开臂8和控制撑开臂8开片张开的机构,即通过两个推拉杆5对两个支臂3的推动,带动两个撑开臂8张开,因此能够缓慢并柔和的将刀口撑开,使脊柱19露出来,对脊柱19手术即可,此过程中,只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器具,可对脊柱19处的刀口长时间保持撑开的状态,不发生松动,撑开后手术视野很好,无需配备专人操作,手术医生一人操作,即可以在撑开刀口的脊柱后对其进行手术,同时能够实时有效的吸取刀口内的积液,简化了操作,提升了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